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架、收集框、顶板、导向套Ⅰ、摆动座、导向套Ⅱ、摆动杆Ⅰ、摆动杆Ⅱ、移动框、电机Ⅰ、凸轮、滑轨、滑块、齿条、电机Ⅱ、搅拌杆、叶片、支杆、电机Ⅲ、齿轮、软管Ⅰ、电控阀Ⅰ、软管Ⅱ和电动阀Ⅱ;底板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两支架顶部设有顶板,底板顶部中心设有收集框,左侧支架下部设有软管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铣床是一种主要用于金属切削的机床,于1818年由包括埃里·惠特尼在内的数位美国机械工程师共同专利技术。以铣刀作为刀具加工工件表面这种方法叫做铣削,铣削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做旋转的切削运动,辅以工作台做进给运动。铣床用来切削平面,或者用特殊形状的铣刀铣出成型表面、螺旋槽或齿轮的齿形等。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切削液是金属切削加工的重要配套材料。人类使用切削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在磨制石器、铜器和铁器时,就知道浇水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古罗马时代,车削活塞泵的铸件时就使用橄榄油,16世纪使用牛脂和水溶剂来抛光金属盔甲。从1775年英国的约翰•威尔金森为了加工瓦特蒸汽机的汽缸而研制成功镗床开始,伴随出现了水和油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应用。到1860年经历了漫长发展后,车、铣、刨、磨、齿轮加工和螺纹加工等各种机床相继出现,也标志着切削液开始较大规模的应用。现有的铣床用切削液混合搅拌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铣床用切削液混合搅拌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架、收集框、顶板、导向套Ⅰ、摆动座、导向套Ⅱ、摆动杆Ⅰ、摆动杆Ⅱ、移动框、电机Ⅰ、凸轮、滑轨、滑块、齿条、电机Ⅱ、搅拌杆、叶片、支杆、电机Ⅲ、齿轮、软管Ⅰ、电控阀Ⅰ、软管Ⅱ和电动阀Ⅱ;底板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两支架顶部设有顶板,底板顶部中心设有收集框,左侧支架下部设有软管Ⅰ,软管Ⅰ位于收集框左上方,软管Ⅰ上设有电控阀Ⅰ,右侧支架下部设有软管Ⅱ,软管Ⅱ位于收集框右上方,软管Ⅱ上设有电动阀Ⅱ,顶板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导向套Ⅰ、摆动座和导向套Ⅱ,导向套Ⅰ内滑动式连接有摆动杆Ⅰ,导向套Ⅱ上滑动式连接有摆动杆Ⅱ,摆动杆Ⅰ与摆动杆Ⅱ之间设有移动框,摆动座上连接有电机Ⅰ,电机Ⅰ前侧设有凸轮,凸轮位于移动框内,移动框底部左侧设有滑轨,滑轨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齿条,移动框底部右侧设有支杆,支杆底端连接有电机Ⅲ,电机Ⅲ上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底端连接有电机Ⅱ,电机Ⅱ底端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上均匀设有叶片。优选地,还包括有行程开关,滑轨右侧下部设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线路与电机Ⅲ连接。工作原理:当需要配置铣床用切削液时,控制电控阀Ⅰ打开,皂化油通过软管Ⅰ流入收集框内,同时控制电控阀Ⅱ打开,水通过软管Ⅱ流入收集框内,当收集框内的切削液和水到达一定程度时,控制电控阀Ⅰ和电控阀Ⅱ关闭,控制电机Ⅲ反转,电机Ⅲ反转带动齿轮反转,齿轮带动齿条及其上装置向下运动,当搅拌杆向下运动至收集框内时,控制电机Ⅲ停止工作,控制电机Ⅱ转动,电机Ⅱ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带动叶片在收集框内进行混合搅拌,此时,控制电机Ⅰ转动,电机Ⅰ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移动框左右移动,移动框带动及其上装置左右移动,达到均匀快速搅拌的效果,当混合搅拌完成时,控制电机Ⅰ和电机Ⅱ停止工作,控制电机Ⅲ正转,电机Ⅲ正转带动齿轮正转,齿轮带动齿条及其上装置向上运动,当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时,控制电机Ⅲ停止工作,重复以上动作,即可对铣床用切削液快速进行混合搅拌。因为还包括有行程开关,滑轨右侧下部设有行程开关,当滑块向下运动至接触行程开关时,电机Ⅲ正转;能够提高本装置自动化程度。(3)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支架,3-收集框,4-顶板,5-导向套Ⅰ,6-摆动座,7-导向套Ⅱ,8-摆动杆Ⅰ,9-摆动杆Ⅱ,10-移动框,11-电机Ⅰ,12-凸轮,13-滑轨,14-滑块,15-齿条,16-电机Ⅱ,17-搅拌杆,18-叶片,19-支杆,20-电机Ⅲ,21-齿轮,22-软管Ⅰ,23-电控阀Ⅰ,24-软管Ⅱ,25-电动阀Ⅱ,26-行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底板1、支架2、收集框3、顶板4、导向套Ⅰ5、摆动座6、导向套Ⅱ7、摆动杆Ⅰ8、摆动杆Ⅱ9、移动框10、电机Ⅰ11、凸轮12、滑轨13、滑块14、齿条15、电机Ⅱ16、搅拌杆17、叶片18、支杆19、电机Ⅲ20、齿轮21、软管Ⅰ22、电控阀Ⅰ23、软管Ⅱ24和电动阀Ⅱ25;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2,两支架2顶部设有顶板4,底板1顶部中心设有收集框3,左侧支架2下部设有软管Ⅰ22,软管Ⅰ22位于收集框3左上方,软管Ⅰ22上设有电控阀Ⅰ23,右侧支架2下部设有软管Ⅱ24,软管Ⅱ24位于收集框3右上方,软管Ⅱ24上设有电动阀Ⅱ25,顶板4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导向套Ⅰ5、摆动座6和导向套Ⅱ7,导向套Ⅰ5内滑动式连接有摆动杆Ⅰ8,导向套Ⅱ7上滑动式连接有摆动杆Ⅱ9,摆动杆Ⅰ8与摆动杆Ⅱ9之间设有移动框10,摆动座6上连接有电机Ⅰ11,电机Ⅰ11前侧设有凸轮12,凸轮12位于移动框10内,移动框10底部左侧设有滑轨13,滑轨13上设有滑块14,滑块14上设有齿条15,移动框10底部右侧设有支杆19,支杆19底端连接有电机Ⅲ20,电机Ⅲ20上设有齿轮21,齿轮21与齿条15啮合,齿条15底端连接有电机Ⅱ16,电机Ⅱ16底端设有搅拌杆17,搅拌杆17上均匀设有叶片18。还包括有行程开关26,滑轨13右侧下部设有行程开关26,行程开关26通过线路与电机Ⅲ20连接。工作原理:当需要配置铣床用切削液时,控制电控阀Ⅰ23打开,皂化油通过软管Ⅰ22流入收集框3内,同时控制电控阀Ⅱ打开,水通过软管Ⅱ24流入收集框3内,当收集框3内的切削液和水到达一定程度时,控制电控阀Ⅰ23和电控阀Ⅱ关闭,控制电机Ⅲ20反转,电机Ⅲ20反转带动齿轮21反转,齿轮21带动齿条15及其上装置向下运动,当搅拌杆17向下运动至收集框3内时,控制电机Ⅲ20停止工作,控制电机Ⅱ16转动,电机Ⅱ16带动搅拌杆17转动,搅拌杆17带动叶片18在收集框3内进行混合搅拌,此时,控制电机Ⅰ11转动,电机Ⅰ11带动齿轮21转动,齿轮21带动移动框10左右移动,移动框10带动及其上装置左右移动,达到均匀快速搅拌的效果,当混合搅拌完成时,控制电机Ⅰ11和电机Ⅱ16停止工作,控制电机Ⅲ20正转,电机Ⅲ20正转带动齿轮21正转,齿轮21带动齿条15及其上装置向上运动,当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时,控制电机Ⅲ20停止工作,重复以上动作,即可对铣床用切削液快速进行混合搅拌。因为还包括有行程开关26,滑轨13右侧下部设有行程开关26,当滑块14向下运动至接触行程开关26时,电机Ⅲ20正转;能够提高本装置自动化程度。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支架(2)、收集框(3)、顶板(4)、导向套Ⅰ(5)、摆动座(6)、导向套Ⅱ(7)、摆动杆Ⅰ(8)、摆动杆Ⅱ(9)、移动框(10)、电机Ⅰ(11)、凸轮(12)、滑轨(13)、滑块(14)、齿条(15)、电机Ⅱ(16)、搅拌杆(17)、叶片(18)、支杆(19)、电机Ⅲ(20)、齿轮(21)、软管Ⅰ(22)、电控阀Ⅰ(23)、软管Ⅱ(24)和电动阀Ⅱ(25);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2),两支架(2)顶部设有顶板(4),底板(1)顶部中心设有收集框(3),左侧支架(2)下部设有软管Ⅰ(22),软管Ⅰ(22)位于收集框(3)左上方,软管Ⅰ(22)上设有电控阀Ⅰ(23),右侧支架(2)下部设有软管Ⅱ(24),软管Ⅱ(24)位于收集框(3)右上方,软管Ⅱ(24)上设有电动阀Ⅱ(25),顶板(4)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导向套Ⅰ(5)、摆动座(6)和导向套Ⅱ(7),导向套Ⅰ(5)内滑动式连接有摆动杆Ⅰ(8),导向套Ⅱ(7)上滑动式连接有摆动杆Ⅱ(9),摆动杆Ⅰ(8)与摆动杆Ⅱ(9)之间设有移动框(10),摆动座(6)上连接有电机Ⅰ(11),电机Ⅰ(11)前侧设有凸轮(12),凸轮(12)位于移动框(10)内,移动框(10)底部左侧设有滑轨(13),滑轨(13)上设有滑块(14),滑块(14)上设有齿条(15),移动框(10)底部右侧设有支杆(19),支杆(19)底端连接有电机Ⅲ(20),电机Ⅲ(20)上设有齿轮(21),齿轮(21)与齿条(15)啮合,齿条(15)底端连接有电机Ⅱ(16),电机Ⅱ(16)底端设有搅拌杆(17),搅拌杆(17)上均匀设有叶片(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铣床用切削液快速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支架(2)、收集框(3)、顶板(4)、导向套Ⅰ(5)、摆动座(6)、导向套Ⅱ(7)、摆动杆Ⅰ(8)、摆动杆Ⅱ(9)、移动框(10)、电机Ⅰ(11)、凸轮(12)、滑轨(13)、滑块(14)、齿条(15)、电机Ⅱ(16)、搅拌杆(17)、叶片(18)、支杆(19)、电机Ⅲ(20)、齿轮(21)、软管Ⅰ(22)、电控阀Ⅰ(23)、软管Ⅱ(24)和电动阀Ⅱ(25);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架(2),两支架(2)顶部设有顶板(4),底板(1)顶部中心设有收集框(3),左侧支架(2)下部设有软管Ⅰ(22),软管Ⅰ(22)位于收集框(3)左上方,软管Ⅰ(22)上设有电控阀Ⅰ(23),右侧支架(2)下部设有软管Ⅱ(24),软管Ⅱ(24)位于收集框(3)右上方,软管Ⅱ(24)上设有电动阀Ⅱ(25),顶板(4)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导向套Ⅰ(5)、摆动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评彬,
申请(专利权)人:吴评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