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5930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其包括:(1)流水养殖;(2)鱼苗孵化出来之后,在孵化池待满2天后,于开口之前,调节孵化池的水温与室外幼苗池的水温一致,再将鱼苗从孵化池转移到幼苗池;(3)饲料改进与幼苗投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鱼苗存活率提高到40%~80%;2.鱼苗畸形率下降;3.鱼苗生长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鱼类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多鳞铲颌鱼——体长,稍侧扁,背稍隆起,腹部圆。头短,吻钝,口下位,横裂,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下颌边缘具锐利角质;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角须也很短。背鳍无硬刺,外缘稍内凹。胸部鳞片较小,埋于皮下。体背黑褐色,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黄色,外缘金黄色,背鳍和臀鳍都有一条桔红色斑纹。目前多鳞铲颌鱼传统鱼苗均用流水养殖方式培养,但根据饵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养殖方式:第一种养殖方式:鱼苗开口之后全程使用配合饲料饲养。投喂方式根据鱼苗开口时的浮游特性一般采用干撒的方式。第二种养殖方式:动物性饵料磨浆,一般在开口阶段开始使用一段时间的水蚯蚓、黄粉虫等的磨浆物投喂。投喂方式为泼洒。后期改用配合饲料培养。第三种养殖方式:活体饵料,一般多采用卤虫作为开口饵料。投喂方式:购买卤虫卵孵化出卤虫幼体投放在幼苗池中。后期也改用配合饲料培养。但是上述三种养殖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种养殖方式:存活率极低。由于亲本均为野生,子一代野性未除,对配合饲料的适应性非常差,采用这种方法存活率一般不超过5%,畸形率高。第二种养殖方式:存活率低,且易发肠道疾病。动物性饵料品种单一,营养不均衡,且动物饵料消毒不彻底、本身品质差等都会直接导致鱼苗的死亡,一般存活率在8%~12%。第三种养殖方式:存活率前期高,后期急剧降低。卤虫是海水里面浮游动物,遇淡水会昏厥,一般针对淡水鱼的养殖只适合前期作为开口饵料,且成本高,时间短,卤虫的孵化和死卵的去除技术至关重要。采用此方法一般存活率在15~20%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技术方案: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1)流水养殖:(11)选择长10米、宽3~4米、深度为1.5米的长方体水泥池作为幼苗池,幼苗池的水深控制在40~80cm;(12)幼苗池的水温控制在20~24℃;(13)幼苗池的水流量控制在1~3m3/h;(14)晴天中午12点~4点半池遮光,减少光照直射;(2)鱼苗孵化出来之后,在孵化池待满2天后,于开口之前,调节孵化池的水温与室外幼苗池的水温一致,再将鱼苗从孵化池转移到幼苗池;(3)饲料改进与幼苗投喂(31)改进饲料配方,饲料配方按照质量计,包括60份酪蛋白、45份明胶、289份鱼粉、150份大豆浓缩蛋白、35份螺旋藻、5份酵母粉、130份淀粉、20份纤维素、150份玉米淀粉、15份鱼油、16份大豆油、7份虾蟹壳硬素、12份蛋氨酸、10份维生素添加剂、34.5份预混料、20份磷酸二氢钙和1.5份胆碱;(32)以泼浆的方式按照1:4的质量比同时投放步骤(21)中的饲料和有益细菌;(33)培养浮游动物作为饵料;(34)幼苗投喂:转移后的前7天,每隔6小时投喂一次,投饵率为每10万鱼苗1公斤饲料;转移7天以后,每隔6小时投喂一次,投饵率为每10万鱼苗2公斤饲料。进一步地,(31)中的维生素添加剂为海联科3505。进一步地,(31)中的预混料为水产促长素。进一步地,步骤(32)中的有益细菌指的是芽孢杆菌,品名为海联科310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鱼苗存活率提高到40%~80%;2.鱼苗畸形率下降;3.鱼苗生长速度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1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1)流水养殖:(11)选择长10米、宽3米、深度为1.5米的长方体水泥池作为幼苗池,幼苗池的水深控制在80cm;(12)幼苗池的水温控制在20℃;(13)幼苗池的水流量控制在1m3/h;(14)晴天中午12点~4点半池遮光,减少光照直射;(2)鱼苗孵化出来之后,在孵化池待满2天后,于开口之前,调节孵化池的水温与室外幼苗池的水温一致,再将鱼苗从孵化池转移到幼苗池;(3)饲料改进与幼苗投喂(31)改进饲料配方,饲料配方按照质量计,包括60份酪蛋白、45份明胶、289份鱼粉、150份大豆浓缩蛋白、35份螺旋藻、5份酵母粉、130份淀粉、20份纤维素、150份玉米淀粉、15份鱼油、16份大豆油、7份虾蟹壳硬素、12份蛋氨酸、10份维生素添加剂、34.5份预混料、20份磷酸二氢钙和1.5份胆碱;(32)以泼浆的方式按照1:4的质量比同时投放步骤(21)中的饲料和有益细菌;(33)培养浮游动物作为饵料;(34)幼苗投喂:转移后的前7天,每隔6小时投喂一次,投饵率为每10万鱼苗1公斤饲料;转移7天以后,每隔6小时投喂一次,投饵率为每10万鱼苗2公斤饲料。进一步地,(31)中的维生素添加剂为海联科3505。进一步地,(31)中的预混料为沧州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产的水产促长素。进一步地,步骤(32)中的有益细菌指的是芽孢杆菌,品名海联科3101。具体实施例2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包括:(1)流水养殖:(11)选择长10米、宽4米、深度为1.5米的长方体水泥池作为幼苗池,幼苗池的水深控制在40cm;(12)幼苗池的水温控制在24℃;(13)幼苗池的水流量控制在3m3/h;(14)晴天中午12点~4点半池遮光,减少光照直射;(2)鱼苗孵化出来之后,在孵化池待满2天后,于开口之前,调节孵化池的水温与室外幼苗池的水温一致,再将鱼苗从孵化池转移到幼苗池;(3)饲料改进与幼苗投喂(31)改进饲料配方,饲料配方按照质量计,包括60份酪蛋白、45份明胶、289份鱼粉、150份大豆浓缩蛋白、35份螺旋藻、5份酵母粉、130份淀粉、20份纤维素、150份玉米淀粉、15份鱼油、16份大豆油、7份虾蟹壳硬素、12份蛋氨酸、10份维生素添加剂、34.5份预混料、20份磷酸二氢钙和1.5份胆碱;(32)以泼浆的方式按照1:4的质量比同时投放步骤(21)中的饲料和有益细菌;(33)培养浮游动物作为饵料;(34)幼苗投喂:转移后的前7天,每隔6小时投喂一次,投饵率为每10万鱼苗1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流水养殖:(11)选择长10米、宽3~4米、深度为1.5米的长方体水泥池作为幼苗池,幼苗池的水深控制在40~80cm;(12)幼苗池的水温控制在20~24℃;(13)幼苗池的水流量控制在1~3m3/h;(14)晴天中午12点~4点半池遮光,减少光照直射;(2)鱼苗孵化出来之后,在孵化池待满2天后,于开口之前,调节孵化池的水温与室外幼苗池的水温一致,再将鱼苗从孵化池转移到幼苗池;(3)饲料改进与幼苗投喂(31)改进饲料配方,饲料配方按照质量计,包括60份酪蛋白、45份明胶、289份鱼粉、150份大豆浓缩蛋白、35份螺旋藻、5份酵母粉、130份淀粉、20份纤维素、150份玉米淀粉、15份鱼油、16份大豆油、7份虾蟹壳硬素、12份蛋氨酸、10份维生素添加剂、34.5份预混料、20份磷酸二氢钙和1.5份胆碱;(32)以泼浆的方式按照1:4的质量比同时投放步骤(21)中的饲料和有益细菌;(33)培养浮游动物作为饵料;(34)幼苗投喂:转移后的前7天,每隔6小时投喂一次,投饵率为1公斤饲料/10万鱼苗;转移7天以后,每隔6小时投喂一次,投饵率为2公斤饲料/10万鱼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鳞铲颌鱼的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流水养殖:
(11)选择长10米、宽3~4米、深度为1.5米的长方体水
泥池作为幼苗池,幼苗池的水深控制在40~80cm;
(12)幼苗池的水温控制在20~24℃;
(13)幼苗池的水流量控制在1~3m3/h;
(14)晴天中午12点~4点半池遮光,减少光照直射;
(2)鱼苗孵化出来之后,在孵化池待满2天后,于开口之前,
调节孵化池的水温与室外幼苗池的水温一致,再将鱼苗从孵化池转移
到幼苗池;
(3)饲料改进与幼苗投喂
(31)改进饲料配方,
饲料配方按照质量计,包括60份酪蛋白、45份明胶、289份
鱼粉、150份大豆浓缩蛋白、35份螺旋藻、5份酵母粉、130份淀
粉、20份纤维素、150份玉米淀粉、15份鱼油、16份大豆油、7
份虾蟹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镇坪县天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