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味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57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香味发生装置,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和香味吸取口、在吸入口与吸取口之间形成气体流路的小室;用于贮存含有香味物质的液体的、基本上保持在大气压下的液体容器;具有与液体流体连通的第一端部和与气体流路流体连通的第二端部、利用毛细管力将液体由液体容器导出到第二端部的液体流路;以及设置在液体流路的第二端部、通过加热来自液体容器中的液体使之气化的加热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吸取香味或以模拟吸烟为乐趣的香味发生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需要燃烧、通过加热液体而产生引取对象物质的香味的香味发生装置。通过加热香味原料而使之气化,享受其香味的香味发生装置已经是公知的技术,以往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这类装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平3-23248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模拟吸烟物品的典型的构思。在该香味发生装置中,使用棒状的固体香味发生源,用加热元件加热该固体原料,产生带有香味等的吸取对象物。在这种类型的装置中,如果固体原料连接不断地被加热,有许多原料白白被耗费掉,反之,如果在使用者要吸取而加热固体原料时,则使用者开始吸取与香味产生的时间不吻合,两者之间的时间差距较大。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香味发生装置的一个例子,日本专利公开平3-27726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分割成许多部分的固体状原料的香味送出物品。在该香味发生装置中,根据使用者的每一次吸取动作依次加热固体状原料的各部分,产生香味等吸取对象物质。该装置的固体状原料与加热元件构成整体的香味发生媒介物,因此,在原料被消耗之后,不得不将加热元件与原料一起更换或者将其废弃,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角度来看都是不利的。美国专利第4,945,93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加压烟雾剂容器的类似吸烟物品,在该模拟吸烟物品中,随着使用者的吸取动作,叶片摆动,容器的出口被机械地打开,释放出烟雾剂。另外,在该公报中,作为一种变型例,还公开了在容器出口附近设置加热原件,用于加热因气化热而冷却的烟雾剂。这样的模拟吸烟物品,利用随着使用者的吸取动作程度而开闭的阀门将加压状态的烟雾剂封闭在容器内,故一旦阀门打开,烟雾剂就会大量泄漏出来。也就是说,在该现有技术物品中,不能做到每次吸取时释放出适当的、一定量的烟雾剂,只要两、三次吸取动作,加压的烟雾剂就可能全部释放出来。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以低的能量驱动,香味原料不容易浪费并且使用者每次吸取动作与香味的产生容易同步进行的香味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小型且轻量的香味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香味发生装置,包括一个小室,该小室具有用于将空气吸入内部的空气吸入口和供使用者吸取香味的吸取口,在该吸入口与该吸取口之间形成气体流路;用于贮存含有香味物质的液体、大体上保持在大气压下的液体容器;具有与该液体形成流体连通的第一端部和与该气体流路流体连通的第二端部,利用毛细管力将该液体从上述液体容器导出到上述第二端部的液体流路;以及设置在该液体流路的第二端部、通过加热从该液体容器中导出的液体而使之气化的加热器。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香味发生装置中,利用毛细管力将含有香味物质的液体(液状香味发生源)从液体容器中吸出,沿着液体流路输送,在液体流路的出口端,先到的液状香味发生源被气化,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将后续的液体香味发生源自动地供给到液体流路的出口端部。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以低的能量驱动、不易造成香味发生源浪费、并且使用者每次吸取与香味的产生容易同步进行的香味发生装置。特别是,根据来自检测使用者吸取动作的传感器发出的信号控制加热器,可以经常稳定地提供香味。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香味发生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A、图2B、图2C是说明图1的香味发生装置的香味发生过程的视图;图3是表示用于供给液体香味发生源并使之气化的结构的变型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用于供给液体香味发生源并使之气化的结构的另一变型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用于供给液体香味发生源并使之气化的结构的又一个变型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用于供给液体香味发生源并使之气化的结构的再一个变型例的立体图7是表示用于供给液体香味发生源并使之气化的结构的还一变型例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涉及的香味发生装置的结构简图;图9是沿图8中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香味发生装置中用于供给液体香味发生源并使之气化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香味发生装置中用于供给液体香味发生源并使之气化的结构的变型例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香味发生装置中用于供给液体香味发生源并使之气化的结构的另一变型例的立体图;图13是沿图12中ⅩⅢ-ⅩⅢ线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香味发生装置中的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液体流路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香味发生装置中的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液体流路的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是通过毛细管力将液体香味发生源从容纳该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液体容器输送到加热器部位的。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毛细管力输送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液体流路可以由至少一个毛细管的内部构成,或者由至少两个平行平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或者由填充在至少一个壳体内部的连通孔隙结构体构成。上述连通孔隙结构是这样一种结构,它具有孔隙,利用毛细管力、通过这些孔隙将液体从与容纳在液体容器中的液体香味发生源流体连通的流路的入口端提升到流路的出口端的结构。其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连续气泡发泡结构、纤维集束结构等,但不限于这些例子。从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液面到液体流路的出口端的垂直方向的高度,是在可以利用毛细管力将液体香味发生源提升的高度范围内,该高度可以根据液体香味发生源的物性和液体流路的宽度(对于毛细管来说是其直径,对于平行平板来说是平板间隙的宽度)来确定。在流路是倾斜的情况下,其高度不是流路的长度,而是从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液面到流路出口端的垂直方向的长度。该高度h可以按下面的公式求出。h=2γcosθ/dpg (1)式中,γ是液体香味发生源的表面张力,θ是液体香味发生源与构成流路的物质的接触角,d是流路的宽度,p是液体香味发生源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在液体流路由连通孔隙结构构成的情况下,高度h的计算不能直接使用上述(1)式。在这种场合,用连通孔隙结构中孔隙的平均直径作为d,(1)式才能适用。另外,随着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气化(包括因加热引起的气化),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液面降低,因此,该高度最好是考虑液体香味发生源的可能的最低液面来确定。此外,液体流路的入口端最好是位于液体容器的最低面或其附近的位置。这样,即使是最低的液面也可以接触上。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毛细管力将液体香味发生源从液体容器中提升到流路的出口端,因此,液体容器内的液体香味发生源的液面最好是基本上处于大气压下。在容器的上部通过形成与通常处于大气压下的容器外部环境连通的贯通孔、例如通过形成针孔可以使液体容器内保持在大气压下。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香味发生装置的结构简图。在该香味发生装置10中,液体流路是由毛细管构成的。如图1所示,所述香味发生装置10具有由塑料、金属、陶瓷或木材等材料构成的外壳12。利用隔板13将外壳12内部划分成上部室121和下部室122。如同下面所述,上部室121被用来作为形成供使用者吸取香味的气流使用的气体流路20,下部室122被用来作为容纳液体容器32、电源44和控制电路46的空间。在外壳12的上部室121的一侧设置中空圆筒形的吸口夹持器14。在夹持器14中可以插入具有供使用者吸取香味的吸取口22的吸咀16,吸咀16可以随意安装或拆卸。由于吸咀16要直接放入使用者的口中,因而用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味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个小室,该小室具有用于将空气吸入内部的空气吸入口和供使用者吸取香味的吸取口,在该吸入口与该吸取口之间形成气体流路;用于贮存含有香味物质的液体、大体上保持在大气压下的液体容器;具有与该液体形成流体连通的第一端部和与该气体流路形成流体连通的第二端部、利用毛细管力将该液体从上述液体容器导出到上述第二端部的液体流路;以及设置在该液体流路的第二端部、用于加热从该液体容器中导出的液体而使之气化的加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7-23 197033/971.一种香味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个小室,该小室具有用于将空气吸入内部的空气吸入口和供使用者吸取香味的吸取口,在该吸入口与该吸取口之间形成气体流路;用于贮存含有香味物质的液体、大体上保持在大气压下的液体容器;具有与该液体形成流体连通的第一端部和与该气体流路形成流体连通的第二端部、利用毛细管力将该液体从上述液体容器导出到上述第二端部的液体流路;以及设置在该液体流路的第二端部、用于加热从该液体容器中导出的液体而使之气化的加热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味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路是由毛细管构成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味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路是由彼此隔开一定间距配置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