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975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8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属于汽车防尘技术领域。该汽车包括顶棚和后挡风玻璃,还包括防尘基座和防尘本体,防尘本体的下表面为弧形面或折线形曲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尘基座固定在顶棚上,防尘本体固定在防尘基座上,且防尘本体与顶棚和后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后挡风玻璃的宽度,通过气流通道使沿顶棚流动的空气由上至下冲刷后挡风玻璃,不仅清除后挡风玻璃上原有的积尘,也能防止行车过程中污水和灰尘附着在后挡风玻璃上,从而防止后挡风玻璃上形成视野盲区,影响驾驶员观察完整的汽车后方的交通状况,避免因视野限制而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尘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越野汽车凭借其视野好、通过性能好、空间大及承载能力强等优点,被大量用于路况较差地段的交通运输,但当越野汽车经过布满水坑、泥潭的路段或是大量扬尘的路段时,污水或灰尘会附着在越野汽车的后挡风玻璃上,为了不影响越野汽车的可视性及美观性,需要避免越野汽车的后挡风玻璃上积尘。目前常通过给后挡风玻璃配备一个雨刮来清洗后挡风玻璃上的污垢。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雨刮只能清洗越野汽车的后挡风玻璃上的一个扇形区域,并不能清洗整个后挡风玻璃,容易导致后挡风玻璃上扇形区域以外的区域积尘严重,形成视野盲区,导致驾驶员无法通过后挡风玻璃观察完整的汽车后方的交通状况,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使用雨刮清洗越野汽车的后档风玻璃时,不能清洗整个后挡风玻璃,容易导致后挡风玻璃上扇形区域以外的区域积尘严重,形成视野盲区,导致驾驶员无法通过后挡风玻璃观察完整的汽车后方的交通状况,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顶棚和后挡风玻璃,所述汽车还包括防尘基座和防尘本体;所述防尘基座固定在所述顶棚上,所述防尘本体固定在所述防尘基座上,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为弧形面或折线形曲面,且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位于所述顶棚的上方,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位于所述后挡风玻璃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顶棚的下方;所述防尘本体与所述顶棚和所述后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后挡风玻璃的宽度,所述气流通道用于使沿所述顶棚流动的空气的流向转为沿所述后挡风玻璃流动。具体地,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的切面平行于所述顶棚,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的切面平行于所述后挡风玻璃。具体地,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与所述顶棚的垂直距离为5到10厘米,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与所述顶棚的垂直距离为2到5厘米。具体地,所述防尘基座固定在所述顶棚与所述后挡风玻璃的连接处。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还包括高位刹车灯;所述防尘本体的上表面平行于所述顶棚,且所述防尘本体的上表面的前端与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重合,所述汽车的高位刹车灯安装在所述防尘本体的上表面的后端和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之间。具体地,所述防尘本体的上表面的后端与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的水平距离为5到10厘米,所述防尘本体的上表面的后端位于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远离所述后挡风玻璃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还包括两块防尘后盖,所述两块防尘后盖分别固定在所述防尘本体的上表面的后端及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之间,所述高位刹车灯固定在所述两块防尘后盖之间。具体地,所述防尘基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顶棚上,所述防尘本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防尘基座上。具体地,所述防尘本体由塑料制成。具体地,所述防尘本体由聚碳酸酯制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防尘基座固定在顶棚上,防尘本体固定在防尘基座上,且防尘本体与顶棚和后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后挡风玻璃的宽度,通过气流通道使沿顶棚流动的空气由上至下冲刷后挡风玻璃,不仅清除后挡风玻璃上原有的积尘,也能防止行车过程中污水和灰尘附着在后挡风玻璃上,从而防止后挡风玻璃上形成视野盲区,影响驾驶员观察完整的汽车后方的交通状况,避免因视野限制而引发交通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基座与防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尘本体与顶棚及后挡风玻璃的位置示意图。其中:1顶棚,2后挡风玻璃,3防尘基座,31顶棚安装条,32后挡风玻璃安装条,33防尘本体安装块,4防尘本体,41防尘本体的下表面,42防尘本体的下表面,5气流通道,6高位刹车灯,7防尘后盖,A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B防尘本体的上表面的后端,C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D顶棚与后挡风玻璃连接处,h1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与顶棚的垂直距离,h2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与顶棚的垂直距离,L防尘本体的上表面的后端与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的水平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顶棚1和后挡风玻璃2,还包括防尘基座3和防尘本体4,防尘基座3固定在顶棚1上;如图2所示,防尘本体4固定在防尘基座3上,防尘本体的下表面41为弧形面或折线形曲面,且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A位于顶棚1的上方,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C位于后挡风玻璃2的上方,且位于顶棚1的下方;防尘本体4与顶棚1和后挡风玻璃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5,气流通道5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后挡风玻璃2的宽度,气流通道5用于使沿顶棚1流动的空气的流向转为沿后挡风玻璃2流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尘本体4与顶棚1和后挡风玻璃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5,气流通道5用于使沿顶棚1流动的空气的流向转为沿后挡风玻璃2流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沿着顶棚1流动的空气经过气流通道5后转为沿着后挡风玻璃2流动,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身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空气通过气流通道5后沿着后挡风玻璃2的流动相当于由上至下地冲刷后挡风玻璃2,从而清洗后挡风玻璃2上的积尘,由于气流通道5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后挡风玻璃2的宽度,后挡风玻璃2上的各个位置都能得到清洗;且由于行车过程中后挡风玻璃2上始终有流速较高的空气流动,汽车在经过布满水坑、泥潭的路段或大量扬尘的路段时,污水或灰尘也不易附着在后挡风玻璃2上。本专利技术通过防尘基座3固定在顶棚1上,防尘本体4固定在防尘基座3上,且防尘本体4与顶棚1和后挡风玻璃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5,气流通道5的宽度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顶棚和后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防尘基座和防尘本体;所述防尘基座固定在所述顶棚上,所述防尘本体固定在所述防尘基座上,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为弧形面或折线形曲面,且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位于所述顶棚的上方,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位于所述后挡风玻璃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顶棚的下方;所述防尘本体与所述顶棚和所述后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后挡风玻璃的宽度,所述气流通道用于使沿所述顶棚流动的空气的流向转为沿所述后挡风玻璃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顶棚和后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
包括防尘基座和防尘本体;
所述防尘基座固定在所述顶棚上,所述防尘本体固定在所述防尘基座上,
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为弧形面或折线形曲面,且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
端位于所述顶棚的上方,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位于所述后挡风玻璃的
上方,且位于所述顶棚的下方;
所述防尘本体与所述顶棚和所述后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
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后挡风玻璃的宽度,所述气流通道用于使沿所述顶
棚流动的空气的流向转为沿所述后挡风玻璃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为弧
形面,且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的切面平行于所述顶棚,所述防尘本体
的下表面的后端的切面平行于所述后挡风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前
端与所述顶棚的垂直距离为5到10厘米,所述防尘本体的下表面的后端与所述
顶棚的垂直距离为2到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基座固定在所述顶
棚与所述后挡风玻璃的连接处。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付杰周玮玮高磊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