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489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器组件,所述减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相连;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相连;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的换挡拨叉设置成驱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可选择性地接合或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可选择性地接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速器组件,通过采用双离合器的传动方式,减速器组件的结构简单,装配难度低,且有利于减小驱动电机的转动惯量,降低换挡时间,且换挡无噪音,换挡平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速器组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平行轴二挡减速器均通过行星齿轮系和同步器实现换挡减速,行星齿轮系的结构复杂,不易装配,且换挡过程中存在卡滞、异响噪音的问题,换挡不平顺,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减速器组件以简化减速器组件的结构,提高换挡的平顺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输出轴;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相连;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相连;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的换挡拨叉设置成驱动所述第一离合器可选择性地接合或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可选择性地接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外毂、第一外摩擦片、第一内摩擦片、第一压盘和第一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外毂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外摩擦片与所述第一外毂相连,所述第一内摩擦片与所述输入轴相连,所述换挡拨叉适于止抵所述第一压盘以使所述第一外摩擦片与所述第一内摩擦片接合,所述第一复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盘复位;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第二外毂、第二外摩擦片、第二内摩擦片、第二压盘和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外毂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外摩擦片与所述第二外毂相连,所述第二内摩擦片与所述输入轴相连,所述换挡拨叉适于止抵所述第二压盘以使所述第二外摩擦片与所述第二内摩擦片接合,所述第二复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盘复位。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拨叉与所述第一压盘之间形成点接触,所述换挡拨叉与所述第二压盘之间形成点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还包括第一钢球,所述第一钢球夹设在所述换挡拨叉与所述第一压盘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还包括第二钢球,所述第二钢球夹设在所述换挡拨叉与所述第二压盘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拨叉与所述第一压盘限定出用于夹设所述第一钢球的第一凹槽,所述换挡拨叉与所述第二压盘限定出用于夹设所述第二钢球的第二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速器组件还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输入轴外且与所述第一外毂刚性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且与所述输出轴刚性连接;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输入轴外且与所述第二外毂刚性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且与所述输出轴刚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滚珠外丝杆,所述滚珠外丝杆与换挡电机的电机轴相连,且设置成在轴向上被定位;滚珠内丝杆,所述滚珠内丝杆与所述滚珠外丝杆配合;滚珠,所述滚珠位于所述滚珠内丝杆与所述滚珠外丝杆之间;换挡拨块,所述换挡拨块安装在所述滚珠内丝杆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换挡拨叉。进一步地,所述换挡机构还包括:换向主动齿轮,所述换向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轴相连;换向从动齿轮,所述换向从动齿轮与所述滚珠外丝杆相连,且与所述换向主动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速器组件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齿圈与所述输出轴上的主减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布置或平行轴布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减速器组件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速器组件,通过采用双离合器的传动方式,减速器组件的结构简单,装配难度低,且有利于减小驱动电机的转动惯量,降低换挡时间,且换挡无噪音,换挡平顺。2)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速器组件,通过在换挡拨叉与压盘之间设置点接触的形式,可以减少摩擦损失,提高传动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减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减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减速器组件100,换挡电机10,电机轴11,换挡机构20,换向主动齿轮21,换向从动齿轮22,滚珠外丝杆23,滚珠内丝杆24,内丝杆衬套241,滚珠25,换挡拨块26,钢珠27,锁死弹簧28,换挡拨叉29,第一离合器30,第一外毂31,第一钢球32,第一外摩擦片33,第一内摩擦片34,第一压盘35,第一复位组件36,第一复位弹簧37,第一卡簧38,第二离合器40,第二外毂41,第二钢球42,第二外摩擦片43,第二内摩擦片44,第二压盘45,第二复位组件46,第二复位弹簧47,第二卡簧48,第一传动副50,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第二传动副60,第二主动齿轮61,第二从动齿轮62,输入轴70,输出轴80,主减齿轮81,差速器90,齿圈91,壳体92。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4所示,减速器组件100包括输入轴70、输出轴80、第一离合器30、第二离合器40和换挡机构20。其中,输入轴70用于输入扭矩和转速,比如,在电动动力系统中,输入轴70可以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在燃油动力系统中,输入轴70可以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参考图1和图4,输入轴70可以通过轴承支承。优选地,减速器组件100可以用于电动动力系统。输出轴80用于输出扭矩和转速,参考图1和图4,输出轴80可以通过轴承支承。第一离合器30与输入轴70和输出轴80相连,在第一离合器30接合时,从输入轴70输入的扭矩和转速通过第一离合器30传递给输出轴80。第二离合器40与输入轴70和输出轴80相连,在第二离合器40接合时,从输入轴70输入的扭矩和转速通过第二离合器40传递给输出轴80。换挡机构20的换挡拨叉29设置成驱动第一离合器30可选择性地接合或驱动第二离合器40可选择性地接合。参考图2和图3,换挡拨叉29朝M+方向移动可以驱动第一离合器30接合,减速器组件100输出第一挡;换挡拨叉29朝M-方向移动可以驱动第二离合器40接合,减速器组件100输出第二挡;在第一离合器30与第二离合器40均未被接合时,减速器组件100输出N挡。也就是说,减速器组件100至少可以实现三挡可选以及两挡动力输出。第一挡和第二挡中的其中一个为高速挡,另一个为低速挡。在高速挡下,由于减速器组件100通过离合器传动,可以增强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在低速挡下,可以增强车辆的动力性和通过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速器组件100,通过采用双离合器的传动方式,减速器组件100的结构简单,装配难度低,且有利于减小驱动电机的转动惯量,降低换挡时间,且换挡无噪音,换挡平顺。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离合器30可以包括第一外毂31、第一外摩擦片33、第一内摩擦片34、第一压盘35和第一复位组件36。其中,第一外毂31可以与输出轴80相连,比如第一外毂31与输出轴80之间可以通过第一传动副50传动,第一传动副50可以包括第一主动齿轮51和第一从动齿轮52,第一主动齿轮51可以空套在输入轴70外,比如第一主动齿轮51与输入轴70之间可以套设有滑动衬套,以防止第一主动齿轮51与输入轴70之间的接触磨损。第一主动齿轮51与第一外毂31刚性连接,第一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速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70);输出轴(80);第一离合器(30),所述第一离合器(30)与所述输入轴(70)以及所述输出轴(80)相连;第二离合器(40),所述第二离合器(40)与所述输入轴(70)以及所述输出轴(80)相连;换挡机构(20),所述换挡机构(20)的换挡拨叉(29)设置成驱动所述第一离合器(30)可选择性地接合或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40)可选择性地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70);输出轴(80);第一离合器(30),所述第一离合器(30)与所述输入轴(70)以及所述输出轴(80)相连;第二离合器(40),所述第二离合器(40)与所述输入轴(70)以及所述输出轴(80)相连;换挡机构(20),所述换挡机构(20)的换挡拨叉(29)设置成驱动所述第一离合器(30)可选择性地接合或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40)可选择性地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30)包括第一外毂(31)、第一外摩擦片(33)、第一内摩擦片(34)、第一压盘(35)和第一复位组件(36),所述第一外毂(31)与所述输出轴(80)相连,所述第一外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外毂(31)相连,所述第一内摩擦片(34)与所述输入轴(70)相连,所述换挡拨叉(29)适于止抵所述第一压盘(35)以使所述第一外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内摩擦片(34)接合,所述第一复位组件(3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盘(35)复位;所述第二离合器(40)包括第二外毂(41)、第二外摩擦片(43)、第二内摩擦片(44)、第二压盘(45)和第二复位组件(46),所述第二外毂(41)与所述输出轴(80)相连,所述第二外摩擦片(43)与所述第二外毂(41)相连,所述第二内摩擦片(44)与所述输入轴(70)相连,所述换挡拨叉(29)适于止抵所述第二压盘(45)以使所述第二外摩擦片(43)与所述第二内摩擦片(44)接合,所述第二复位组件(46)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盘(45)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拨叉(29)与所述第一压盘(35)之间形成点接触,所述换挡拨叉(29)与所述第二压盘(45)之间形成点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30)还包括第一钢球(32),所述第一钢球(32)夹设在所述换挡拨叉(29)与所述第一压盘(35)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40)还包括第二钢球(42),所述第二钢球(42)夹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兆攀贾雨灵李建辉王鹏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