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448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属于燃气器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燃烧器燃烧效果差的问题。本燃烧器包括:外炉头,呈圆环状设置,在外炉头上扣合有外火盖;内炉头,穿设在外炉头中部,且内炉头通过若干主通道与外炉头联通,各主通道环绕内炉头均匀分布,在内炉头上扣合有内火盖;管道组件,位于外炉头下方,在管道组件上设置有与各主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主进气管,每个主通道均分别与主进气管、内炉头以及外炉头联通;点火柱,设置为多个,每个点火柱均与管道组件联通,点火柱竖直向上延伸并抵靠在内炉头外周侧壁上;支柱,设置为多个,各支柱竖直安装在管道组件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燃烧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气器具
,涉及一种燃烧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主要由燃烧器、点火装置、炉架、进气管、阀体等装置组成。燃烧器包括炉头、内外火盖等结构,工作时,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合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称之为一次空气),这些混合气体从分火盖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燃烧时所需的空气称之为二次空气),进而用来加热置于炉架上的炊具。炉头内部往往设置特定结构的流通通道,燃气在炉头内流通之后经点火装置点燃,然而现有的燃气灶大都设置一个进气口(进气管)供燃气进入炉头,短时间内燃气在炉头内部流通不畅,从而容易导致燃气燃烧不够充分,燃烧效果差且安全性较低。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燃烧效果好的燃烧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燃烧效果好的燃烧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燃烧器,包括:外炉头,呈圆环状设置,在外炉头上扣合有外火盖;内炉头,穿设在外炉头中部,且内炉头通过若干主通道与外炉头联通,各主通道环绕内炉头均匀分布,在内炉头上扣合有内火盖;管道组件,位于外炉头下方,在管道组件上设置有与各主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主进气管,每个主通道均分别与主进气管、内炉头以及外炉头联通;点火柱,设置为多个,每个点火柱均与管道组件联通,所述点火柱竖直向上延伸并抵靠在内炉头外周侧壁上;支柱,设置为多个,各支柱竖直安装在管道组件下方。在上述的一种燃烧器中,在内炉头内开设有上腔、下腔,各主通道分别与下腔联通,在内炉头上还设置有与上腔联通的次通道,在管道组件上设置有与次通道对应设置的次进气管。在上述的一种燃烧器中,内火盖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锥面,在内火盖上开设有与上腔联通的若干出火孔,所述出火孔环绕内火盖轴心线均匀分布且每个出火孔均垂直贯穿锥面设置。在上述的一种燃烧器中,外火盖的上表面部分向外凸起形成首尾依次连接的若干弧形凸块,每个弧形凸块上均呈发散状开设有若干出火槽。在上述的一种燃烧器中,所述外火盖与外炉头合围形成混合腔,每个出火槽均与混合腔联通且所述混合腔与各主通道联通。在上述的一种燃烧器中,在外炉头外周侧壁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进风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多个相互配合的主通道与主进气管,使通入外炉头内的燃气流通混合充分,有利于后续燃烧的进行;次通道与次进气管的设置,使内炉头内燃气更充足,燃烧时火焰分布均匀;内火盖与外火盖的结构设计以及弧形凸块的设置使得燃烧器造型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外炉头;111、混合腔;112、进风槽;12、外火盖;121、弧形凸块;122、出火槽;21、内炉头;211、上腔;212、下腔;22、内火盖;221、锥面;222、出火孔;31、主通道;32、次通道;41、主进气管;42、次进气管;50、点火柱;60、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本燃烧器包括:外炉头11,呈圆环状设置,在外炉头11上扣合有外火盖12;内炉头21,穿设在外炉头11中部,且内炉头21通过多个主通道31与外炉头11联通,各主通道31环绕内炉头21均匀分布,在内炉头21上扣合有内火盖22;管道组件,位于外炉头11下方,在管道组件上设置有与各主通道31一一对应的多个主进气管41,每个主通道31均分别与主进气管41、内炉头21以及外炉头11联通;点火柱50,设置为多个,每个点火柱50均与管道组件联通,点火柱50竖直向上延伸并抵靠在内炉头21外周侧壁上;支柱60,设置为多个,各支柱60竖直安装在管道组件下方。常见的燃烧器中的炉头内部往往设置特定结构的流通通道,燃气在炉头内流通之后经点火装置点燃,然而现有的燃气灶大都设置一个进气口(进气管)供燃气进入炉头,短时间内燃气在炉头内部流通不畅,从而容易导致燃气燃烧不够充分,燃烧效果差且安全性较低。为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燃烧器,通过设置多个主进气管41与主通道31,配合作用使得燃气在燃烧器内流通混合充分,便于后续的燃烧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主通道31与主进气管41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主通道31环绕内炉头21均匀分布,有利于燃气的流通。工作时,燃气经主进气管41进入对应的主通道31,再经内炉头21、外炉头11输出并进行燃烧。内火盖22与外火盖12的设置一方面控制燃气的输出,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外部物质流入对应的炉头内,影响燃烧器工作。燃烧时,外部控制点火柱50进行点火,具体的,在点火柱50内设置有点火针(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点火针对燃气进行点火燃烧。点火柱50抵靠在内炉头21外周侧壁上,便于快速点燃燃气,此处优选点火柱50的数量为两个。燃烧器往往是安装在燃气灶内进行工作的,燃烧器通过设置在底部的支柱60与燃气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柱60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均匀分布在管道组件下方,给予燃烧器支撑作用。进一步地,在内炉头21内开设有上腔211、下腔212,各主通道31分别与下腔212联通,在内炉头21上还设置有与上腔211联通的次通道32,在管道组件上设置有与次通道32对应设置的次进气管4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内炉头21开设了上腔211与下腔212,使得内炉头21与外炉头11有各自的的燃气输出。燃气一部分通过对应的主进气管41和主通道31进入下腔212内,进而进入外炉头11内,由外火盖12向外输出;另一部分通过次进气管42以及次通道32进入上腔211,最终由内火盖22向外输出。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保证内炉头21与外炉头11输出的燃气充足,由于燃烧时,火焰往往会沿着锅具向外侧延伸,此处独立供给内炉头21燃气可以确保锅具受热均匀。优选地,内火盖22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锥面221,在内火盖22上开设有与上腔211联通的多个出火孔222,出火孔222环绕内火盖22轴心线均匀分布且每个出火孔222均垂直贯穿锥面221设置。出火孔222的设置便于控制燃气均匀输出,而锥面221的设置使得燃气输出时较为集中,有利于点火燃烧,其中出火孔222均垂直锥面221设置则进一步确保燃气朝着中心输出,保证中心火焰的集中性,燃烧效果好。值得一提的是,在锥面221的边缘环绕出火孔222开设了一些凹槽,使得锥面221呈现出花瓣状结构,且每个出火孔222对应一个花瓣,增强整体的美观性。此外,内炉头21中部贯穿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向上延伸并穿过内火盖22,便于空气进入,与燃气混合充分,有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进一步优选地,外火盖12的上表面部分向外凸起形成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弧形凸块121,每个弧形凸块121上均呈发散状开设有多个出火槽122。外炉头11内的燃气最终经由出火槽122输出,出火槽122的设置同样便于控制燃气均匀输出,便于燃气充分燃烧。其中,弧形凸块121首尾依次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炉头,呈圆环状设置,在外炉头上扣合有外火盖;内炉头,穿设在外炉头中部,且内炉头通过若干主通道与外炉头联通,各主通道环绕内炉头均匀分布,在内炉头上扣合有内火盖;管道组件,位于外炉头下方,在管道组件上设置有与各主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主进气管,每个主通道均分别与主进气管、内炉头以及外炉头联通;点火柱,设置为多个,每个点火柱均与管道组件联通,所述点火柱竖直向上延伸并抵靠在内炉头外周侧壁上;支柱,设置为多个,各支柱竖直安装在管道组件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炉头,呈圆环状设置,在外炉头上扣合有外火盖;内炉头,穿设在外炉头中部,且内炉头通过若干主通道与外炉头联通,各主通道环绕内炉头均匀分布,在内炉头上扣合有内火盖;管道组件,位于外炉头下方,在管道组件上设置有与各主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主进气管,每个主通道均分别与主进气管、内炉头以及外炉头联通;点火柱,设置为多个,每个点火柱均与管道组件联通,所述点火柱竖直向上延伸并抵靠在内炉头外周侧壁上;支柱,设置为多个,各支柱竖直安装在管道组件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内炉头内开设有上腔、下腔,各主通道分别与下腔联通,在内炉头上还设置有与上腔联通的次通道,在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姜山盛旺五金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