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3901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05:26
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包括上盖板和下基板,上盖板和下基板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微孔阵列,上盖板和下基板的微孔一一对准,上盖板上的微孔独立隔离分布,下基板上的微孔由下基板上的微流通道串联成一条液体通道或者并联成多条液体通道,每条液体通道在微流控芯片上具有一个液体入口和一个液体出口,下基板上的微孔阵列中的每个微孔的入口处设置有微挡流结构,微挡流结构用于捕捉流入其中的单个目标细胞,且微挡流结构与上盖板之间具有大于目标细胞直径的间隙;当翻转微流控芯片时,由微挡流结构捕捉的单个目标细胞落入并限位于上盖板上的对应微孔中。该微流控芯片能实现单细胞高效捕捉和培养,且制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单细胞分析已经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细胞功能的一个关键问题,并且受限于工具和技术支持使得对单个细胞的分离,对后续的单细胞研究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传统提取单细胞的方式相当繁复:将细胞悬浮液分注在培养盘,静置待细胞沉淀,再用显微镜确认盘上微孔中有多少个成功抓取到一个细胞。显微镜的视野塞不下单个孔洞,所以研究人员得反复挪移盘子,如此重复确认近百次。这种传统的序列稀释法耗时、费力且效率不佳。近年来,微流控芯片的出现,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操纵微米尺度的流体的方法。同时微米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制造与细胞尺度相似的微结构的方法。上述技术的出现,使得单细胞的操控成为可能。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操纵是在微米级通道内驱动细胞并将其运送到预定位点或将其固定在特定位置的方法。目前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操纵手段主要是在力学、电学等原理上建立起来的,具体可以分为机械捕捉,磁场捕捉,光学,介电泳捕捉,超声捕捉,水动力捕捉等。实际应用产品方面,对于非商用研究中的单细胞技术,一定数量的单细胞应用已经被全世界的开发研究小组在非商业产品或原型系统中实现。多数的这些技术是基于微流控芯片,并且发展了更加灵活的方法,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了基于液滴的技术,比如激光引导打印,改进的喷墨打印,在不同的基板上打印单细胞。然而基于喷墨的细胞打印会使许多细胞受损或死亡。当细胞喷出喷嘴,就只50%到80%的成活率。美国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将活细胞打印到任何表面和几乎任何形状上的技术,且整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仍能存活。这种方法在可产生2D细胞阵列,并可以应用与不同类型的细胞,虽然接近100%的细胞成活率。但其捕捉成功率只在百分之九十到九十四,其捕捉时间通常在半个小时左右,而且不能跟细胞培养有效的结合。中国台湾卫生研究院生医工程与纳米医学研究所的研发人员开发出一种具有上下版具有一大一小两个微孔的微流控芯片,通过利用小微孔捕捉单细胞,然后使用重力将捕捉的细胞转移到大的微孔使细胞在细胞培养期间扩散和生长,其操作简单、低成本,其单细胞捕捉效率相比传统方法已经有显著的提高。然而其通过小微孔捕捉细胞的方法,导致单细胞捕捉效率偏低,小孔成功获得一个细胞的机率通常只有10%到20%,而且其操作过程中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导致其难以实现单细胞高通量捕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细胞分析用的微流控芯片,能够将单细胞精确地快速地从大量细胞中捕捉,并将单细胞捕捉、冲洗和培养过程集成在单个微流控芯片上,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单细胞高通通量精确获取及培养分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包括组合在一起的上盖板和下基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基板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微孔阵列,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基板的各个微孔一一对准,所述上盖板上的微孔独立隔离分布,所述下基板上的微孔由所述下基板上的微流通道串联成一条液体通道或者并联成多条液体通道,每条液体通道在所述微流控芯片上具有一个液体入口和一个液体出口,所述下基板上的微孔阵列中的每个微孔的入口处设置有微挡流结构,所述微挡流结构用于捕捉流入其中的单个目标细胞,且所述微挡流结构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具有大于目标细胞直径的间隙;当翻转所述微流控芯片时,由所述微挡流结构捕捉的单个目标细胞落入并限位于所述上盖板上的对应微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微挡流结构具有水平对称设置的两个钩状部,所述两个钩状部在靠近微孔外的一端具有较大的间隙,在靠近微孔内的一端具有较小的间隙,所述较大的间隙大于目标细胞的直径,所述较小的间隙小于目标细胞的直径。所述较大的间隙为目标细胞直径的1.3~1.8倍,优选1.5倍,所述较小的间隙为目标细胞直径的0.2~0.8倍,优选0.6倍。所述微挡流结构与所述微孔的近端壁面的间隙为目标细胞直径的1.5倍以上,优选2倍。所述微挡流结构的高度为目标细胞的直径的0.8倍以上,优选相等。所述上盖板上的微孔的深度大于所述下盖板上的微孔的深度。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基板上的微孔为直径相同的圆柱形微孔。所述液体入口和所述液体出口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所述液体入口和所述液体出口连接有用于驱动液体流动的注射泵。所述微流控芯片通过用软光刻法结合聚二甲硅氧烷(PDMS)制作成型,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基板键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已公开的技术中单细胞捕捉和培养技术存在的细胞成活率低、捕捉率低、纯度低、难以实现高通量精确受控组装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和微流控技术,将流动聚焦理论与钩状结构相结合,并与微孔板相配合,实现单细胞精确捕捉和培养,具有高捕捉率、高纯度、高通量、适用性强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易操作加工、成本低,进而成为能够满足科研和临床需求的工具,为单细胞研究提供发展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探索出一条新的研究和实验手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了单细胞高效捕捉和培养;2、采取了可抛弃式微流控芯片制作简单,没有高深比结构,免清洗和可扩展性强3、实现了接近百分之百的精确捕捉;4、通过微挡流结构优化和弯曲微通道显著提高了捕捉效率;5、反转后细胞存活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流控芯片中上盖板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流控芯片中上盖板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流控芯片中下盖板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流控芯片中下盖板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流控芯片中下盖板中单个捕捉结构;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流控芯片键合后的透视图和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流控芯片键合后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微流控芯片捕捉和培养的流程示意图,图中从上至下分别表示流道冲洗、细胞捕获、细胞冲洗、翻转培养四个步骤。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板;2——下基板;3——液体入口;4——液体出口;5——上盖板的微孔阵列;6——下基板的微孔阵列;7——微流通道;8——微挡流结构;9-目标细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参阅图1至图9,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包括组合在一起的上盖板1和下基板2,所述上盖板1和所述下基板2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微孔阵列5、6,所述上盖板1和所述下基板2的各个微孔一一对准,所述上盖板1上的微孔独立隔离分布,所述下基板2上的微孔由所述下基板2上的微流通道7串联成一条液体通道或者并联成多条液体通道,每条液体通道在所述微流控芯片上具有一个液体入口3和一个液体出口4,所述下基板2上的微孔阵列中的每个微孔与微流通道7连通的入口处设置有微挡流结构8,所述微挡流结构8用于捕捉流入其中的单个目标细胞9,且所述微挡流结构8与所述上盖板1之间具有大于目标细胞直径的间隙以保持所述液体通道的整体流通性而不会造成堵塞;当翻转所述微流控芯片使所述上盖板1在下而所述下基板2在上时,由所述微挡流结构8捕捉的单个目标细胞9落入并限位于所述上盖板1上的对应微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在一起的上盖板和下基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基板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微孔阵列,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基板的微孔一一对准,所述上盖板上的微孔独立隔离分布,所述下基板上的微孔由所述下基板上的微流通道串联成一条液体通道或者并联成多条液体通道,每条液体通道在所述微流控芯片上具有一个液体入口和一个液体出口,所述下基板上的微孔阵列中的每个微孔的入口处设置有微挡流结构,所述微挡流结构用于捕捉流入其中的单个目标细胞,且所述微挡流结构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具有大于目标细胞直径的间隙;当翻转所述微流控芯片时,由所述微挡流结构捕捉的单个目标细胞落入并限位于所述上盖板上的对应微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单细胞捕捉和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在一起的上盖板和下基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基板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微孔阵列,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基板的微孔一一对准,所述上盖板上的微孔独立隔离分布,所述下基板上的微孔由所述下基板上的微流通道串联成一条液体通道或者并联成多条液体通道,每条液体通道在所述微流控芯片上具有一个液体入口和一个液体出口,所述下基板上的微孔阵列中的每个微孔的入口处设置有微挡流结构,所述微挡流结构用于捕捉流入其中的单个目标细胞,且所述微挡流结构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具有大于目标细胞直径的间隙;当翻转所述微流控芯片时,由所述微挡流结构捕捉的单个目标细胞落入并限位于所述上盖板上的对应微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挡流结构具有水平对称设置的两个钩状部,所述两个钩状部在靠近微孔外的一端具有较大的间隙,在靠近微孔内的一端具有较小的间隙,所述较大的间隙大于目标细胞的直径,所述较小的间隙小于目标细胞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大的间隙为目标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旻雒文伯常诚谊钱翔弥胜利王晓浩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