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是一种智能控制术后病人搬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将病人在手术床、手术车、病床之间搬运,需要多个身强力壮的大夫或护士一起搬运,在搬运过程中,会对手术部位或伤口产生作用力,引起病人疼痛,浪费大夫或护士大量的体力,费时费力;另外,病人在病床上长时间平躺,肌肉麻木酸痛,撤换床单不方便,不利于病人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智能控制的医疗设备,用于智能控制术后病人搬运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控制的医疗设备,其关键技术在于:包括放置在术后病人身下的气囊式担架;气囊式担架包括两个并列放置的横向充气气囊、两个并排设置在所述两个横向充气气囊之间纵向充气气囊以及分别设置在每个纵向充气气囊左右两端的第一连接带;横向充气气囊分别与病人的肩部以及臀部对应,纵向充气气囊分别与病人的左后背以及右后背对应;纵向充气气囊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按摩气囊、至少两个第二按摩气囊、设置在相邻第一按摩气囊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设置在相邻第二按摩气囊之间的第二连通管、与第一按摩气囊连通的第一通气嘴、与第二按摩气囊连通的第二通气嘴以及设置在第一按摩气囊和/或第二按摩气囊上表面的按摩充气凸起;按摩充气凸起下端与相应的第一按摩气囊或第二按摩气囊连通;第一按摩气囊与第二按摩气囊依次交错设置,第一按摩气囊与第二按摩气囊不连通;第一连接带通过卡扣或绳子与相应的横向充气气囊连接。进一步,还包括阀组、气源以及出气管,阀组包括并联的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以及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一进口a以及三位四通电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控制的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术后病人(1)身下的气囊式担架;气囊式担架包括两个并列放置的横向充气气囊(2)、两个并排设置在所述两个横向充气气囊(2)之间纵向充气气囊(3)以及分别设置在每个纵向充气气囊(3)左右两端的第一连接带(6);横向充气气囊(2)分别与病人(1)的肩部以及臀部对应,纵向充气气囊(3)分别与病人(1)的左后背以及右后背对应;纵向充气气囊(3)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按摩气囊(8)、至少两个第二按摩气囊(11)、设置在相邻第一按摩气囊(8)之间的第一连通管(9)、设置在相邻第二按摩气囊(11)之间的第二连通管(12)、与第一按摩气囊(8)连通的第一通气嘴(10)、与第二按摩气囊(11)连通的第二通气嘴(13)以及设置在第一按摩气囊(8)和/或第二按摩气囊(11)上表面的按摩充气凸起(14);按摩充气凸起(14)下端与相应的第一按摩气囊(8)或第二按摩气囊(11)连通;第一按摩气囊(8)与第二按摩气囊(11)依次交错设置,第一按摩气囊(8)与第二按摩气囊(11)不连通;第一连接带(6)通过卡扣或绳子与相应的横向充气气囊(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的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术后病人(1)身下的气囊式担架;气囊式担架包括两个并列放置的横向充气气囊(2)、两个并排设置在所述两个横向充气气囊(2)之间纵向充气气囊(3)以及分别设置在每个纵向充气气囊(3)左右两端的第一连接带(6);横向充气气囊(2)分别与病人(1)的肩部以及臀部对应,纵向充气气囊(3)分别与病人(1)的左后背以及右后背对应;纵向充气气囊(3)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按摩气囊(8)、至少两个第二按摩气囊(11)、设置在相邻第一按摩气囊(8)之间的第一连通管(9)、设置在相邻第二按摩气囊(11)之间的第二连通管(12)、与第一按摩气囊(8)连通的第一通气嘴(10)、与第二按摩气囊(11)连通的第二通气嘴(13)以及设置在第一按摩气囊(8)和/或第二按摩气囊(11)上表面的按摩充气凸起(14);按摩充气凸起(14)下端与相应的第一按摩气囊(8)或第二按摩气囊(11)连通;第一按摩气囊(8)与第二按摩气囊(11)依次交错设置,第一按摩气囊(8)与第二按摩气囊(11)不连通;第一连接带(6)通过卡扣或绳子与相应的横向充气气囊(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组、气源(20)以及出气管(21),阀组包括并联的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以及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的一进口a以及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一进口e分别通过管路与气源(20)的出口连通;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的另一进口b以及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另一进口b分别通过管路与出气管(21)连通;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的一出口c以及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一出口g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通气嘴(10)连通;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的另一出口d以及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另一出口h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通气嘴(1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单片机(22)、PNP三极管、执行继电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的电磁铁电路;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能;单片机(22)通过PNP三极管控制执行继电器的控制线圈通断,执行继电器的执行开关控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相应电磁铁电路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的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PNP三极管包括第一PNP三极管(23)与第二PNP三极管(26),执行继电器包括第一中间继电器(24)与第二中间继电器(27),电磁铁电路包括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的第一电磁铁(25)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的第二电磁铁(28);单片机(22)通过第一PNP三极管(23)控制第一中间继电器(24)实现第一电磁铁(25)的通断;单片机(22)通过第二PNP三极管(26)控制第二中间继电器(27)实现第二电磁铁(28)的通断;单片机(22)的一输出端与第一PNP三极管(23)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中间继电器(24)的控制线圈设置在第一PNP三极管(23)的集电极与相应接地端GND之间,第一中间继电器(24)的常开执行开关与第一电磁铁(25)串联连接,第一PNP三极管(23)的发射极与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伟,李俊勇,何成玉,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伟,李俊勇,何成玉,刘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