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壳体以及至少一个导电端子,导电端子适于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中。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接触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以与配对电连接器的配对端子电连接;夹持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以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协作夹持所述导线;以及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并在所述绝缘壳体中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外侧,使得导线在插入过程中先接触限制部再接触夹持部,以对插入的导线的位置进行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导电端子上设置限制部,减小了导线在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摆动空间,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导线的摆动,提高了导线的寿命和连接器的电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缆的连接器,特别是一种能够有效的限制插入到连接器中的电缆的导线的摆动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中,为方便两条电缆的电连接,通常将两条电缆分别连接至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通过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两条电缆的电连接。在电缆与插头或插座连接器的插入连接中,电缆被剥离绝缘层以暴露出导线,导线插入并电连接到插头连接器或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中,通过导电端子与配对的插座连接器或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连接实现电缆之间的电连接。在现有的电连接器中,导线在导线插入通道入口处的位置不受限制,导致导线在使用过程中摆动、折弯,造成对导线的损害和导线使用寿命的降低。并且由于导线的摆动引起导线与导电端子的电连接的不稳定性,从而对连接器的电连接性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可以对导线的摆动进行限制,从而避免由于导线的摆动而造成的对导线的损害以及对电连接性能的影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在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壳体的容纳通道;至少一个导电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导线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导电端子电连接,其适于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接触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而成,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导电端子电连接;夹持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以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协作夹持所述导线;以及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并在所述绝缘壳体中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外侧,使得导线在插入过程中先接触限制部再接触夹持部,以对插入的导线的位置进行限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制部从所述主体部沿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并遮挡住部分所述容纳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容纳通道的靠近所述夹持部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引导凹槽,适于接纳并引导所述导电端子被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靠近所述接触部的位置,以限定所述导线的插入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壳体上设有释放孔,所述释放孔从容纳通道在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到壳体的外部,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相应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而成,其伸入并抵靠在所述壳体上的释放孔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保持凸起,以将导电端子保持在壳体内的预定的位置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夹持部在靠近所述接触部的一侧形成朝向所述导线倾斜延伸的夹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夹爪的自由端形成与所述导线接触的尖锐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自由端设有平面接触区,以与配对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自由端的平面接触区形成平面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由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和配对的连接器组成。根据本技术上述各种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由于在导电端子上设置限制部,减小了导线在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摆动空间,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导线的摆动,提高了导线的寿命和连接器的电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本技术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具有插入的电缆的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纵向剖面侧视图;图4为具有插入的电缆的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水平剖面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图6为图5沿着线L-L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如图1-6所示,本技术的连接器为线到线电连接器,用于如图6所示将至少一根电缆与相应的电缆相连接。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100(附图6),则配对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100’;如果电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100’,则配对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100。连接器中插入有如图2所示的导电端子10。电缆300被剥离外部绝缘层之后,露出导线301,导线301沿着插入方向插入到导电端子10并与导电端子10电连接,通过导电端子与配对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实现电缆与电缆之间的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除了其绝缘壳体的相互插入结合的部分的结构存在区别外,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特别是,应用于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相同,从而可以利用相同的工艺和制造设备制作导电端子。因此,下面仅描述插座连接器的结构。对于相应的插头连接器的结构不再赘述。具体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5所示,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壳体20,绝缘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容纳通道,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容纳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待插入电缆的数量的需要来设置容纳通道的数量。在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容纳通道时,在绝缘壳体内形成有沿着导线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分隔壁201,分隔壁201将相邻的两个容纳通道分隔开。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端子10,每个导电端子对应设置在每个容纳通道内。如图2所示,每个导电端子10包括主体部1、接触部2、夹持部3和限制部4。电缆300的导线301如图4所示沿插入方向(从右至左的方向或者纵向方向)插入位于容纳通道内的导电端子并与导电端子的主体部1电连接,接触部2从所述主体部1沿着导线301的插入方向延伸,如图6所示与配对电连接器的配对端子的接触部电连接。夹持部3设置在主体部上,以与绝缘壳体20的内壁相协作夹持所述导线,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夹持部3与作为绝缘壳体的内壁的分隔壁201相互协作以从两侧夹持导线。如图2所示,限制部4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上,并在所述绝缘壳体2中位于所述夹持部3的外侧,使得导线301在插入过程中先接触限制部4再接触夹持部3,以对插入的导线301的位置进行限制。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限制部4从所述主体部1沿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并遮挡住部分所述容纳通道。如图1、4所示,在电缆300插入到绝缘壳体内时,电缆300的未剥离绝缘层的部分的端部抵靠在该限制部4上,而被剥离绝缘层之后露出的导线301则沿着插入方向插入到导电端子中,由于限制部4在所述绝缘壳体20中位于夹持部3的外侧,使得导线301在插入过程中先接触限制部4再接触夹持部3。这样,由于限制部4的存在,限制了导线301在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的方向(横向方向)上的摆动。如图1所示,限制部4遮挡住部分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在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壳体的容纳通道;至少一个导电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导线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导电端子电连接,其适于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接触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而成,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导电端子电连接;夹持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以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协作夹持所述导线;以及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并在所述绝缘壳体中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外侧,使得导线在插入过程中先接触限制部再接触夹持部,以对插入的导线的位置进行限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在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壳体的容纳通道;至少一个导电端子,用于实现所述导线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导电端子电连接,其适于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接触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而成,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导电端子电连接;夹持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以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协作夹持所述导线;以及限制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并在所述绝缘壳体中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外侧,使得导线在插入过程中先接触限制部再接触夹持部,以对插入的导线的位置进行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从所述主体部沿垂直于导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并遮挡住部分所述容纳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通道的靠近所述夹持部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引导凹槽,适于接纳并引导所述导电端子被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明,徐祥,殷红军,付小智,张巍,李翠,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