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果蝇诱捕装置,其特点在于诱捕孔位于诱捕瓶盖侧面,不用增加额外的防雨结构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滴的进入,且符合果蝇的飞行习惯,果蝇的进入几率大于诱捕孔位于顶部的设备。且诱捕孔呈喇叭状向内凹陷逐渐收缩,可以有效的增大果蝇与诱捕孔的接触面积,又可以防止果蝇逃脱。采用颜色、气味双重引诱手段,增加了引诱果蝇的效果。采用食用油辅助捕杀,既可以有效的杀死进入诱捕瓶内的果蝇,还可以防止死去的果蝇腐烂、发臭。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悬挂于树枝上,利于田间的大范围推广,也可以用于室内对果蝇或菌蚊的诱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描述的结构同样可以用于诱捕针蜂、菌蚊等害虫,只需要根据诱捕目标换诱捕剂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蝇诱捕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过诱捕剂、颜色双重引诱,针对果蝇飞行路径设计诱捕孔的果蝇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果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小昆虫。它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果蝇成虫虽然对果实生产影响不大,但果蝇会产卵于成熟、近成熟的果皮下。卵孵化后,果蝇幼虫会就地取食吸取果实汁液,从表皮向果实心蛀食,使得受害的果实表面凹凸不平甚至逐渐软化、腐烂,严重影响果实质量。在非洲,果蝇甚至会传播疾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果蝇也是家庭中最常见的烦人生物之一,飞来飞去的果蝇除了会影响心情,有时还会停落在食物上,令人感到恶心。消灭果蝇的主要方法是药杀和诱杀。药杀效率高,但是有成本高、存在药物残留、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害等不足。且药杀通常只适用于农田、果园等通风的大环境,在家中不方便使用。且对于家中这种相对密闭的空间,化学危害持续时间会很长,从而对人造成持续的伤害。诱杀是利用果蝇的视觉、嗅觉等感官,通过光源、颜色、引诱剂来诱捕果蝇,再将其消灭的方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诱杀已经成为主流的灭果蝇方法。现有诱杀果蝇的诱捕设备很多,但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防雨结构;结构太简单果蝇容易逃出;结构太复杂果蝇难以进入且生产成本高等等。除了这些常见的问题外,目前大部分诱捕器,没有深入考虑对果蝇的习性进行利用。首先,关于果蝇的飞行路径。有的诱捕设备把诱捕口开于顶部,再在其上方加上防雨盖。果蝇想到达诱捕孔,需要先停落在诱捕孔附近,再往里爬,飞行路径为一个折线,这会增加果蝇的进入难度,减小诱捕率。诱捕孔开在顶部,即使有防雨盖,雨滴也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吹到诱捕孔附近,甚至流入诱捕孔。水滴只能被自然蒸发,在水珠蒸发掉之前会影响诱捕。其次,关于果蝇的引诱手段。目前的诱捕设备,绝大部分只是考虑了气味诱捕或者是果蝇的趋光性诱捕,诱蝇手段单一。但据研究显示,果蝇对颜色也是敏感的。最后,关于果蝇的灭杀。有的诱捕设备考虑了在诱捕器内加上高压电灭杀进入的果蝇,但这样做的成本高,且需要消耗额外能量,不适合田间大范围使用。大部分诱捕设备没有采用多余的处理手段,只是等果蝇饿死在瓶内。在设备内死掉的果蝇会发臭,不仅影响诱捕剂的引诱能力,也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诱捕剂、颜色双重引诱,针对果蝇飞行路径设计诱捕孔的果蝇诱捕装置。其特点在于在采用诱捕剂和颜色双重引诱。一个或多个诱捕孔位于诱捕瓶盖侧面,诱捕孔呈喇叭状,向内凹陷,逐渐变小,最小处只比成虫果蝇稍微大一点。诱捕孔位于侧面,不用增加额外的防雨结构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滴的进入,且符合果蝇的飞行习惯,果蝇的进入几率大于诱捕孔位于顶部的设备。一旦果蝇通过诱捕孔进入,瓶体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空间,而出口却位于最上方的诱捕瓶盖上,且很小,果蝇很难逃脱。诱捕设备内会装有挥发慢的食用油,起到杀死果蝇和防腐的作用。除果蝇外,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结构同样可以用于诱捕针蜂、菌蚊等害虫,只需要根据诱捕目标换诱捕剂以及适当的改变入口大小即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果蝇诱捕设备,包括瓶体、诱捕瓶盖、引诱剂放置杆、引诱片、引诱剂、食用油。所述诱捕瓶盖侧面设有多个向盖内部中心凹进去的诱捕孔,所有诱捕孔呈喇叭状,外形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或者是异形。这样的开孔符合果蝇的飞行路径,且可以防止雨滴进入诱捕孔。即使有风将雨滴吹落在诱捕孔边缘,雨滴也会顺着喇叭型边缘流出,不会进入瓶体。优选地,所述喇叭状诱捕孔内部与诱捕瓶盖内顶不接触,可以防止瓶体内的果蝇顺着顶盖爬到诱捕孔而逃出。优选地,所述诱捕瓶盖是喷有颜色的,推荐颜色排序为:橘黄色、黄色、黄绿色、深绿色、蓝色、红色黑色和白色。此排序从前往后,对果蝇的吸引力逐渐降低。所述诱捕瓶盖与瓶体通过螺纹连接,引诱剂放置杆插入诱捕瓶盖的小孔内,相互之间可拆卸。优选地,所述诱捕瓶盖外顶部有挂孔,可以方便悬挂于木棍、树枝等地方。除悬挂外,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平整的放置在地上。诱捕瓶盖内沿中心处有一个小孔,可插入引诱剂放置杆。优选地,所述引诱剂放置杆底部呈十字型,可以放置引诱片,顶部可插入诱捕瓶盖。优选地,所述瓶体也可以换成带螺纹的支架,支架上套装一次性塑料袋,这样方便处理果蝇尸体。优选地,所述引诱片为木头、海绵、石膏等可缓释引诱剂的材料,装置使用时,将引诱剂涂在引诱片上,引诱剂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即可,也可以自行配置,已经有诸多专利公布引诱剂的配置方案。优选地,所述瓶体内会装有菜籽油、花生油等可食用且挥发慢的油性液体。食用油由于表面张力较弱,果蝇落上之后会直接沉入底部。食用油中的果蝇不会腐烂发臭,且食用油加重了整个装置的重量,增加抗风能力。清理的时候,尸体会随着油一起流出来,即使没清理干净也没关系,油会带着尸体慢慢流到底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诱捕孔位于诱捕瓶盖侧面,不需要额外的结构就可以防雨,也符合果蝇的飞行习惯,使果蝇容易到达。且诱捕孔呈喇叭状向内凹陷逐渐收缩,可以有效的增大果蝇与诱捕孔的接触面积,又可以防止果蝇逃脱。采用颜色、气味双重引诱手段,增加了引诱果蝇的效果。采用食用油辅助捕杀,既可以有效的杀死进入瓶体内的果蝇,还可以防止死去的果蝇腐烂、发臭。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悬挂于树枝上,利于田间的大范围推广,也可以用于室内对果蝇或菌蚊的诱捕。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结构同样可以用于诱捕针蜂、菌蚊等害虫,只需要根据诱捕目标换诱捕剂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诱捕瓶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塑料袋支撑与诱捕瓶盖配合使用示意图;结合图1可见,本专利技术可拆解为3部分:瓶体1、诱捕瓶盖2、引诱剂放置杆10;图2是诱捕瓶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使用形式,用塑料袋支撑架12取代了图1中的瓶体1,结合诱捕瓶盖2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专利技术主体包括3部分:瓶体1、诱捕瓶盖2、引诱剂放置杆10。瓶体1和诱捕瓶盖2中间通过瓶盖内螺纹7和瓶体口外螺纹9链接;诱捕瓶盖2顶部设有挂孔5;诱捕瓶盖2侧面设有多个诱捕孔3,诱捕孔3最小端为入口4;诱捕瓶盖2内中心处有插孔6,可插入引诱剂放置杆10。所述瓶体1材质可采用塑料或玻璃,尽量保持透明或半透明,这样射入瓶内的光线可以迷惑果蝇,使其待在瓶体1内。透明或半透明的瓶体也便于使用者观察捕果蝇情况。使用时,瓶体内会装有适量的食用油。所述诱捕瓶盖2,材质不限,其外表面喷有对果蝇吸引能力较强的颜色,推荐颜色排序为:橘黄色、黄色、黄绿色、深绿色、蓝色、红色黑色和白色。所述诱捕孔3位于诱捕瓶盖2侧面,呈喇叭状,从向盖外向盖内逐渐变小,最小处为入口4。诱捕孔3的最大部分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或者是异形。诱捕孔3向内伸出部分不与诱捕瓶盖2内顶接触。所述入口4的建议直径约为5mm,保证果蝇成虫容易进入,但难以逃脱。所述引诱剂放置杆10,底端为十字型放置台11。使用时先将带孔的引诱片穿过引诱剂放置杆10,再将引诱剂放置杆10插入诱捕瓶盖2内的插孔6,十字型放置台11起着防止引诱片滑落的作用。所述挂孔5,可穿过线或者挂钩,用于将本专利技术整体悬挂于树枝上。所述塑料袋支撑架1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种使用形式,用塑料袋支撑架12取代了图1中的瓶体1。塑料袋支撑架12与诱捕瓶盖2同样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颜色、气味双引诱的侧孔型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瓶体(1)、诱捕瓶盖(2)、引诱剂放置杆(10)三部分组成,其中瓶体(1)可换为塑料袋支撑架(12);瓶体(1)和诱捕瓶盖(2)通过螺纹连接,诱捕瓶盖(2)和引诱剂放置杆(10)通过插孔(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颜色、气味双引诱的侧孔型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瓶体(1)、诱捕瓶盖(2)、引诱剂放置杆(10)三部分组成,其中瓶体(1)可换为塑料袋支撑架(12);瓶体(1)和诱捕瓶盖(2)通过螺纹连接,诱捕瓶盖(2)和引诱剂放置杆(10)通过插孔(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气味双引诱的侧孔型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诱捕瓶盖(2)部分足够高,诱捕孔(3)位于诱捕瓶盖(2)侧面,不需要额外的结构就可以防雨,也符合果蝇的飞行习惯,果蝇的进入几率大于诱捕孔位于顶部的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气味双引诱的侧孔型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诱捕孔(3)可有一个或多个,外形呈喇叭状向内凹陷逐渐收缩,最大部分尽量大,可以有效的增大果蝇与诱捕孔(3)的接触面积,又可以防止果蝇逃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气味双引诱的侧孔型果蝇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利,胡延勍,徐帅,罗慧兰,朱巧晴,
申请(专利权)人:朱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