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33557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品质均匀良好、滋味浓醇鲜甜的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的步骤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所述的揉捻工艺要进行三次,前两次揉捻时间为40~50min,第三次为26~34min,揉捻过程中要切换常压、轻压、中压和重压等不同条件,并在每次揉捻完成后进行解块分筛,对茶叶分级。这样有利于在后续工艺中对工艺参数进行区别调整,使不同级别的茶叶都能达到更好的加工效果,也使各级别的茶叶都能够品质均匀。且揉捻过程中将加压和松压相结合,既能揉紧条索,揉破大部分细胞,又能使揉捻叶团松懈,散发热量,有利于揉捻叶的品质稳定,为良好的发酵准备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柿大茶,是安徽省省级茶树良种,为黄山区太平猴魁茶产地所特有的茶树品种,是生产和发展太平猴魁产业的品种基础,属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太平猴魁茶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多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减肥、防龋齿和抑制癌细胞等功效。目前,柿大茶多用于绿茶特别是名优绿茶的加工,以柿大茶为原料制作红茶的加工工艺非常少见,现有技术缺少根据柿大茶原料的品质特点进行改进和调整的加工工艺。此外,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中,对茶叶采取统一的加工处理,但不同鲜叶的含水量、内含物均不相同,即使同一批次的鲜叶,也存在嫩度不同、大小不同等差异,因此难以保证最终加工产品品质均匀一致,产品规格难以控制,致使产品品质难以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品质均匀良好、滋味浓醇鲜甜的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其步骤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所述的揉捻工艺要进行三次,第一次揉捻时间为40~50min,揉捻过程为先在常压下揉捻23~27min,然后轻压揉捻9~11min,重压揉捻4~6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进行解块分筛;对分筛后的筛下茶和筛面茶分别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40~50min,先轻压揉捻8~12min,然后逐渐加至中压揉捻14~16min,再重压揉捻14~16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再次解块分筛;将第二次分筛的筛下茶分离出来,对筛面茶进行第三次揉捻,揉捻时间为26~34min,先轻压揉捻4~6min,然后重压揉捻18~22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对茶叶进行解块。所述的轻压为0.12~0.2MPa,中压为0.2~0.35MPa,重压为0.35~0.6MPa。优选的:所述的揉捻工艺是利用分筛揉捻机完成的,所述分筛揉捻机包括机体,机体为立式圆筒形,所述机体顶部设有可启闭的进料门;机体底部设置倒锥形的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处设置可密闭的出料门;所述机体中央设置一根沿机体轴线方向的主动轴,主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机体顶部,并与机体顶部外侧的减速电机相连;所述主动轴由上往下依次设置上从动轴和下从动轴;所述上从动轴和下从动轴上分别均匀固定多根第一揉捻杆,所述第一揉捻杆分别垂直于与其相连的从动轴,且多根第一揉捻杆依次旋转60°环绕在从动轴上,第一揉捻杆上设置多根第一揉捻棒,第一揉捻棒以第一揉捻杆为中心可在垂直于第一揉捻杆的平面内进行转动;所述主动轴带动上从动轴和下从动轴转动,两个从动轴根部设置旋转连接结构使得从动轴上具有第一揉捻杆的部分可以绕轴心转动;所述两根从动轴之间设置第一筛板,下从动轴下侧与第一出料口之间设置第二筛板,第一筛板中央设有供主动轴穿过的孔;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的大小、形状均与机体内壁相匹配,第一筛板的筛孔孔径大于第二筛板,且两个筛板均由上下两层筛片构成,筛板的上筛片与下筛片的筛孔孔径一致,转动其中一层筛片可以将筛孔交错使筛板呈完全闭合状态;所述第一筛板与机体内壁之间设置供第一筛板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且第一筛板的升降范围不影响上从动轴和下从动轴的转动;所述升降机构上与第一筛板相接触的部位、机体内壁上与第二筛板相接触的部位分别设置供筛板水平转动的滑槽;所述机体侧壁上对应两根从动轴的高度分别设置两根管道,两根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并与空气压缩机相连。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揉捻棒两端设置磁力球。优选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沿机体轴线方向的齿条和与齿条相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齿条上端与第一筛板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中设有转杆,转杆与机体外侧的第一电机相连。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上均设有使筛板打开或闭合的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筛板的上筛片和下筛片对应同一位置的电磁铁和拉绳,电磁铁与电源之间设置能够改变电磁铁中电流方向的双刀双掷开关,拉绳的长度使转动后的筛板处于完全闭合状态。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筛板的孔径为8~12mm,第二筛板的孔径为6~10mm。优选的:所述的揉捻工艺是利用加压揉捻机完成的,所述加压揉捻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揉捻球及进料室,所述揉捻球由左半球壳和右半球壳组成,右半球壳位于进料室一端,左半球壳位于进料室另一端并由推杆组件驱动可移动并与右半球壳对合;所述进料室形状是与揉捻球匹配的圆筒形,进料室顶部和底部分别置有进料口和可启闭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处设置出料口插板和驱动出料口插板封闭或打开第二出料口的气缸;插板下方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转轴,两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转轴上设置分散杆;所述右半球壳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固定轴上,右半球壳配套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其沿固定轴转动;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围绕右半球壳的齿圈,齿圈与固定轴垂直;与齿圈相啮合的齿轮分别位于揉捻球两侧并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左半球壳顶点处通过轴承与推杆组件中的推杆固定,所述左半球壳和右半球壳边缘具有凹凸结合部;所述固定轴位于揉捻球内部的部分固定有多根第二揉捻棒,所述左半球壳内腔沿环绕固定轴的位置设置多根第二揉捻杆,所述第二揉捻杆上固定有多根第二揉捻棒;所述左半球壳与右半球壳下部分别设置可连接压缩空气管道的管接头。优选的:所述的萎凋工艺为日光设施萎凋,设置可控遮荫率的设施萎凋场,将鲜叶均匀摊放,摊叶厚度2~3㎝,调节遮阴率使叶面温度在32℃以下且不低于28℃,中间翻拌3~4次,萎凋时间为30min~50min,控制萎凋叶含水量为60%~63%。优选的:所述的萎凋工艺利用萎凋槽完成,将温度控制在28~32℃,摊叶厚度为14~18㎝,每隔1h翻拌一次,翻拌时要停止鼓风,雨露水叶在萎凋前每30min需翻抖一次,萎凋时间为4~5h,控制萎凋叶含水量为60%~63%。优选的:所述的发酵工艺控制室温保持24~26℃,湿度为95%~98%,保持空气流通,摊叶厚度为10~15㎝,发酵时间为4~6h,控制发酵叶色93%以上变为铜红色,青气逐渐消失,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叶脉及汁液泛红;所述的干燥工艺采用先毛火干燥,中间摊晾一次,后足火干燥的方法,毛火温度为100~115℃,干燥至含水量为18%~22%;中间摊晾15~25min;然后足火温度为65~75℃、干燥至含水量为5%~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揉捻过程中的多次筛分,将茶叶分为不同品质级别,使经过二次揉捻就能通过筛板的茶叶直接进行发酵过程,避免揉捻叶因过度揉捻而影响茶叶品质,也避免有些揉捻叶因揉捻不足而导致细胞破坏不充分,进而发酵不均,影响最终茶叶汤味。并且分级后可以在后续工艺中对工艺参数进行区别调整,使不同级别的茶叶都能达到更好的加工效果,也使各级别的茶叶都能够品质均匀。同时,揉捻过程中将加压和松压相结合,这样既能揉紧条索,揉破大部分细胞,又能使揉捻叶团松懈,散发热量,有利于揉捻叶的品质稳定,为良好的发酵准备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分筛揉捻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揉捻杆的侧视图;图4为主动轴与从动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5为主动轴与从动轴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图6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加压揉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其步骤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工艺要进行三次,第一次揉捻时间为40~50min,揉捻过程为先在常压下揉捻23~27min,然后轻压揉捻9~11min,重压揉捻4~6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进行解块分筛;对分筛后的筛下茶和筛面茶分别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40~50min,先轻压揉捻8~12min,然后逐渐加至中压揉捻14~16min,再重压揉捻14~16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再次解块分筛;将第二次分筛的筛下茶分离出来,对筛面茶进行第三次揉捻,揉捻时间为26~34min,先轻压揉捻4~6min,然后重压揉捻18~22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对茶叶进行解块;所述的轻压为0.12~0.2MPa,中压为0.2~0.35MPa,重压为0.35~0.6MP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其步骤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工艺要进行三次,第一次揉捻时间为40~50min,揉捻过程为先在常压下揉捻23~27min,然后轻压揉捻9~11min,重压揉捻4~6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进行解块分筛;对分筛后的筛下茶和筛面茶分别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40~50min,先轻压揉捻8~12min,然后逐渐加至中压揉捻14~16min,再重压揉捻14~16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再次解块分筛;将第二次分筛的筛下茶分离出来,对筛面茶进行第三次揉捻,揉捻时间为26~34min,先轻压揉捻4~6min,然后重压揉捻18~22min,最后恢复常压揉捻4~6min,揉捻完成后对茶叶进行解块;所述的轻压为0.12~0.2MPa,中压为0.2~0.35MPa,重压为0.35~0.6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工艺是利用分筛揉捻机完成的,所述分筛揉捻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为立式圆筒形,所述机体(1)顶部设有可启闭的进料门(12);机体(1)底部设置倒锥形的第一出料口(2),第一出料口(2)处设置可密闭的出料门;所述机体(1)中央设置一根沿机体(1)轴线方向的主动轴(3),主动轴(3)通过轴承固定在机体(1)顶部,并与机体(1)顶部外侧的减速电机(4)相连;所述主动轴(3)由上往下依次设置上从动轴(5)和下从动轴(6);所述上从动轴(5)和下从动轴(6)上分别均匀固定多根第一揉捻杆(7),所述第一揉捻杆(7)分别垂直于与其相连的从动轴,且多根第一揉捻杆(7)依次旋转60°环绕在从动轴上,第一揉捻杆(7)上设置多根第一揉捻棒(8),第一揉捻棒(8)以第一揉捻杆(7)为中心可在垂直于第一揉捻杆(7)的平面内进行转动;所述主动轴(3)带动上从动轴(5)和下从动轴(6)转动,两个从动轴根部设置旋转连接结构使得从动轴上具有第一揉捻杆(7)的部分可以绕轴心转动;所述两根从动轴之间设置第一筛板(9),下从动轴(6)下侧与第一出料口(2)之间设置第二筛板(10),第一筛板(9)中央设有供主动轴(3)穿过的孔;所述第一筛板(9)和第二筛板(10)的大小、形状均与机体(1)内壁相匹配,第一筛板(9)的筛孔孔径大于第二筛板(10),且两个筛板均由上下两层筛片构成,筛板的上筛片与下筛片的筛孔孔径一致,转动其中一层筛片可以将筛孔交错使筛板呈完全闭合状态;所述第一筛板(9)与机体(1)内壁之间设置供第一筛板(9)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11),且第一筛板(9)的升降范围不影响上从动轴(5)和下从动轴(6)的转动;所述升降机构(11)上与第一筛板(9)相接触的部位、机体(1)内壁上与第二筛板(10)相接触的部位分别设置供筛板水平转动的滑槽;所述机体(1)侧壁上对应两根从动轴的高度分别设置两根管道(13),两根管道(13)上均设有阀门并与空气压缩机(1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揉捻棒(8)两端设置磁力球(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柿大茶良种制作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11)包括沿机体(1)轴线方向的齿条和与齿条相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齿条上端与第一筛板(9)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中设有转杆,转杆与机体(1)外侧的第一电机(16)相连。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黄睿邵鑫黄建国阮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夫子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