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2901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发动机输出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单向离合装置,所述发动机输出转轴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所述单向离合装置的上端设有水泵输入轴,所述水泵输入轴上套设有第八齿轮,所述水泵输入轴远离单向离合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九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在便携高压消防泵上,增加了泵组输出功率同时也增加了泵组使用的稳定性,为高山灭火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增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森林消防所使用的小型便携高压消防泵,小型发动机功率不足,但是因为森林消防的特殊性,发动机选择的总质量局限性限制,发动机的功率就相对是有限了,而相应配套的高压泵选型范围也就小了,为了适合森林消防的要求(流量,压力)高压泵的选择基本都是以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基准进行的,这就使得现有发动机功率的富余功率就出现了不足,进而导致了消防泵的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发动机输出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单向离合装置,所述发动机输出转轴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所述单向离合装置的上端设有水泵输入轴,所述水泵输入轴上套设有第八齿轮,所述水泵输入轴远离单向离合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九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上等距离设有若干增压叶轮,每个所述增压叶轮的一侧均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均嵌有石墨块,每个所述石墨块远离凹槽的一侧均设有加强筋块,且加强筋块焊接在增压叶轮上。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相抵,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七齿轮相抵,所述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相抵。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五齿轮相抵,所述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相抵。优选地,每个所述增压叶轮的一侧均设有磷酸盐铅粉涂料层。优选地,所述机体采用铝合金制成。优选地,所述增压叶轮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本技术中,充分利用了发动机输出转轴和水泵输入轴作为机构的输出、输入半轴,有效减少了机组的总体质量,并在泵组总重量允许的范围里,增加少许重量的齿轮组,增加一组动力输出带动增压叶轮,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增压,在不改变发动机内部结构(进,排气,汽缸)的情况,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提高高压泵的效率;机体采用铝合金制成,齿轮均进行渗碳处理,单向离合装置的设置,为了在发动机停机时保护发动机不受叶轮惯性影响而产生磨损;发动机输出转轴转动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水泵输入轴转动,水泵输入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也进一步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转动带动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转动带动水泵输入轴转动,水泵输入轴转动带动第九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增压叶轮转动;通过磷酸盐铅粉涂料层的设置,增加了增压叶轮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通过石墨块的设置,可增加增压叶轮的耐高温性,通过加强筋块的设置,可提高增压叶轮的硬度。本技术可用在便携高压消防泵上,增加了泵组输出功率同时也增加了泵组使用的稳定性,(增加了富余功率,高山火场灭火效果更为明显,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大气气压较低的地区也能正常运行,避免了高山火场大气气压较低、自然吸气发动机功率下降严重的问题)为高山灭火提供了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中第二齿轮部分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中发动机输出转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中第一转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中第九齿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中增压叶轮部分的爆炸图。图中:1机体、2发动机输出转轴、3水泵输入轴、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一齿轮、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第五齿轮、10第三转轴、11第六齿轮、12第七齿轮、13水泵输入轴、14第八齿轮、15第九齿轮、16增压叶轮、17磷酸盐铅粉涂料层、18凹槽、19石墨块、20加强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发动机输出转轴2、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三转轴10和单向离合装置,发动机输出转轴2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4,第一转轴7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三齿轮5和第四齿轮3,第二转轴8上套设有第五齿轮9,第三转轴10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六齿轮11和第七齿轮12,单向离合装置的上端设有水泵输入轴13,水泵输入轴13上套设有第八齿轮14,水泵输入轴13远离单向离合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九齿轮15,第九齿轮15上等距离设有若干增压叶轮16,每个增压叶轮16的一侧均设有凹槽18,每个凹槽18内均嵌有石墨块19,每个石墨块19远离凹槽18的一侧均设有加强筋块20,且加强筋块20焊接在增压叶轮16上,第二齿轮4和第四齿轮3相抵,第三齿轮5和第七齿轮12相抵,第七齿轮12和第八齿轮14相抵,第一齿轮6和第五齿轮9相抵,第五齿轮9和第六齿轮11相抵,每个增压叶轮16的一侧均设有磷酸盐铅粉涂料层17,增加了增压叶轮16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机体1采用铝合金制成,增压叶轮16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本技术中,充分利用了发动机输出转轴2和水泵输入轴3作为机构的输出、输入半轴,有效减少了机组的总体质量,并在泵组总重量允许的范围里,增加少许重量的齿轮组,增加一组动力输出带动增压叶轮16,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增压,在不改变发动机内部结构(进,排气,汽缸)的情况,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提高高压泵的效率;机体1采用铝合金制成,齿轮均进行渗碳处理,单向离合装置的设置,为了在发动机停机时保护发动机不受叶轮惯性影响而产生磨损;发动机输出转轴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4和第一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4转动带动水泵输入轴3转动,水泵输入轴3转动带动第一转轴7转动,第一转轴7转动带动第三齿轮5转动,第三齿轮5转动带动第七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6转动带动第五齿轮9转动,第五齿轮9转动带动第六齿轮11转动,第六齿轮11转动带动第三转轴10转动,第三转轴10转动也进一步带动第七齿轮12转动,第七齿轮12转动带动第八齿轮14转动,第八齿轮14转动带动水泵输入轴13转动,水泵输入轴13转动带动第九齿轮15转动,进而带动增压叶轮16转动;通过磷酸盐铅粉涂料层17的设置,增加了增压叶轮16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通过石墨块19的设置,可增加增压叶轮16的耐高温性,通过加强筋块20的设置,可提高增压叶轮16的硬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发动机输出转轴(2)、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三转轴(10)和单向离合装置,所述发动机输出转轴(2)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4),所述第一转轴(7)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三齿轮(5)和第四齿轮(3),所述第二转轴(8)上套设有第五齿轮(9),所述第三转轴(10)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六齿轮(11)和第七齿轮(12),所述单向离合装置的上端设有水泵输入轴(13),所述水泵输入轴(13)上套设有第八齿轮(14),所述水泵输入轴(13)远离单向离合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九齿轮(15),所述第九齿轮(15)上等距离设有若干增压叶轮(16),每个所述增压叶轮(16)的一侧均设有凹槽(18),每个所述凹槽(18)内均嵌有石墨块(19),每个所述石墨块(19)远离凹槽(18)的一侧均设有加强筋块(20),且加强筋块(20)焊接在增压叶轮(1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进气增压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发动机输出转轴(2)、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三转轴(10)和单向离合装置,所述发动机输出转轴(2)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4),所述第一转轴(7)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三齿轮(5)和第四齿轮(3),所述第二转轴(8)上套设有第五齿轮(9),所述第三转轴(10)由下往上依次套设有第六齿轮(11)和第七齿轮(12),所述单向离合装置的上端设有水泵输入轴(13),所述水泵输入轴(13)上套设有第八齿轮(14),所述水泵输入轴(13)远离单向离合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九齿轮(15),所述第九齿轮(15)上等距离设有若干增压叶轮(16),每个所述增压叶轮(16)的一侧均设有凹槽(18),每个所述凹槽(18)内均嵌有石墨块(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奕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