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集中出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2396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托竹荪集中出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集中出菇的系统研究基础上,发现了一套成熟竹蛋集中出菇的方案能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规模化生产,而且还能解决干瘪的竹蛋出畸形菇或无法出菇、折干率低和品质降低等问题。对于交通不便的种植区,采用收集成熟竹蛋集中出菇的形式,使出菇后的竹荪子实体得到及时加工,提高了竹荪加工的品质,对干瘪竹蛋进行吸水处理也可正常出菇,提高了竹荪产量,为提高竹荪产量、实现优质无公害加工奠定了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科技
,尤其是一种红托竹荪集中出菇方法
技术介绍
红托竹荪(Dictyophorarubrovolvata)又称织金竹荪,隶属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真菌。该菌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为贵州最具特色的食用菌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相关科技人员就进行了驯化栽培,并在织金进行示范推广直到现在,并获得了“织金竹荪”地理标志,因此又称织金竹荪。红托竹荪为贵州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珍稀食用菌之一,属于鬼笔科,竹荪蛋的开伞技术很早就有人研究。浙江省云和县药用真菌研究所郭建华(1993)用长裙竹荪菌蛋移植室内自然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开伞获得优质的子实体,说明了成熟的竹荪竹蛋在离土条件下能够正常出菇,可有效提高产量。由于连作障碍,贵州红托竹荪种植较为分散,导致运输加工不方便。目前,自然出菇零散、时间长、费工、干瘪的竹蛋出畸形菇或无法出菇、不便规模化加工、折干率低和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托竹荪集中出菇方法,它能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规模化生产,而且还能解决干瘪的竹蛋出畸形菇或无法出菇、折干率低和品质降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红托竹荪集中出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成熟竹蛋选择:将红托竹荪尖顶期竹蛋基部切下,收集尖顶期竹蛋,每3~5d采集一次;2)成熟竹蛋处理与分级:对干瘪的竹蛋采用清水侵泡1d让其充分吸收水分恢复原状,将浸泡恢复后的竹蛋与正常竹蛋在顶端划开一个长0.5-1.5cm“一字形”切口,深度以见到菌盖顶部为宜;并根据大小将竹蛋分成A、B及C三个级别;3)集中出菇管理:按照分级分别放置在托盘中,深10cm,底部放置1cm厚度的吸水海绵一张;将托盘放置在集中出菇层架上,控制室内的温度为24~26℃,湿度为80~90%,避光、避风处理;4)采收:竹蛋破壳后到孢子开始自溶前进行及时采集。步骤2)中所述的A级为长轴大于5.0cm或重量大于80g的成熟竹蛋,B级为长轴为4.0-5.0cm或重量为60~80g的成熟竹蛋,C级为长轴小于4.0cm或重量小于60g的成熟竹蛋。所述的红托竹荪尖顶期竹蛋为成熟的、离土能破壳出菇的竹蛋,其形状为椭圆形,顶端坚硬。所述的吸水海绵为发泡海绵,密度为25~30kg/m2,吸水饱和后托盘底部的积水量为海绵高度的1/2到2/3之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集中出菇的系统研究基础上,发现了一套成熟竹蛋集中出菇的方案能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规模化生产,而且还能解决干瘪的竹蛋出畸形菇或无法出菇、折干率低和品质降低等问题。对于交通不便的种植区,采用收集成熟竹蛋集中出菇的形式,使出菇后的竹荪子实体得到及时加工,提高了竹荪加工的品质,对干瘪竹蛋进行吸水处理也可正常出菇,提高了竹荪产量,为提高竹荪产量、实现优质无公害加工奠定了基础。本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红托竹荪集中出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地点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省农科院,时间在2016年5月,1)成熟竹蛋选择:将红托竹荪尖顶期竹蛋基部切下,所述的红托竹荪尖顶期竹蛋为成熟的、离土能破壳出菇的竹蛋,其形状为椭圆形,顶端坚硬;收集尖顶期竹蛋,每3d采集一次,总共采集10次;2)成熟竹蛋处理与分级:对干瘪的竹蛋采用清水侵泡1d让其充分吸收水分恢复原状,将浸泡恢复后的竹蛋与正常竹蛋在顶端划开一个长0.5-1.5cm“一字形”切口,深度以见到菌盖顶部为宜;并根据大小将竹蛋分成A、B及C三个级别;A级为长轴大于5.0cm或重量大于80g的成熟竹蛋,B级为长轴为4.0-5.0cm或重量为60~80g的成熟竹蛋,C级为长轴小于4.0cm或重量小于60g的成熟竹蛋;所述的吸水海绵为发泡海绵,密度为25~30kg/m2,吸水饱和后托盘底部的积水量为海绵高度的1/2到2/3之间。3)集中出菇管理:按照分级分别放置在托盘中,深10cm,底部放置1cm厚度的吸水海绵一张;将托盘放置在集中出菇层架上,控制室内的温度为24~26℃,湿度为80~90%,避光、避风处理;4)采收:竹蛋破壳后到孢子开始自溶前进行及时采集。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另选50m2红托竹荪栽培区域,采用自然生长采摘加工方法作为对比,自然采摘耗时30天。实施例1的方法集中出菇率98%,无干瘪竹蛋,也无竹蛋;自然采摘的有15%左右的竹蛋因天气干燥皱缩,还有5%因不及时采摘自溶影响了品质。选取层架式竹荪栽培大棚1个,作为集中出菇应用,5月15开始采收,8月2日结束采收,每5天采摘一次,出菇房循环利用,平均开伞时间为4天,开伞率98%,共开伞得到鲜竹荪552kg。由于竹荪破壳出菇较快,因此自然状态下每天都需要进行采摘,费时费工,且容易影响到附近竹蛋的正常生长。集中出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增益明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托竹荪集中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成熟竹蛋选择:将红托竹荪尖顶期竹蛋基部切下,收集尖顶期竹蛋,每3~5d采集一次;2)成熟竹蛋处理与分级:对干瘪的竹蛋采用清水侵泡1d让其充分吸收水分恢复原状,将浸泡恢复后的竹蛋与正常竹蛋在顶端划开一个长0.5‑1.5cm“一字形”切口,深度以见到菌盖顶部为宜;并根据大小将竹蛋分成A、B及C三个级别;3)集中出菇管理:按照分级分别放置在托盘中,深10cm,底部放置1cm厚度的吸水海绵一张;将托盘放置在集中出菇层架上,控制室内的温度为24~26℃,湿度为80~90%,避光、避风处理;4)采收:竹蛋破壳后到孢子开始自溶前进行及时采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托竹荪集中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成熟竹蛋选择:将红托竹荪尖顶期竹蛋基部切下,收集尖顶期竹蛋,每3~5d采集一次;2)成熟竹蛋处理与分级:对干瘪的竹蛋采用清水侵泡1d让其充分吸收水分恢复原状,将浸泡恢复后的竹蛋与正常竹蛋在顶端划开一个长0.5-1.5cm“一字形”切口,深度以见到菌盖顶部为宜;并根据大小将竹蛋分成A、B及C三个级别;3)集中出菇管理:按照分级分别放置在托盘中,深10cm,底部放置1cm厚度的吸水海绵一张;将托盘放置在集中出菇层架上,控制室内的温度为24~26℃,湿度为80~90%,避光、避风处理;4)采收:竹蛋破壳后到孢子开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阳龚光禄卢颖颖杨通静朱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