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调和油,更加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在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膳食脂肪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02)报道的国民实际膳食脂肪的摄食量后,符合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ReferenceIntakes,DRI)关于脂肪和脂肪酸推荐摄入量范围,并且包含脂溶性维生素E、多种植物活性物的食用调和油。
技术介绍
早期市场上出现的调和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需要,将不同油脂进行简单调配,使产品具有较香的风味,产品调配的概念处于调味阶段,简称其为“第一代”食用调和油。营养学研究证明,饱和脂肪酸的大量摄入会增加肥胖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对人体健康有益,膳食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S):单不饱和脂肪酸(M):多不饱和脂肪酸(P)以1:1:1为宜,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n-3=(4-6):1为佳。据此市场上出现了追求脂肪酸营养平衡的“第二代”食用调和油,但“第二代”食用调和油过于关注食用调和油本身的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三类脂肪酸之间要达到1:1:1平衡,而没有考虑国民实际日常三餐中烹调油以外来源的膳食脂肪,这是对三类脂肪酸合理的摄取比例“1:1:1”的误解。另外,三类脂肪酸合理的摄取比例“1:1:1”提法需有重要前提:即总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占人体每日需求总能量的20%-30%。总之,脱离了总膳食脂肪这个前提,“1:1:1”的提法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的。另外,目前很多食用调和油产品过度宣称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功能,对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应当理性看待,一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调和油,所述食用调和油包含质量百分含量为8‑15%的饱和脂肪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0‑5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5%‑57%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所述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包含质量百分含量为5%‑12%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质量百分含量为30%‑52%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i)所述食用调和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及总质量百分含量符合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关于脂肪和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范围;(ii)所述食用调和油中含有选自:谷维素、多酚、角鲨烯、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芝麻素、木脂素中的三种或多于三种的植物活性物,并且所述植物活性物是非外源添加的;(iii)所述食用调和油含有脂溶性维生素,该脂溶性维生素是非外源添加的且其中的维生素E满足中国居民每日推荐维生素E参考值的30%‑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调和油,所述食用调和油包含质量百分含量为8-15%的饱和脂肪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0-5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5%-57%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所述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包含质量百分含量为5%-12%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质量百分含量为30%-52%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i)所述食用调和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及总质量百分含量符合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关于脂肪和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范围;(ii)所述食用调和油中含有选自:谷维素、多酚、角鲨烯、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芝麻素、木脂素中的三种或多于三种的植物活性物,并且所述植物活性物是非外源添加的;(iii)所述食用调和油含有脂溶性维生素,该脂溶性维生素是非外源添加的且其中的维生素E满足中国居民每日推荐维生素E参考值的30%-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中,所述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选自:十八碳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或二十二碳五烯酸EPA中的一种或多于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中,所述十八碳烯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0%,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EPA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0%-3%。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中,所述食用调和油包含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的质量百分含量选自下列各组:(a)饱和脂肪酸:10.11%,单不饱和脂肪酸:46.45%,多不饱和脂
\t肪酸:42.17%,n-6多不饱和脂肪酸:32.39%,n-3多不饱和脂肪酸:9.78%;(b)饱和脂肪酸:12.49%,单不饱和脂肪酸:30.25%,多不饱和脂肪酸:56.45%,n-6多不饱和脂肪酸:50.52%,n-3多不饱和脂肪酸:5.93%;(c)饱和脂肪酸:9.85%,单不饱和脂肪酸:49.97%,多不饱和脂肪酸:39.14%,n-6多不饱和脂肪酸:32.16%,n-3多不饱和脂肪酸:6.98%;(d)饱和脂肪酸:12.00%,单不饱和脂肪酸:42.80%,多不饱和脂肪酸:44.28%,n-6多不饱和脂肪酸:36.82%,n-3多不饱和脂肪酸:7.47%;(e)饱和脂肪酸:12.37%,单不饱和脂肪酸:39.56%,多不饱和脂肪酸:46.92%,n-6多不饱和脂肪酸:39.39%,n-3多不饱和脂肪酸:7.53%;(f)饱和脂肪酸:10.96%,单不饱和脂肪酸:44.71%,多不饱和脂肪酸:43.32%,n-6多不饱和脂肪酸:35.45%,n-3多不饱和脂肪酸:7.87%;(g)饱和脂肪酸:9.93%,单不饱和脂肪酸:49.00%,多不饱和脂肪酸:40.04%,n-6多不饱和脂肪酸:32.02%,n-3多不饱和脂肪酸:8.02%;(h)饱和脂肪酸:11.72%,单不饱和脂肪酸:41.61%,多不饱和脂肪酸:45.60%,n-6多不饱和脂肪酸:38.49%,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国,陈刚,金青哲,安骏,周胜利,罗权军,孙雪梅,钟原,王莉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