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昌林专利>正文

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1196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成型设备包括设于钢管坯内的本体及位于本体一端的芯模,本体一端向上延伸成入口端,入口端内形成第一进入流道及第二进入流道,第一及第二进入流道分别用于引进粘接胶流体及塑料原料流体,本体内形成与第一进入流道及第二进入流道分别连通的第一及第二流通流道,第一流通流道与第二流通流道为环形,且第一流通流道位于第二流通流道的外围,芯模包括由第二流通流道内侧的外周面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呈渐扩状延伸的导流部及由导流部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均匀延伸的抵流部。该成型设备及方法使塑料原料流体及粘接剂流体涂设于钢管坯的内壁上,实现钢管坯内壁塑料管的成型及粘接的一体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钢塑复合管是替代传统的水泥管、钢管等的新型管材,在城市地下管网中已得到广泛的运用。现有的生产钢塑复合管的方法通常是先生产内壁塑料管道,然后在该塑料管道外包钢带形成钢管坯,再通过氩氟焊接成钢管,最后通过高频加热使内塑料管道受热后膨胀,从而使内塑料管道与钢管粘接。这种通过加热使塑料管贴合于钢管内壁的二次成型制造的钢塑复合管的稳定性及粘接强度具有一定的缺陷,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二次成型所带来的稳定性及粘接强度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包括用于在钢管坯的内壁粘接及成型塑料管的模具,所述钢管坯可相对模具移动,钢管坯的顶端具有一缝隙,所述模具包括设于钢管坯内的本体及位于该本体的内侧端的芯模,所述本体的外侧端向上延伸形成一入口端,所述入口端由钢管坯的缝隙伸出至外界,所述入口端内形成两条向下延伸的第一进入流道及第二进入流道,所述第一进入流道用于引进粘接胶流体,所述第二进入流道用于引进塑料原料流体,所述本体内形成与第一进入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通流道及与第二进入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通流道,所述第一流通流道与第二流通流道为平行同心设置的环形流道,且第一流通流道位于第二流通流道的外围,所述芯模包括由第二流通流道的内侧端的外周面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呈逐渐渐扩状延伸的导流部及由导流部的末端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均匀延伸的抵流部,所述导流部用于将塑料原料流体及位于其外围的粘接胶流体引导至抵流部外围,所述抵流部用于钢管坯相对模具移动时将其外周的塑料原料流体及粘接胶流体抵涂至钢管坯内壁上。优选方案为,所述本体于靠近芯模的端部套设有一隔热套。优选方案为,成型设备还包括设于本体外侧端的调节机头,所述入口端的顶端形成一球形构造,所述调节机头设于入口端的球形构造上,所述调节机头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于球形构造上的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套设于球形构造的中部,其底端于球形构造的外周向下延伸形成一环形壁,该环形壁的外周设有顶丝,所述第二法兰盖设于球形构造的顶端,并通过螺丝与第一法兰相固定。优选方案为,所述隔热套为聚四氟套体。优选方案为,所述塑料原料流体为PE流体或PPR流体。优选方案为,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并其中心与钢管坯的中心相重叠。优选方案为,所述导流部为圆台形,所述抵流部为圆柱形,所述芯模的中心与本体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进入流道及第二进入流道相平行。一种钢塑复合管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通过轧辊将钢带制成钢管坯,该钢管坯的顶端具有一缝隙;第二步、通过成型设备使钢管坯的内壁一次粘接及成型塑料管;第三、将第二步中内壁成型塑料管之后的钢管坯进行氩氟焊接成钢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通过钢管坯的移动而使塑料原料流体及粘接剂流体均匀涂设于钢管坯的内壁上,从而实现钢管坯内壁塑料管的成型及粘接的一体成型,相较于现有的二次加热固定塑料管的稳定性及粘接强度均大大提高,减少了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模具;20、钢管坯;11、本体;12、芯模;13、调节机头;15、隔热套;110、入口端;111、第一进入流道;112、第二进入流道;113、第一流通流道;115、第二流通流道;116、球形构造;120、导流部;122、抵流部;130、第一法兰;132、第二法兰;131、环形壁;133、顶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该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包括轧辊(图未示出)及模具10。所述轧辊用于将钢带卷成钢管坯20,所述钢管坯20的顶端具有一缝隙。所述模具10包括设于钢管坯20内的一本体11及位于该本体11的内侧端的一芯模12。所述本体11的横截面为圆形,并其中心与钢管坯20的中心相重叠,以保证后续成型塑料管的均匀。所述本体11的外侧端向上延伸形成一入口端110。所述入口端110与本体11相垂直并由钢管坯20的缝隙伸出至外界。本实施例中,该入口端110的横截面为圆形,具体实施时,该入口端110的横截面也可为其他形状。该入口端110内形成两条平行向下延伸的第一进入流道111及第二进入流道112。该第一进入流道111用于引进粘接胶流体,所述第二进入流道112用于引进PE或PPR等塑料原料流体。所述本体11内形成与第一进入流道111连通的第一流通流道113及与第二进入流道112连通的第二流通流道115。所述第一流通流道113与第二流通流道115为平行同心设置的环形流道,且第一流通流道113位于第二流通流道115的外围。所述芯模12位于本体11的内侧端,并与本体11相连接。该芯模12包括由第二流通流道115的内侧端的外周面向远离本体11的方向呈逐渐渐扩状延伸的导流部120及由导流部120的末端向远离本体11的方向均匀延伸的抵流部122。所述导流部120为圆台形,用于将第二流通流道115内的PE或PPR等塑料原料流体及位于其外围的第一流通流道113内的粘接胶流体引导至抵流部122外围。所述抵流部122为圆柱形,该抵流部122的外周与钢管坯20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用于将流至其外围的PE或PPR等塑料原料流体及粘接胶流体抵靠至钢管坯20的内壁上。所述芯模12的中心与本体11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钢塑复合管具体成型时,使钢管坯20向模具10方向移动,同时,使粘接剂流体与塑料原料流体分别由第一进入流道111及第二进入流道112引入,再分别通过第一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钢管坯的内壁粘接及成型塑料管的模具,所述钢管坯可相对模具移动,钢管坯的顶端具有一缝隙,所述模具包括设于钢管坯内的本体及位于该本体的内侧端的芯模,所述本体的外侧端向上延伸形成一入口端,所述入口端由钢管坯的缝隙伸出至外界,所述入口端内形成两条向下延伸的第一进入流道及第二进入流道,所述第一进入流道用于引进粘接胶流体,所述第二进入流道用于引进塑料原料流体,所述本体内形成与第一进入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通流道及与第二进入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通流道,所述第一流通流道与第二流通流道为平行同心设置的环形流道,且第一流通流道位于第二流通流道的外围,所述芯模包括由第二流通流道的内侧端的外周面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呈逐渐渐扩状延伸的导流部及由导流部的末端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均匀延伸的抵流部,所述导流部用于将塑料原料流体及位于其外围的粘接胶流体引导至抵流部外围,所述抵流部用于钢管坯相对模具移动时将其外周的塑料原料流体及粘接胶流体抵涂至钢管坯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钢管坯的内壁粘
接及成型塑料管的模具,所述钢管坯可相对模具移动,钢管坯的顶端具有一缝
隙,所述模具包括设于钢管坯内的本体及位于该本体的内侧端的芯模,所述本
体的外侧端向上延伸形成一入口端,所述入口端由钢管坯的缝隙伸出至外界,
所述入口端内形成两条向下延伸的第一进入流道及第二进入流道,所述第一进
入流道用于引进粘接胶流体,所述第二进入流道用于引进塑料原料流体,所述
本体内形成与第一进入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通流道及与第二进入流道连通的第二
流通流道,所述第一流通流道与第二流通流道为平行同心设置的环形流道,且
第一流通流道位于第二流通流道的外围,所述芯模包括由第二流通流道的内侧
端的外周面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呈逐渐渐扩状延伸的导流部及由导流部的末端向
远离本体的方向均匀延伸的抵流部,所述导流部用于将塑料原料流体及位于其
外围的粘接胶流体引导至抵流部外围,所述抵流部用于钢管坯相对模具移动时
将其外周的塑料原料流体及粘接胶流体抵涂至钢管坯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于
靠近芯模的端部套设有一隔热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塑复合管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于本体外侧端的调节机头,所述入口端的顶端形成一球形构造,所述调节机
头设于入口端的球形构造上,所述调节机头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于球形构造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昌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