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黄鱼人工鱼苗养殖技术,属于养殖
技术介绍
大黄鱼,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黄鱼人工鱼苗养殖技术,以便更好地进行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改善养殖效果,提高养殖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黄鱼人工鱼苗养殖技术,具体包括:(1)转换饵料:仔鱼2日龄稍开口,5-7日龄卵黄囊和油球先后吸收,处于从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的混合营养阶段,是仔鱼的主要危险期。此时仔鱼从生理生态上发生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器官发育的急剧变化,完成从卵黄营养转入外界摄食的新老机能转变,这期间,饵料的大小、密度和质量与仔鱼器官发育的不协调会导致仔鱼大量死亡。因此,除满足适宜的环境条件外,及时投喂适口、营养、易得的饵料,尤为重要。鱼苗发育至稚鱼期,体长达12.0-15.0mm时正是生长鳞片阶段,易死亡。需加强水质管理、投喂DHA含量较为丰富的桡足类;桡足类经60目筛绢过滤后,每天每万尾投饵30-50g,一天投喂5-6次,并且每3-5天交替施0.00000l氯霉素或土霉素一次,以预防微生物滋生,降低稚鱼期死亡率。(2)适时分池培育:中后期鱼苗相残,采取分池稀养、加大换水量等办法,鱼苗体质恢复较快,分出的鱼苗生长速度、活力明显优于原地,死亡率降低。因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黄鱼人工鱼苗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1)转换饵料:除满足适宜的环境条件外,及时投喂适口、营养、易得的饵料,尤为重要;鱼苗发育至稚鱼期,体长达12.0‑15.0mm时正是生长鳞片阶段,易死亡;需加强水质管理、投喂DHA含量较为丰富的桡足类;桡足类经60目筛绢过滤后,每天每万尾投饵30‑50g,一天投喂5‑6次,并且每3‑5天交替施0.00000l氯霉素或土霉素一次,以预防微生物滋生,降低稚鱼期死亡率;(2)适时分池培育:中后期鱼苗相残,采取分池稀养、加大换水量等办法,鱼苗体质恢复较快,分出的鱼苗生长速度、活力明显优于原地,死亡率降低;因此,鱼苗发育至稚鱼期后,体长在12.0‑15.0mm时应适时分池培育,将密度降到10000尾/立方米以下;(3)营养强化:根据仔鱼所需轮虫的投饵量,选择大 小适宜的容器,加入15000000‑20000000个/m1的小球藻液,被强 化轮虫的浓度控制在300‑500个/m1;水温22.O‑24.0℃,适量 充气;每立方水体加轮虫专用营养强化剂50DE微囊15m1,于 烧杯中以5‑10倍海水搅匀加入强化容器内,强化培养12小时 后投喂;容器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黄鱼人工鱼苗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1)转换饵料:除满足适宜的环境条件外,及时投喂适口、营养、易得的饵料,尤为重要;鱼苗发育至稚鱼期,体长达12.0-15.0mm时正是生长鳞片阶段,易死亡;需加强水质管理、投喂DHA含量较为丰富的桡足类;桡足类经60目筛绢过滤后,每天每万尾投饵30-50g,一天投喂5-6次,并且每3-5天交替施0.00000l氯霉素或土霉素一次,以预防微生物滋生,降低稚鱼期死亡率;
(2)适时分池培育:中后期鱼苗相残,采取分池稀养、加大换水量等办法,鱼苗体质恢复较快,分出的鱼苗生长速度、活力明显优于原地,死亡率降低;因此,鱼苗发育至稚鱼期后,体长在12.0-15.0mm时应适时分池培育,将密度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鑫益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