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HBV感染和相关病症的结合免疫效应细胞表面抗原和HBV抗原的双或多特异性多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0245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肽,其包含(a)配置为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组的6个互补性决定区域(CDR);和(b)(ba)配置为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组的6个CDR;或者(bb)能够结合第二抗原的配体;其中(i)所述第一抗原选自乙型肝炎病毒(HBV)小表面抗原;HBV中表面抗原;和HBV大表面抗原;和(ii)所述第二抗原选自免疫效应细胞如天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所呈现的表面抗原。还提供了用于治疗或预防HBV感染和/或所述HBV感染所引起的病症的方法的组合物,所述HBV感染所引起的病症选自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肽,其包含(a)配置为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组的6个互补性决定区域(CDR);和(b)(ba)配置为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组的6个CDR;或者(bb)能够结合第二抗原的配体;其中(i)所述第一抗原选自乙型肝炎病毒(HBV)小表面抗原;HBV中表面抗原;和HBV大表面抗原;和(ii)所述第二抗原选自由免疫效应细胞如天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所呈现的表面抗原。在本说明书中,引用了许多文献包括专利申请和厂商手册。这些文献的公开内容(当不认为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性相关时)以其整体援引加入本文。更具体的地,所有引用的文献都以这样的程度援引加入,也即如同每个单独的文献都是特别并且单独指定援引加入的。
技术介绍
大约3.5亿人类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HBV感染可包含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其每年导致大约一百万人死亡(Ganem等人,HepatitisBvirusinfection—naturalhistoryandclinicalconsequences.NEnglJMed;350:1118-29(2004))。HBV的感染目前在约5%的成人患者和约90%的新生儿中不能得到控制。在此种情形中,HBV感染变成慢性。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免疫应答不足。目前可用的用于治疗HB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的复制。然而,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保留在受感染肝细胞的细胞核中并且一旦患者停止摄入药物就可能引发HBV感染的再次激活。因此,如果要完全治愈感染则必不可少地要消除携带有所述cccDNA的HBV感染细胞(Protzer等人,NatImmunolRev12:2013-213(2012))。然而,HBV感染细胞的此类毒性消除(通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或天然杀伤(NK)细胞)并未发生或者发生的程度不足。携带有HBVcccDNA的感染细胞在其表面展现出病毒表面蛋白。即便病毒被释放至细胞内囊泡中也同样如此,因为许多HBV表面蛋白保持整合在内质网的细胞内膜内。在囊泡转移的过程中,所述细胞内膜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结果是HBV表面蛋白展现在感染细胞的表面。Bohne等人(TCellredirectedagainstHepatitisBvirussurfaceproteineliminateinfectedhepatocyte.Gastroenterology;134:239-247(2008))和Krebs等人(TcellExpressingaChimericAntigenReceptorThatBindsHepatitisBvirusEnvelopeProteinsControlVirusReplicationinMice.Gastroenterology(2013))描述了嵌合抗原受体,当其通过逆转录病毒呈递并在T细胞表面表达时,能够促使原代人类和鼠类T细胞识别展现HBV小表面抗原的肝细胞并且溶解复制HBV的细胞。双特异性抗体通常应用于肿瘤学领域。作为实例,参见Hartmann等人(TreatmentofrefractoryHodgkin'sdiseasewithananti-CD16/CD30bispecificantibody.Blood;89:2042-7(1997))。EP2524699A1描述了三功能抗体。这些抗体“具有功能性的Fc部分”并且“必须由不同亚类的重免疫球蛋白链组成”。在另一方面Hornig和在“AntibodyEngineering”(ed.PatrickChannes,HumanePress,2012)的第40章描述了缺乏Fc部分的scFv结构。Liao等人(OncologyReports3,637-644(1996))描述了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重新靶向于效应细胞以用以溶解裸鼠中的人类肝癌异种移植物。所描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是通过两种杂交瘤的融合而产生的,所述融合导致产生了杂交瘤细胞系表达两种不同抗体的重/轻链组合。这可以导致两种不同重链的配对,但也可以导致相同重链的配对,造成了单特异性亲代和双特异性抗体的随机混合物。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含有重链和轻链并且二聚化以形成Ig分子(其不是单一多肽链)。参考现有技术,可见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替代的或者改善的措施和方法,用以治疗HBV感染以及由HBV感染所引起的病症如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症。以细胞生物学的术语表达,可见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根除携有HBVcccDNA的细胞的措施和方法。此类技术问题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涉及多肽,其包含(a)配置为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组的6个互补性决定区域(CDR);和(b)(ba)配置为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组的6个CDR;或者(bb)能够结合第二抗原的配体;其中(i)所述第一抗原选自HBV小表面抗原;HBV中表面抗原;和HBV大表面抗原;和(ii)所述第二抗原选自由免疫效应细胞如天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所呈现的表面抗原。术语“多肽”定义了氨基酸的缩聚物分子,其形成具有一个N-末端和一个C-末端的单一的链。其成分氨基酸包括20中天然存在的成蛋白氨基酸。优选地,所述多肽仅由所述天然存在的成蛋白氨基酸所构成。有鉴于此,该术语延伸至这样的分子,其在所述天然存在的成蛋白氨基酸之外,还含有高达20%、10%、5%、2%、或1%的选自以下的氨基酸:非天然存在的α-氨基酸、β-氨基酸、D-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甲硫氨酸、羟基脯氨酸、吡咯赖氨酸和鸟氨酸。还应理解一或多个氨基酸(如2、3、4、5、6、7、8、9或10个氨基酸)可以是磷酸化的。后者特别适用于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还可以存在其它本领域已知的翻译后修饰,包括糖基化。糖基化包括N-连接糖基化(通常在天冬酰胺处)和O-连接糖基化(通常在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处)。N-和/或C-末端可以得到保护,保护基团包括用于N-末端的乙酰基和用于C-末端的胺。所述多肽中所包含的氨基酸之间的连接类型局限于酰胺(CONH)键。术语“酰胺键”包括肽键,其将给定氨基酸的α-羧基连接至随后氨基酸的α-氨基。所述“酰胺键”还扩展至异肽键,其是不出现在多肽主链上的酰胺键。例如,涉及的可以是赖氨酸的侧链氨基而非α-氨基。类似地,涉及的可以是谷氨酸或天冬氨酸的侧链羧基而非α-羧基。涵盖了存在一个或多个异肽键,如2、3、4、5、6、7、8、9或10个异肽键。但是优选其中的成分氨基酸仅仅通过肽键彼此连接的多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肽,其包含(a)配置为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组的6个互补性决定区域(CDR);和(b)(ba)配置为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组的6个CDR;或(bb)能够结合第二抗原的配体;其中(i)所述第一抗原选自乙型肝炎病毒(HBV)小表面抗原;HBV中表面抗原;和HBV大表面抗原;和(ii)所述第二抗原选自由免疫效应细胞如天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所呈现的表面抗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16 EP 13184635.41.多肽,其包含
(a)配置为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组的6个互补性决定区域(CDR);和
(b)(ba)配置为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组的6个CDR;或
(bb)能够结合第二抗原的配体;
其中
(i)所述第一抗原选自乙型肝炎病毒(HBV)小表面抗原;HBV中表面
抗原;和HBV大表面抗原;和
(ii)所述第二抗原选自由免疫效应细胞如天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
性T淋巴细胞(CTL)所呈现的表面抗原。
2.权利要求1的多肽,其中
(a)所述第一组的6个CDR被包含在第一个scFv片段中;和/或
(b)(ba)所述第二组的6个CDR被包含在第二个scFv片段中;或
(bb)所述配体是免疫配体,优选能够结合NKG2D、NKp30/NCR3、
4-1BB或OX40。
3.权利要求1或2的多肽,其中所述第一组的6个CDR结合所述第一抗原
的表位,该表位位于:
(a)所述HBV小表面抗原中;
(b)不被所述HBV小表面抗原所包含的所述HBV大表面抗原的部分
中;或者
(c)在所述HBV大表面抗原的部分中,该部分与所述HBV小表面抗
原在结构上不同。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多肽,其中所述由免疫效应细胞呈现的表面抗原
选自CD3、CD28、4-1BB、OX40、CD16、CD56、NKG2D、和NKp30/NCR3。
5.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还包含二聚化区域。
6.权利要求2-5任一项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还包含间隔区区域,所述间
隔区区域优选包含CH2结构域和CH3结构域,在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
列中,所述间隔区区域位于以下两者之间:
(i)所述第一scFv片段和
(ii)所述第二scFv片段或所述重组配体。
7.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多肽,其中
(a)所述第一组的6个CDR具有SEQIDNO:1-6、7-12、或13-18的序
列;和/或
(b)所述第二组的6个CDR具有SEQIDNO:19-24、25-30、31-36、或
37-42的序列,
其中在每组的6个CDR中CDR的顺序如下:重链的CDR1,重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普罗策F·博内F·蒙堡G·莫尔登豪尔
申请(专利权)人:健康与环境慕尼黑德国研究中心赫姆霍茨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德国公共权利基金会癌症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