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9999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1:57
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修复材料由玻璃微粉50-65份、尿素20-36份、聚乙二醇8-18份、淀粉6-10份组成,制备时以玻璃微粉为原料,尿素、聚乙二醇和淀粉混合物为造孔剂,添加少量粘结剂,经压片机模压成型、高温煅烧而制得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出来的修复材料空隙均匀,应用于骨缺损修复及骨组织丢失的再生,加快与自体骨的愈合速度,提高骨修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活性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骨缺损组织修复、填充及组织工程修复用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作人体组织修复和再生材料。在作为骨组织修复和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是,可通过激活成骨细胞的一些基因,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具备良好的骨修复效果。但是传统的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致密型材料,强度低,脆性大,影响了其在骨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研究表明,用作骨填充和修复的生物活性玻璃,需要具有适当尺寸的三维多孔且互通的孔隙结构,以利于组织液的渗透和骨细胞生长入材料内部,促进骨组织修复,提高手术成功率。为改善生物活性玻璃的孔隙率,常采用造孔剂对生物活性玻璃材料造孔,常用的有碳酸氢铵、尿素、碳粉、苯甲酸、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材料。华南理工大学陈晓峰教授以尿素作为造孔剂,由于尿素在高于150℃即逐渐分解,此时生物活性玻璃颗粒间还未熔接,导致所制备的材料容易坍塌。同时经煅烧出来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其孔隙率或孔径均匀性也一般。中国专利CN2014100361233.4以聚乙二醇和尿素共混物为造孔剂,应用于生物活性玻璃造孔工艺,其特征在于以聚乙二醇在尿素分解后提供支架作用,避免材料变形和孔隙率不均匀的现象。但所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孔隙率不高,影响其最终的生物活性。因此急需一种质量稳定、具有较高孔隙率且孔隙互通的骨修复用生物活性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为Na2O-CaO-SiO2-P2O5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成分包括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尿素、聚乙二醇、淀粉,材料成分的重量份为: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50-65份、尿素20-36份、聚乙二醇8-18份、淀粉6-10份。制作的骨修复材料质量稳定、孔隙率高且孔隙结构互通,而且生物活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使用安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玻璃微粉为原料,尿素、聚乙二醇和淀粉混合物为造孔剂,添加少量粘结剂,经压片机模压成型、高温煅烧而制得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玻璃微粉为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物质组成百分比为:氧化钠10~30%,氧化钙10~30%,二氧化硅40~60%,五氧化二磷2~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乙二醇为PEG-400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乙二醇为PEG-800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粘结剂为5%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量为混合物总量的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材料经高温煅烧成型,高温煅烧炉设置运行参数为:起始温度30℃,升温温度60℃~100℃,时间30~70分钟,保温时间30~60分钟;然后升温至150℃~210℃,时间60~120分钟,保温时间30~60分钟;然后再升温至360℃~420℃,时间60~100分钟,保温时间30~60分钟;最后升温至750℃~850℃,时间30~60分钟,保温时间240~480分钟,随后停止加热,逐渐降至室温。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玻璃微粉为60份,尿素为22份,聚乙二醇为10份,淀粉为8份。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的尺寸为10mm×25mm×8mm、10mm×25mm×12mm。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尿素、聚乙二醇、淀粉的混合物作为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的造孔剂,在煅烧时,尿素在150℃以上就开始逐步分解,而此时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尚未煅烧成型,生物活性玻璃颗粒之间还未熔接,容易导致材料局部塌陷或变形,所制备的孔隙率也不均匀。而聚乙二醇的分解温度在360℃左右,聚乙二醇的加入可在尿素分解后起到支撑粘结作用,能够很好的避免材料的孔隙塌陷、变形和不均匀的现象。淀粉则要在600~700℃才能够完全灰化,加入淀粉可以减缓整个造孔剂的分解过程,避免了在较高造孔剂含量时材料的坍塌,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孔隙率。应用于骨缺损修复及骨组织丢失的再生,加快与自体骨的愈合速度,提高骨修复效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材料成分的重量份组成为: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50份、尿素36份、聚乙二醇PEG-40008份、淀粉6份。实施例2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材料成分的重量份组成为: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50份、尿素36份、聚乙二醇PEG-80008份、淀粉6份。实施例3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材料成分的重量份组成为: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60份、尿素22份、聚乙二醇PEG-400010份、淀粉8份。实施例4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材料成分的重量份组成为: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60份、尿素22份、聚乙二醇PEG-800010份、淀粉8份。实施例5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将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与尿素和淀粉按生物活性玻璃为50份,尿素为36份,淀粉为6份的比例研磨混合,然后加入8份聚乙二醇PEG-4000,混合后再加入混合物总量2%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经研磨混合均匀后通过压片机模压制备出规定尺寸的材料。材料再经高温煅烧成型,高温煅烧炉设置运行参数为:起始温度28oC,升温温度60℃,时间30分钟,保温时间30分钟;然后升温至150℃,时间60分钟,保温时间30分钟;然后再升温至360℃,时间60分钟,保温时间30分钟;最后升温至800℃,时间45分钟,保温时间240分钟,随后停止加热,逐渐降至室温。形成尺寸为10mm×25mm×12mm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实施例6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将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与尿素和淀粉按生物活性玻璃为50份,尿素为36份,淀粉为6份的比例研磨混合,然后加入8份聚乙二醇PEG-8000,混合后再加入混合物总量2%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经研磨混合均匀后通过压片机模压制备出规定尺寸的材料。材料再经高温煅烧成型,高温煅烧炉设置运行参数为:起始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玻璃微粉50‑65份、尿素20‑36份、聚乙二醇8‑18份、淀粉6‑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玻璃微粉50-65份、尿素20-36份、聚乙二醇8-18份、淀粉6-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玻璃微粉为60份,尿素为22份,聚乙二醇为10份,淀粉为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微粉为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2O-CaO-SiO2-P2O5生物活性玻璃微粉的物质组成百分比为:氧化钠10~30%,氧化钙10~30%,二氧化硅40~60%,五氧化二磷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为PEG-4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为PE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书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双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