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面背光源及显示装置。该曲面背光源包括框架、光学膜材以及若干个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光学膜材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面,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光学膜材呈曲率可调的弯曲状。该曲面背光源保证了曲面液晶显示的均一性,能增大扩散角,提高光能利用率,降低背光源厚度,减少背光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曲面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体验要求的日益提高,曲面的液晶显示器产品也应运而生。曲面的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实现曲面的液晶显示效果。但是,由于液晶本身不能发光,曲面的液晶显示面板通过使用传统的平面背光源照亮,但是,平面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为平面分布,并不能与曲面的液晶面板完全匹配,所以从该背光源发出平面分布的光线经过曲面的液晶面板后其均一性会被破坏,而且其光能利用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平面背光源在点亮曲面的液晶面板时会对亮度均一性造成影响。(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面背光源,其包括框架、光学膜材以及若干个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光学膜材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面,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光学膜材呈曲率可调的弯曲状。其中,所述框架、光学膜材与所述光源组件具有相同的曲率。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导光棒和发光体,所述导光棒为弯曲柱状,所述发光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光棒的两端。其中,所述导光棒沿其轴向靠近光学膜材的一侧为出光区域,所述导光棒沿其轴向远离光学膜材的一侧为反射区域。其中,所述出光区域的垂直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其半椭圆形的长半轴a满足:4mm≤a≤8mm;所述反射区域的垂直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其半圆形的半径r满足:4mm≤r≤8mm;所述长半轴a与所述半径r的取值相同。其中,所述出光区域在出光面内部或出光面外部添加有光散射粒子。其中,所述出光区域的出光面内设有光扩散结构。其中,所述光扩散结构为空心孔洞或棱镜阵列结构。其中,所述反射区域内设有网点结构。其中,所述导光棒为由PMMA或PC制成的实心柱体。其中,所述发光体为LED或激光光源。其中,若干个所述光源组件分别在所述框架上等间距地排列。其中,相邻所述光源组件之间的距离为10mm-100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所述的曲面背光源。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曲面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曲面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背光源具有相同的曲率。(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曲面背光源可形成与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相匹配的发光曲面,从而保证了显示的均一性,降低整体背光源的厚度,减少背光源成本;此外,该曲面背光源的导光棒采用垂直截面为半椭圆形的出光区域,相比于现有导光棒而言,其还能增大扩散角,提高光能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曲面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光源组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曲面背光源的俯视图。其中,110:框架;120:光源组件;121:发光体;122:导光棒;123:出光区域;124:反射区域;130:光学膜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背光源,其包括框架110、光学膜材130以及若干个光源组件120;光源组件120设置于框架110上,光学膜材130设置在光源组件120的出光面,光源组件120与光学膜材130呈曲率可调的弯曲状。具体可如图1所示,光源组件120为呈出光口朝向光学膜材130的弯曲状,该弯曲状的开口可朝上设置。这样,该曲面背光源的形状可与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相匹配的发光曲面,从而保证了显示的均一性,降低背光源厚度,减少背光源成本。框架110结构也可设置为弯曲状,以利于与曲面液晶显示面板更好地匹配。优选地,框架110、光学膜材130与光源组件120为相匹配的弯曲状,也就是说,框架110、光学膜材130可与光源组件120完全贴合在一起,使得框架110、光学膜材130与光源组件120具有相同的弯曲曲率。这样更能充分利用光能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与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相同的弯曲半径,使得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亮度均一性。其中,框架110、光源组件120以及光学膜材130具体的弯曲程度并不局限,可视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的弯曲程度而定。此外,框架110、光源组件120以及光学膜材130也可以部分区域为弯曲状,当然也可以全部区域为弯曲状。对于光源组件120而言,其具体尺寸、数量并不局限,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若干个光源组件120分别在框架110上等间距地排列,而且各个光源组件120的长度相同。优选地,相邻两个光源组件之间的距离为10mm-100mm,当然,在对应匹配不同尺寸的面板时,还可以相应设置为其他尺寸,此处不再做限制。具体地,结合图2至图3所示,光源组件120包括导光棒122及发光体121,导光棒122为弯曲柱状,该弯曲柱状的开口为朝上,导光棒122固定于框架110上,发光体121分别设置于导光棒122的两端。该光源组件120发出光线的中心轴沿着导光棒122入口处的切线方向,从而有效形成弯曲的线状光源。其中,导光棒122沿其轴向靠近光学膜材的一侧为出光区域123(导光棒122垂直截面的靠上部分),导光棒122沿其轴向远离光学膜材的一侧为反射区域124(导光棒122垂直截面的靠下部分)。这样可有效保证光线全部从出光区域123射出。优选地,该出光区域123的垂直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以增加扩散角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半椭圆形的长半轴为水平方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面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光学膜材以及若干个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光学膜材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面,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光学膜材呈曲率可调的弯曲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光学膜材以及若干
个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光学膜材设置在
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面,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光学膜材呈曲率可调的
弯曲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
光学膜材与所述光源组件具有相同的曲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
件包括导光棒和发光体,所述导光棒为弯曲柱状,所述发光体分别设
置于所述导光棒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棒
沿其轴向靠近光学膜材的一侧为出光区域,所述导光棒沿其轴向远离
光学膜材的一侧为反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面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
域的垂直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其半椭圆形的长半轴a满足:4mm≤a
≤8mm;
所述反射区域的垂直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其半圆形的半径r满足:
4mm≤r≤8mm;所述长半轴a与所述半径r的取值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面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
域在出光面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晴,吴忠宝,杨泽洲,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