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种植地呈排式竖直插入多根水泥柱,每根水泥柱之间间隔2-3m,所述水泥柱的顶部依次采用钢线连接固定;(B)与所述钢线平行的地面起垄,垄中心位置处依次间隔0.3-0.4m的距离栽火龙果苗株,所述火龙果苗株采用竹签捆绑引导上所述钢线;(C)待火龙果苗株的主枝生长高度超过所述钢线0.4-0.5m时,进行封顶修剪,施肥浇水,待火龙果成熟采收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更利于抚育管理、通风更加通畅,光照充足,扩大了火龙果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种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火龙果(拉丁文名:HylocereusundulatusBritt),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果实呈椭圆形,直径10-12cm,外观为红色或黄色,有绿色、圆角、三角形的叶状体,白色、红色或黄色果肉,具有黑色种子的水果。火龙果因其外表肉质鳞片似蛟龙外鳞而得名。她光洁而巨大的花朵绽放时,飘香四溢,盆栽观赏使人有吉祥之感,所以也称“吉祥果”。火龙果因外表像一团愤怒的红色火球而得名。里面的果肉就像是香甜的奶油,但又布满了黑色的小籽。质地温和,口味清香。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以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属于凉性水果,在自然状态下,果实于夏秋成熟,味甜,多汁。原产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巴拿马、厄瓜多尔、古巴、哥伦比亚等地。后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台湾省,中国大陆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区。目前,火龙果的主要栽培方法为单立柱单层或单立柱双层栽培,但是这些栽培方法往往形成的土地利用率比较低,种植株数减少,不利于管护,造成植株内部通风不畅,光照不均,产量低下,经济可行性低等问题的发生。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通过排式搭架、排式栽培以及枝条定型控制修剪三个步骤的有机衔接进行栽培,不但增强了种植结构的合理性,而且增加了产量,更利于抚育管理、通风更加通畅,光照充足,扩大了火龙果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种植效率,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值得广泛推荐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实现火龙果增产提供了可靠的栽培方法,成本低,操作方便,技术含量低,无需配备专业人员也可实现操作,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种植地呈排式竖直插入多根水泥柱,每根水泥柱之间间隔2-3m,所述水泥柱的顶部依次采用钢线连接固定;(B)与所述钢线平行的地面起垄,垄中心位置处依次间隔0.3-0.4m的距离栽火龙果苗株,所述火龙果苗株采用竹签捆绑引导;(C)待火龙果苗株的主枝生长高度超过所述钢线0.4-0.5m时,进行封顶修剪,施肥浇水,待火龙果成熟采收即可。现有技术中的单立柱单层或单立柱双层栽培火龙果的方式,一般在每根立柱的周围栽培4-6个植株,并且立柱与立柱之间的距离也相对比较远,这样稀疏种植的方式往往形成的土地利用率比较低,种植株数会比较少,还有主要的问题在于,虽然整体种植植株少但是簇拥在每根立柱周围的植株又比较拥挤,会出现光照不均,通风不畅等问题,并没达到合理利用种植区域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种植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摒弃了以往单立柱的种植方式,而是采用排式种植的方式,这样能将种植地合理分配资源,不浪费每一寸土地,而且每一个植株均匀排列,不会因为植株之间过于拥挤抢夺养分、阳光等资源,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这种栽培方法适于大力推广给农户使用,为农户创造了更广阔的经济效益。另外,本专利技术这种排式种植植株排列更加整齐,长势也比较好控制,不会出现各个植株生长方向不一,不利于后续管理修剪的现象发生,降低了劳动强度。具体操作时,步骤(A)中,先在种植地呈排式竖直插入多根水泥柱,水泥柱之间间隔2-3m即可,一般整排的直线长度保持在40m左右即可,如果太长设置于顶部的钢线会因为后续火龙果枝条的生长受力太大,承受不住,顶部的钢线依次穿过每个水泥柱的顶部形成一条直线,以供后续枝条生长盘爬所用。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钢线更牢固的固定于每个水泥柱的顶端,水泥柱的顶端最好设置有凹槽,这样钢线依次穿过每个水泥柱的凹槽连接固定不会来回滑动,更进一步的,还会在钢线的上方沿钢线的垂直方向,每根水泥柱再绑一根弧形钢丝,钢丝的底部埋入地下加以固定,通过这样的操作方式可以牢固的将钢线与每根水泥柱连接固定,不会出现任何松动,以上操作方式也是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实践逐渐优化出的最佳操作模式,是需要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的,每个步骤只有严格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方案操作才能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现有技术中是没有任何启示的。还有,水泥柱之间的距离也要掌控好,因为水泥柱的设置也是为了更好的支撑顶部的钢线,如果水泥柱之间的距离过远不仅钢线不易拉直,也会影响枝条的生长趋势,因此相邻两根水泥柱的之间的距离是经过专利技术人大量实践后最终确定的数值,需要控制在适宜的数值范围内,间隔2-3m即可。为了实现更好的支撑,整排位于两端的水泥柱呈平面三角形形状支撑,以稳固整排的水泥柱不会晃动,水泥柱的栽入深度最好控制在0.5-0.6m,优选为0.5m,如果深度过浅会不牢固,过深又会增加劳动力,无形之中延长了操作周期。另外,水泥柱的高度需要和以后火龙果植株的生长高度相适应,如果高度太高可能不利于后续火龙果新生枝条的捆绑,不易操作,也不太好控制封顶的时机,因此水泥柱的高度最好控制在1.7-1.8m之间,如果一味的让火龙果的枝条疯长也会影响果实的生长。本专利技术的步骤(B)中,先在与钢线平行的垂直地面上起垄,在种植地筑成高于地面的狭窄土垄,能够达到加厚耕层、提高地温、改善通气和光照状况、便于排灌的目的,起垄的高度控制在0.2-0.3m之间,优选为0.2m,这样的高度基本可以达到种植的要求。起垄后在垄中心位置处依次间隔0.3-0.4m的距离栽火龙果苗株,火龙果苗株的栽入深度最好控制在0.05-0.06m,优选为0.05m,如果苗株栽的太深会不利于生长,这个深度正好能够使得苗株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水分,还不会影响苗株的正常生长。每株苗之间的间距为0.3-0.4m,由此推算,相邻水泥柱之间大概栽的苗株(每根水泥柱边侧也分别栽一株)为5-6株,并采用竹签捆绑引导上所述钢线,引导其超钢线生长攀爬。将火龙果苗株栽好后由其自由生长,当生长到一定高度进行定型控制修剪,步骤(C)中,待火龙果苗株的主枝生长高度超过所述钢线0.4-0.5m时,进行封顶修剪,以诱导分枝的生长。如果是新生出的分枝等量的沿左右两侧的钢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在种植地呈排式竖直插入多根水泥柱,每根水泥柱之间间隔2‑3m,所述水泥柱的顶部依次采用钢线连接固定;(B)与所述钢线平行的地面起垄,垄中心位置处依次间隔0.3‑0.4m的距离栽火龙果苗株,所述火龙果苗株采用竹签捆绑引导上所述钢线;(C)待火龙果苗株的主枝生长高度超过所述钢线0.4‑0.5m时,进行封顶修剪,施肥浇水,待火龙果成熟采收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种植地呈排式竖直插入多根水泥柱,每根水泥柱之间
间隔2-3m,所述水泥柱的顶部依次采用钢线连接固定;
(B)与所述钢线平行的地面起垄,垄中心位置处依次间隔
0.3-0.4m的距离栽火龙果苗株,所述火龙果苗株采用竹签捆绑引导
上所述钢线;
(C)待火龙果苗株的主枝生长高度超过所述钢线0.4-0.5m时,
进行封顶修剪,施肥浇水,待火龙果成熟采收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步骤(A)中,整排位于两端的水泥柱呈平面三角形形
状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水泥柱的栽入深度控制在0.5-0.6m,
优选为0.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水泥柱的高度控制在1.7-1.8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的排式栽培方法,其特征
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许洞云,高路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信红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