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LD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9940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FLDMOS器件,在P衬底上形成有P掺杂浓度不同的两层P外延;底部的第一层P外延的P掺杂较浓,顶部的第二层P外延的P掺杂较淡,并在从接触柱直到多晶硅栅下方的P外延中形成有P埋层,P型沟道区所在的第二层P外延的P掺杂较淡,可以保证器件具有较大击穿电压;同时,由于底部第一层P外延的P掺杂较浓,以及P掺杂更浓的P埋层的存在,使得由漏极漂移区、P型沟道区以及源区形成的寄生NPN管的基极电阻可得到极大的降低,避免发生骤回效应,提高了器件的鲁棒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RFLDMOS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RFLD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0多年前,LDMOS(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产品开始作为双极性晶体管的替代者逐渐开始在射频领域开始推进。RFLDMOS(射频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与微波电子技术融合而成的新一代集成化的固体微波功率半导体产品,具有线性度好、增益高、耐压高、输出功率大、热稳定性好、效率高、宽带匹配性能好、易于和MOS工艺集成等优点,并且其价格远低于砷化镓器件,是一种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功率器件,被广泛用于GSM、PCS、W-CDMA基站的功率放大器,以及无线广播与核磁共振等方面,特别是在1~2GHz的GSM-EDGE网络、2.2GHz的WCDMA网络以及更高频率的2.7GHz的WiMax网络有广泛应用。其常见工作电压有28V和50V两种,对应的击穿电压的要求分别为70V和120V。器件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N型器件,较高的耐压由N型低掺杂漂移区6的长度(重掺杂N型漏端7到多晶硅栅极4边沿的距离),以及用作场板的调节电场分布的金属法拉第盾(Faradayshield)11决定;但同时,由漏极7以及漂移区6为集电极,P型沟道5及P型下沉连接10为基极,源极8为发射极,形成了一个寄生的NPN管,它的发射极和基极是短接在一起并连到地电压,由于P型沟道5是通过P型下沉10连接到地的,这样就会有一个等效的基极电阻RB,同时N型轻掺杂漂移区6和P型沟道5之间会形成一个反向的二极管,形成如图2所示的RFLDMOS的等效电路图。在RFLDMOS管正常工作时,漏极7会加上工作电压并会再加射频信号使其接近击穿电压,同时也会有大于击穿的脉冲尖峰电压,这样就需要寄生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和寄生三极管的骤回电压要比击穿电压大20V左右;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比RFLDMOS的击穿电压大20V以上和较小漏电,并有较低的基极电阻RB。这种RFLDMOS器件的结构,只有一层P外延2,为保证器件具有较大击穿电压BV,P外延2的掺杂浓度一般较低,这使得基极电阻RB难以减小,有可能发生骤回效应,引起管子烧毁等器件耐压性失效发生,鲁棒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RFLDMOS器件的鲁棒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RFLDMOS器件,器件结构为:在P衬底上形成有第一层P外延;在第一层P外延上形成有第二层P外延;所述第二层P外延,左部形成有一P阱,右部形成有一漏端N型轻掺杂区;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右部形成有一漏端N型重掺杂区;所述P阱,左侧接一接触柱,中部形成有一源端N型重掺杂区;所述接触柱,连通至第二层P外延、第一层P外延及P衬底;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左侧的P阱上部形成有与所述接触柱连通的体P型重掺杂区;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右侧的P阱上方,及所述P阱与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之间的第二层P外延上方,及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左端上方,形成有栅氧;所述栅氧,上方形成有多晶硅栅;所述多晶硅栅,右部上方及右侧形成有法拉第盾;所述P阱下方的P外延中形成有P埋层;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所述体P型重掺杂区同接源极金属;所述漏端N型重掺杂区接漏极金属;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第二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P埋层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P阱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第二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体P型重掺杂区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P阱的P型杂质浓度。较佳的,所述P埋层,左端接所述接触柱,右端延伸到多晶硅栅下方或者漏端N型轻掺杂区下方。较佳的,所述接触柱,为P型多晶硅接触柱或金属接触柱。较佳的,所述P埋层,位于第一层P外延的部分大于位于第二层P外延的部分。较佳的,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为1E15~5E16个原子每立方厘米;第一层P外延的厚度为1um~5um。较佳的,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所述体P型重掺杂区直接同接源极金属;所述漏端N型重掺杂区直接接漏极金属。较佳的,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所述体P型重掺杂区通过钨塞同接源极金属;所述漏端N型重掺杂区通过钨塞接漏极金属。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RFLDMOS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在P衬底上生长第一层P外延;二.光刻,在第一层P外延进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P埋层;三.在第一层P外延上形成第二层P外延;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第二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四.形成P阱、漏端N型轻掺杂区、源端N型重掺杂区、体P型重掺杂区、漏端N型重掺杂区、栅氧、多晶硅栅、法拉第盾、接触柱;P阱形成在第二层P外延的左部;漏端N型轻掺杂区形成在第二层P外延的右部;漏端N型重掺杂区形成在漏端N型轻掺杂区的右部;源端N型重掺杂区形成在P阱中部;P阱左侧接所述接触柱;接触柱连通至第二层P外延、第一层P外延及P衬底;体P型重掺杂区形成在源端N型重掺杂区左侧的P阱上部,并与接触柱连通;栅氧形成在源端N型重掺杂区右侧的P阱上方,及P阱与漏端N型轻掺杂区之间的第二层P外延上方,及漏端N型轻掺杂区左端上方;多晶硅栅形成在栅氧上方;法拉第盾形成在多晶硅栅右部上方及多晶硅栅右侧;五.将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体P型重掺杂区同接源极金属,将漏端N型重掺杂区接漏极金属。较佳的,所述接触柱,为P型多晶硅接触柱或金属接触柱;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为1E15~5E16个原子每立方厘米;第一层P外延的厚度为1um~5um。较佳的,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所述体P型重掺杂区直接同接源极金属,所述漏端N型重掺杂区直接接漏极金属;或者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所述体P型重掺杂区通过钨塞同接源极金属,所述漏端N型重掺杂区通过钨塞接漏极金属。本专利技术的RFLDMOS(射频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在P衬底上形成有P掺杂浓度不同的两层P外延;底部的第一层P外延的P掺杂较浓,顶部的第二层P外延的P掺杂较淡,并在从接触柱直到多晶硅栅下方的P外延中形成有P埋层(PBuriedLayer),P型沟道区所在的第二层P外延22的P掺杂较淡,可以保证器件具有较大击穿电压BV;同时,由于底部第一层P外延21的P掺杂较浓,以及P掺杂更浓的P埋层(PBuriedLayer)的存在,使得由漏极漂移区、P型沟道区以及源区形成的寄生NPN管的基极电阻RB可得到极大的降低,避免发生骤回效应而使器件耐压性失效,提高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器件结构为:在P衬底上形成有第一层P外延;在第一层P外延上形成有第二层P外延;所述第二层P外延,左部形成有一P阱,右部形成有一漏端N型轻掺杂区;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右部形成有一漏端N型重掺杂区;所述P阱,左侧接一接触柱,中部形成有一源端N型重掺杂区;所述接触柱,连通至第二层P外延、第一层P外延及P衬底;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左侧的P阱上部形成有与所述接触柱连通的体P型重掺杂区;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右侧的P阱上方,及所述P阱与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之间的第二层P外延上方,及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左端上方,形成有栅氧;所述栅氧,上方形成有多晶硅栅;所述多晶硅栅,右部上方及右侧形成有法拉第盾;所述P阱下方的P外延中形成有P埋层;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所述体P型重掺杂区同接源极金属;所述漏端N型重掺杂区接漏极金属;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第二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P埋层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P阱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第二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体P型重掺杂区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P阱的P型杂质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器件结构为:
在P衬底上形成有第一层P外延;
在第一层P外延上形成有第二层P外延;
所述第二层P外延,左部形成有一P阱,右部形成有一漏端N型轻掺杂区;
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右部形成有一漏端N型重掺杂区;
所述P阱,左侧接一接触柱,中部形成有一源端N型重掺杂区;
所述接触柱,连通至第二层P外延、第一层P外延及P衬底;
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左侧的P阱上部形成有与所述接触柱连通的体P型重掺杂区;
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右侧的P阱上方,及所述P阱与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之间
的第二层P外延上方,及所述漏端N型轻掺杂区左端上方,形成有栅氧;
所述栅氧,上方形成有多晶硅栅;
所述多晶硅栅,右部上方及右侧形成有法拉第盾;
所述P阱下方的P外延中形成有P埋层;
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所述体P型重掺杂区同接源极金属;
所述漏端N型重掺杂区接漏极金属;
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第二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
P埋层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
P阱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第二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
体P型重掺杂区的P型杂质浓度大于P阱的P型杂质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P埋层,左端接所述接触柱,右端延伸到多晶硅栅下方或者漏端N型轻掺杂区
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柱,为P型多晶硅接触柱或金属接触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P埋层,位于第一层P外延的部分大于位于第二层P外延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层P外延的P型掺杂浓度为1E15~5E16个原子每立方厘米;
第一层P外延的厚度为1um~5um。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端N型重掺杂区及所述体P型重掺杂区直接同接源极金属;
所述漏端N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明黄景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