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利申请属于润滑机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传送辊的润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表面静连接有工作台,工作台的入料口两侧均静连接有耳板,两个耳板相对的一侧静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靠近工作台的一端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转动连接有对辊,对辊表面套有毛刷,对辊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靠近所述对辊的两侧静连接有润滑件,所述润滑件包括油腔,油腔内装有润滑油,润滑件的两侧壁上分别动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左隔板和右隔板水平对齐且相接,相接处内部设有弹簧,左隔板和右隔板上方静连接有弧形的海绵层,海绵层的最高点与相接处相抵;本专利技术可以对片材进行润滑,方便快速连续的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润滑机构
技术介绍
电路板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电路板是通过较软且密度较高的片材经过切割和冲压而成,且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但是由于整体片材的长度非常长,然而在进行切割和冲压时需要一段一段的作业,若是采用传统上的人工搬运操作,就会大大增加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且片材非常薄,在搬运时可能会划伤人手且容易折断片材,造成材料的浪费。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现在工厂中常采用一种辊式输送机构,包括底座,底座表面设有工作台,工作台的入料口处安装有对辊,靠近对辊处由近至远依次安装有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且对辊连接有电动机。工作时,首先操作员将片材的一端放入对辊中夹紧,然后启动电动机,电动机通电后开始转动带动对辊开始转动,由于片材在对辊中夹紧,则片材与对辊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在对辊转动的同时带动片材运动顺利进入下一工序。上述机构虽然可以实现自动输送片材,但是对辊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有时会出现卡住的状况,不利于片材连续的传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连续传送提高传送效率的用于传送辊的润滑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用于传送辊的润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表面静连接有工作台,工作台的入料口两侧均静连接有耳板,两个耳板相对的一侧静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靠近工作台的一端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转动连接有对辊,对辊表面套有毛刷,对辊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靠近所述对辊的两侧静连接有润滑件,所述润滑件包括油腔,油腔内装有润滑油,润滑件的两侧壁上分别动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左隔板和右隔板水平对齐且相接,相接处内部设有弹簧,弹簧处于原长时,左隔板与右隔板抵紧且与润滑油相接触,左隔板和右隔板上方静连接有弧形的海绵层,海绵层与对辊接触;所述油腔上开有装油孔,装油孔内设有橡胶塞。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首先将片材的一端放入对辊中,然后启动驱动装置,带动对辊开始转动,对辊转动的同时带动片材移动,对辊转动的同时毛刷同时转动,由于片材插入对辊中,对辊向两侧轻微扩张,使毛刷时时与海绵层相抵,并且挤压海绵层,海绵层受到挤压后推动左隔板和右隔板的相接处,从而使相接处向油腔内部凹进,从而使左隔板和右隔板不再处于同一水平面,相接处出现裂缝,润滑油将从裂缝中流出,并且流至海绵层中,毛刷与海绵层相抵,挤压海绵层,使海绵层内的润滑油流动毛刷表面,从而进行润滑工作,方便片材连续不断的传送。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中采用海绵层吸收润滑油,由于海绵层有强大的吸水性,海绵层中的物质不会轻易流出,保证润滑油可以储存在海绵层内部,避免流失造成浪费;2、本方案的润滑油流至毛刷表面,毛刷直接与片材接触,保证润滑的有效性。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板中部开有第二通孔,贯穿第二通孔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承辊,连接板远离工作台的一端开有第三通孔,贯穿第三通孔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承辊,由于整块片材较长,非常薄,第一支承辊和第二支承辊对片材起支撑作用,避免片材被折断,造成资源浪费。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承辊与第二通孔间隙配合,第二支承轴与第三通孔间隙配合,当对辊带动片材移动时,片材带动第一支承辊和第二支承辊同步转动,减少第一支承辊对片材的摩擦力,提高片材的移动速度。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对辊、第一支承辊和第二支承辊的截面呈弧形排列,片材与第一支承辊和第二支承辊表面贴合,可以使片材受到的支撑力更加均匀,不会轻易被折断。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驱动装置是电动机,电动机便于操作,且容易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传送辊的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润滑件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座1、工作台2、耳板3、连接板4、第二支承辊5、第一支承辊6、润滑件7、对辊8、弹簧9、油腔10、左隔板11、右隔板12、毛刷13、海绵层14、装油孔1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用于传送辊的润滑机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左上方一体成型有工作台2,工作台2右端两侧一体成型有耳板3,两个耳板3相对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呈弧形,两个连接板4的左端均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间隙配合有对辊8,对辊8连接有电动机,对辊8贯穿第一通孔,对辊8表面套装有毛刷13,在对辊8的上方和下方均焊接有润滑件7;两个连接板4的中部均开有第二通孔,贯穿两个通孔间隙配合有第二支承辊5;两个连接板4右端开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间隙配合有第二支承辊5,第三支承辊穿过两个第三通孔。如图2所示,润滑件7包括油腔10,油腔10内装满润滑油,在油腔10左侧铰接有左隔板11,油腔10右侧铰接有右隔板12,左隔板11与右隔板12齐平且相接,左隔板11与右隔板12相接处焊接有弹簧9,当弹簧9处于正常状态时,左隔板11与右隔板12保持水平且与润滑油表面接触,润滑件7与对辊8接触的一侧粘接有海绵层14,海绵层14呈圆弧形,海绵层14的顶点下表面与左隔板11和右隔板12的相交处相抵,海绵层14的顶点上表面与毛刷13相抵,润滑件7下方开有装油孔15,装油孔15表面装有橡胶塞。首先将片材的一端放置在对辊8中,片材顺着第一支承辊6和第二支承辊5落下,然后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开始转动,带动对辊8开始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片材向左移动,由于对辊8的上方和下方均焊接有润滑件7,润滑件7与对辊8相抵,当对辊8开始转动时,对辊8表面的毛刷13也开始同步转动,对辊8转动时时时与海绵层14相抵,同时挤压海绵层14,将润滑件7中的海绵层14向上顶起并且推动左隔板11与右隔板12的相接处,由于左隔板11与右隔板12的相接处通过弹簧9连接,当相接处受到推力后,将会向油腔10内部凹进,使弹簧9伸长,导致相接处出现裂缝,润滑油从裂缝中流至海绵层14中,同时毛刷13与海绵层14相抵,则海绵层14将润滑油传递至毛刷13上,毛刷13上粘上润滑油后继续转动,从而与片材接触,进行润滑,片材更容易通过对辊8,当片材全部传送完成后,弹簧9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长,使左隔板11和右隔板12重新处于同一水平面,阻挡润滑油继续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传送辊的润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表面静连接有工作台,工作台的入料口两侧均静连接有耳板,两个耳板相对的一侧静连接有连接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靠近工作台的一端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转动连接有对辊,对辊表面套有毛刷,对辊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靠近所述对辊的两侧静连接有润滑件,所述润滑件包括油腔,油腔内装有润滑油,润滑件的两侧壁上分别动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左隔板和右隔板水平对齐且相接,左隔板和右隔板的相接处内部设有弹簧,弹簧处于原长时,左隔板与右隔板抵紧且与润滑油相接触,左隔板和右隔板上方静连接有弧形的海绵层,海绵层与对辊接触;所述油腔上开有装油孔,装油孔内设有橡胶塞。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传送辊的润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表面静连接有工作台,工作台的入料口两侧均静连接有耳板,两个耳板相对的一侧静连接有连接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靠近工作台的一端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转动连接有对辊,对辊表面套有毛刷,对辊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靠近所述对辊的两侧静连接有润滑件,所述润滑件包括油腔,油腔内装有润滑油,润滑件的两侧壁上分别动连接有左隔板和右隔板,左隔板和右隔板水平对齐且相接,左隔板和右隔板的相接处内部设有弹簧,弹簧处于原长时,左隔板与右隔板抵紧且与润滑油相接触,左隔板和右隔板上方静连接有弧形的海绵层,海绵层与对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铜梁区康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