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属于水电工程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避免混凝土防渗墙产生裂缝问题的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深厚覆盖层内的混凝土防渗墙,所述混凝土防渗墙包括多块分块墙体;在相邻的两块分块墙体的竖向侧边之间留有一竖向间隙,在所述竖向间隙内填充有塑性填料,并且在所述竖向间隙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附墙,所述附墙完全覆盖在竖向间隙上,并且附墙同时与竖向间隙两侧分块墙体的部分紧贴的搭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打破了传统方式中将防渗墙采用一体结构的方式,通过将混凝土防渗墙分块设置,并预留相对移动变形或者错动变形的竖向间隙,这样可降低墙体内应力大小,进而可降低防渗墙产生裂缝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电工程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
技术介绍
深厚覆盖层是我国近年来水电工程开发常遇到的一种地质构造,它具有结构松散、堆积厚度大,通常可达到百米,甚至几百米;同时岩性变化大、透水性强等特征,其成分以漂卵砾石、块碎石、粉细砂等为主,颗粒组成偏粗大,颗粒级配曲线均呈由粗粒为主体的陡峻型结构到平缓型的细粒结构,通常情况下缺乏中间粒径;因此,在此类地址结构内常常容易发生地下管涌的情况。在这种深厚覆盖层上建挡水坝,其渗透变形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对于坝基渗控方案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是深厚覆盖层上建坝的一个关键技术。目前,防渗墙垂直防渗是首选的、最可靠的措施。按防渗墙墙体材料划分,水工混凝土防渗墙主要有普通混凝土防渗墙、钢筋混凝土防渗墙、黏土混凝土防渗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灰浆防渗墙;按防渗墙担负任务分,有防渗、承重、抗剪功能。防渗墙作为水下浇筑结构,强度是其重要指标;由于防渗墙在施工与运行期,其受力情况复杂,因而极易产生裂缝,尤其以高坝、大面积迎面挡水防渗墙为甚。由于防渗墙其需要实现防渗目的,因此现有的防渗墙一般采用整体设置,即整个防渗墙是一体浇注成型的,以此避免分体浇注而天然存在的缝隙处发生渗漏的情况。在上述的情况下,为防止裂缝产生,通常的做法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墙,以通过增强其强度来抵抗其受到的拉力;或者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灰浆防渗墙,以通过提供一定的变形量来防止裂缝产生。然而,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的缺点是钢筋笼处理范围有限,施工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而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或灰浆防渗墙的墙体强度低,其抵抗渗流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混凝土防渗墙产生裂缝问题的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其可保证防渗墙的墙体强度,同时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深厚覆盖层内的混凝土防渗墙,所述混凝土防渗墙包括多块分块墙体,多块分块墙体通过其竖向侧边相互拼接后形成整体的混凝土防渗墙;在相邻的两块分块墙体的竖向侧边之间留有一竖向间隙,在所述竖向间隙内填充有塑性填料,并且在所述竖向间隙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附墙,所述附墙完全覆盖在竖向间隙上,并且附墙同时与竖向间隙两侧分块墙体的部分紧贴的搭接配合。进一步的是:所述分块墙体的厚度为A,所述竖向间隙的宽度为D,所述附墙的宽度为L;且有0.5A≤D≤5A;2D≤L≤10D。进一步的是:所述附墙的厚度为B,且有0.5A≤B≤A。进一步的是:所述塑性填料为粘土、黄土或沙土。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竖向间隙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附墙。进一步的是:沿渗水方向,在所述竖向间隙的上游侧设置有附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打破了传统方式中将防渗墙采用一体结构的方式,通过将混凝土防渗墙分块设置,同时预留相应的竖向间隙,并且在间隙内填充相应的塑性填料,这样即可允许相邻的分块墙体发生相对移动变形或者错动变形,可实现降低墙体内的应力大小,并最终降低防渗墙产生裂缝的情况。另外本技术的混凝土防渗墙内可无需设置钢筋笼,或者对于钢筋笼的设置可以基于其它目的而非为了防止混凝土防渗墙产生裂缝。另外,相对于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或灰浆防渗墙,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其墙体强度更高,抵抗自身渗流能力更强;而且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防渗墙其施工过程简单,成本相对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各结构的尺寸标记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深厚覆盖层1、分块墙体2、竖向间隙3、附墙4、分块墙体的厚度A,附墙的厚度B、竖向间隙的宽度D,附墙的宽度L。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深厚覆盖层1内的混凝土防渗墙,所述混凝土防渗墙包括多块分块墙体2,多块分块墙体2通过其竖向侧边相互拼接后形成整体的混凝土防渗墙;在相邻的两块分块墙体2的竖向侧边之间留有一竖向间隙3,在所述竖向间隙3内填充有塑性填料,并且在所述竖向间隙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附墙4,所述附墙4完全覆盖在竖向间隙3上,并且附墙4同时与竖向间隙3两侧分块墙体2的部分紧贴的搭接配合。其中,所谓塑性填料,是指在受力后可发生一定变形量的填料,将其填充到竖向间隙3内后,一方面可对竖向间隙3处起到一定的防渗效果,另一方面可允许其在受力时发生一定的变形,进而允许相邻分块墙体2发生相对移动变形或者错动变形。至于具体的塑性填料,可采用相对廉价,且便于施工现场直接获得的粘土、黄土或沙土。其中,混凝土防渗墙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防渗墙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墙;本技术中,混凝土防渗墙是由多块分块墙体2相互拼接后组成的而非一体成型,其拼接方式是将多块分块墙体2通过其竖向侧边相互拼接,具体可参照附图中所示。由于在相邻两块分块墙体2的竖向侧边之间留有一竖向间隙3,同时在竖向间隙3内填充有塑性填料,因此可允许相邻两块分块墙体2发生一定量的相对移动或者错动,因而可避免在采用一体结构的混凝土防渗墙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裂缝的情况。另外,在本技术中,通过将附墙4紧贴的搭接在竖向间隙3两侧的分块墙体2上,通过附墙4与分块墙体2的贴紧配合实现密封,以此增强对竖向间隙3的防渗效果;一般的,附墙4可设置为呈对称的搭接在两侧的分块墙体2上。通常情况下在所述竖向间隙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附墙4;更优选的,在沿渗水方向上,可在分块墙体2的上游侧设置附墙4;其中所谓分块墙体2的上游侧,指的是水压较高的一侧,即渗水的发生是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这样,通过在分块墙体2的上游侧设置附墙4,可利用水压向附墙4施加一定的压力,以增强附墙4与分块墙体2之间的贴紧配合关系,进而增强防渗效果。当然,更优选的,还可在所述竖向间隙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附墙4,即在分块墙体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均设置附墙4。更一般的,本技术可采用如下具体设置参数,以确保在竖向间隙3处的防渗效果:所述分块墙体2的厚度为A,所述竖向间隙3的宽度为D,所述附墙4的宽度为L;且有0.5A≤D≤5A或者也可按竖向间隙3两侧的实际变形量来确定;2D≤L≤10D。另外,对于附墙4的厚度,可进一步按照如下设置:所述附墙4的厚度为B,且有0.5A≤B≤A。例如,对于一具体情况,可设置为:D=2A,L=3D=6A,B=0.7A。一般的,本技术中的混凝土防渗墙,其单块分块墙体2一般在竖直方向上为一体结构,并且单块分块墙体2可通过浇注一体成型;并且通常情况下可将混凝土防渗墙的底部部分深入到深厚覆盖层1下方的基岩中。而附墙4通常设置为与混凝土防渗墙的高度相同;并且附墙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混凝土防渗墙对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深厚覆盖层(1)内的混凝土防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防渗墙包括多块分块墙体(2),多块分块墙体(2)通过其竖向侧边相互拼接后形成整体的混凝土防渗墙;在相邻的两块分块墙体(2)的竖向侧边之间留有一竖向间隙(3),在所述竖向间隙(3)内填充有塑性填料,并且在所述竖向间隙(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附墙(4),所述附墙(4)完全覆盖在竖向间隙(3)上,并且附墙(4)同时与竖向间隙(3)两侧分块墙体(2)的部分紧贴的搭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包括设置在深厚覆盖层(1)内的混凝土防渗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防渗墙包括多块分块墙体(2),多块分块墙体(2)通过其竖向侧边相互拼接后形成整体的混凝土防渗墙;在相邻的两块分块墙体(2)的竖向侧边之间留有一竖向间隙(3),在所述竖向间隙(3)内填充有塑性填料,并且在所述竖向间隙(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附墙(4),所述附墙(4)完全覆盖在竖向间隙(3)上,并且附墙(4)同时与竖向间隙(3)两侧分块墙体(2)的部分紧贴的搭接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块墙体(2)的厚度为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彭文明,余学明,陈思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