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及其断路器壳体,断路器壳体包括主框架及分别封盖于主框架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主框架中设有用于容纳触头系统的触头容纳区和用于容纳电动操作机构的操作机构容纳区,触头容纳区还设有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控制线路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触头系统;这样,第一分隔板就将控制线路板与触头系统分隔开来,在分闸或者合闸时触头系统所产生的电弧就不能进入到控制线路板所在的空间而烧灼控制线路板。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布局合理,提高N相断路器单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及断路器壳体,属于微型断路器
技术介绍
小型断路器一般包括N相断路器单元和至少一相载电相断路器单元,N相断路器单元用于控制电路中接地线的通断,对于两相电路,N相断路器单元控制零线的通断,载电相断路器单元用于控制火线的通断;对于三相四线电路,接地线的通断由N相断路器单元控制,其余三相电线的通断分别由三个载电相断路器单元控制。在断路器装置中还设有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需要与断路器单元中的触头系统分隔开来,以避免触头系统在分合闸时产生电弧将线路板烧坏,如果触头系统与控制线路板过于靠近,触头系统在分合闸产生的电弧会烧损控制线路板,影响N相断路器单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及断路器壳体,布局合理,提高N相断路器单元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相关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断路器壳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壳体,包括主框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封盖在主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框架中设有触头容纳区和操作机构容纳区,触头容纳区还设有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一侧板之间为容纳控制线路板的空间,第一分隔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为容纳触头系统的空间。优选地,所述触头容纳区与操作机构容纳区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连接于第一分隔板的边缘,第二分隔板垂直于第一分隔板。优选地,主框架上还设有导电片容纳槽,导电片容纳槽一端与触头容纳区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出线端子处,导电片容纳槽的槽口朝向第二侧板,导电片容纳槽的槽底朝向第一侧板。与上述的本技术的一种断路器壳体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包括壳体、电动操作机构、触头系统和控制线路板;所述壳体包括主框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封盖在主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框架中设有触头容纳区和操作机构容纳区,触头系统设置在触头容纳区,电动操作机构设置在操作机构容纳区,触头容纳区还设有第一分隔板,所述控制线路板设置在第一分隔板与第一侧板之间,所述触头系统设置在第一分隔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触头容纳区与操作机构容纳区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连接于第一分隔板的边缘,第二分隔板垂直于第一分隔板。优选地,第一分隔板的部分边缘与主框架连接。优选地,第二分隔板上设有通向与操作机构容纳区的连通口。优选地,所述主框架上设有出线端子和导电连板接片,导电连接片一端延伸至触头容纳区并与触头系统连接,另一端与出线端子连接;主框架上还设有导电片容纳槽,导电片容纳槽的槽口朝向第二侧板,导电片容纳槽的槽底朝向第一侧板,所述导电连接片设置在导电片容纳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空间与操作机构容纳区相通。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的壳体包括主框架及分别封盖于主框架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主框架中设有用于容纳触头系统的触头容纳区和用于容纳电动操作机构的操作机构容纳区,触头容纳区还设有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控制线路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触头系统;这样,第一分隔板就将控制线路板与触头系统分隔开来,在分闸或者合闸时触头系统所产生的电弧就不能进入到控制线路板所在的空间而烧灼控制线路板。由此,本技术的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布局合理,提高N相断路器单元的使用寿命。与本技术的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相应地,本技术的一种断路器壳体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应用于N相断路器单元的壳体的爆炸视图。图2显示为图1中的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N相断路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3中的触头系统及电动操作机构、快速脱扣机构处于合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图3中的触头系统及电动操作机构、快速脱扣机构处于分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图3中的N相断路器单元中的电动操作机构及旋转拐臂部分零件的连接示意图。图7显示为图3中沿F向观察的N相断路器单元中的电动操作机构的部分零件的连接示意图。图8显示为图7中从第二转轮一侧观察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连接示意图。图9显示为断路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显示为图9中断路器装置的部分零件的连接示意图,拆去外壳。附图标记如下:1N相断路器单元25旋转凸轮2第一旋转手柄26扇形凸缘3传动轮齿27驱动面4触头系统28止挡面5第一脱扣拐臂29驱动电机6第一转轮30弹性件7第一段轮齿31载电相断路器单元8第一抵接面32第二旋转手柄9第二抵接面33第二脱扣拐臂10第一圆弧面34壳体11第二转轮35电动操作机构12第二段轮齿36控制线路板13第二圆弧面37主框架14弧形挡块38第一侧板15配合弧面39第二侧板16第一伞齿轮40触头容纳区17第二伞齿轮41操作机构容纳区18驱动齿轮42第一分隔板19旋转拐臂43第二分隔板20驱动臂44连通口21限位面45出线端子22扣接面46导电连板接片23过渡圆弧面47导电片容纳槽24限位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断路器壳体,包括主框架37、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39;所述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39分别封盖在主框架37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框架37中设有触头容纳区40和操作机构容纳区41,触头容纳区40还设有第一分隔板42,第一分隔板42与第一侧板38之间为容纳控制线路板36的空间,第一分隔板42与第二侧板39之间为容纳触头系统4的空间。完成装配的断路器中,第一分隔板42与第一侧板38之间装配有控制线路板36,第一分隔板42与第二侧板39之间的触头容纳区40装配有触头系统4,主框架37的操作机构容纳区41装配有电动操作机构35,这样,触头系统4、电动操作机构35、控制线路板36在断路器壳体34中布局合理,便于安装各模块的零部件,能够节约空间,而且触头系统4、电动操作机构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壳体,其特征是:包括主框架(37)、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39);所述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39)分别封盖在主框架(37)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框架(37)中设有触头容纳区(40)和操作机构容纳区(41),触头容纳区(40)还设有第一分隔板(42),第一分隔板(42)与第一侧板(38)之间为容纳控制线路板(36)的空间,第一分隔板(42)与第二侧板(39)之间为容纳触头系统(4)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壳体,其特征是:包括主框架(37)、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39);所述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39)分别封盖在主框架(37)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框架(37)中设有触头容纳区(40)和操作机构容纳区(41),触头容纳区(40)还设有第一分隔板(42),第一分隔板(42)与第一侧板(38)之间为容纳控制线路板(36)的空间,第一分隔板(42)与第二侧板(39)之间为容纳触头系统(4)的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是:所述触头容纳区(40)与操作机构容纳区(41)之间设有第二分隔板(43),第二分隔板(43)连接于第一分隔板(42)的边缘,第二分隔板(43)垂直于第一分隔板(4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是:主框架(37)上还设有导电片容纳槽(47),导电片容纳槽(47)一端与触头容纳区(40)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出线端子(45)处,导电片容纳槽(47)的槽口朝向第二侧板(39),导电片容纳槽(47)的槽底朝向第一侧板(38)。4.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包括壳体(34)、电动操作机构(35)、触头系统(4)和控制线路板(36);其特征是:所述壳体(34)包括主框架(37)、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39);所述第一侧板(38)和第二侧板(39)分别封盖在主框架(37)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框架(37)中设有触头容纳区(40)和操作机构容纳区(41),触头系统(4)设置在触头容纳区(40),电动操作机构(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铭达,毛海锋,虞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