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聚氨酯80‑100份,炭黑20‑40份,高岭土20‑30份,改性碳纳米管0.5‑1.5份,聚磷酸铵15‑20份,微胶囊化红磷10‑15份,纳米氢氧化铝8‑12份,环氧大豆油1‑3份,环氧糠油酸丁酯1‑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1.6份,促进剂CT‑E2290.3‑0.5份,三乙烯二胺0.2‑0.3份,双丁基氧化锡1‑2份,Ca/Zn复合稳定剂3‑4份,抗氧剂445 0.5‑0.7份,防老剂264 0.3‑0.5份,石蜡3‑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耐热性好,导热性好,绝缘性高,机械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插电式车辆等的环境友好型车辆通过使用由电池电力供电的电机动力进行驱动。在环境友好型车辆中,安装车载充电器以对外部商业电源整流并为插电充电提供慢速充电。车载充电器通常选用塑料、橡胶材料对其进行外壳保护,在充电过程中车载充电器容易生热,因此塑料、橡胶材料需要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但是大多数塑料、橡胶材料只是耐热,并不能将降低车载充电器的热量,久而久之,则会降低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并使塑料、橡胶材料老化,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车载充电器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本专利技术耐热性好,导热性好,绝缘性高,机械性能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聚氨酯80-100份,炭黑20-40份,高岭土20-30份,改性碳纳米管0.5-1.5份,聚磷酸铵15-20份,微胶囊化红磷10-15份,纳米氢氧化铝8-12份,环氧大豆油1-3份,环氧糠油酸丁酯1-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1.6份,促进剂CT-E2290.3-0.5份,三乙烯二胺0.2-0.3份,双丁基氧化锡1-2份,Ca/Zn复合稳定剂3-4份,抗氧剂4450.5-0.7份,防老剂2640.3-0.5份,石蜡3-5份。优选地,改性聚氨酯、改性碳纳米管的重量比为85-95:0.8-1.2。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聚氨酯85-95份,炭黑25-35份,高岭土22-28份,改性碳纳米管0.8-1.2份,聚磷酸铵16-18份,微胶囊化红磷12-14份,纳米氢氧化铝9-11份,环氧大豆油1.5-2.5份,环氧糠油酸丁酯1.2-1.8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1.4份,促进剂CT-E2290.35-0.45份,三乙烯二胺0.23-0.27份,双丁基氧化锡1.2-1.8份,Ca/Zn复合稳定剂3.3-3.7份,抗氧剂4450.55-0.65份,防老剂2640.35-0.45份,石蜡3.5-4.5份。优选地,高岭土为300-400目。优选地,炭黑由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539、炭黑N660、炭黑N550组成。优选地,炭黑由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539、炭黑N660、炭黑N550组成,其中,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539、炭黑N660、炭黑N550的重量比为2-3:1-2:1-2:4-5:2-4。优选地,改性碳纳米管是多壁碳纳米管经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得到。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将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000、N,N二甲基甲酰胺混匀,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至55-65℃,保温搅拌1-2h,升温至70-75℃,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保温搅拌5-7h,然后加入改性玻璃纤维混匀,继续保温搅拌5-7h,加三乙胺中和,冷却至室温,加水沉降,过滤取滤饼,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改性聚氨酯。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000、N,N二甲基甲酰胺需经干燥处理。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改性玻璃纤维是玻璃纤维经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得到的。优选地,在改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000、N,N二甲基甲酰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羟甲基丙酸、改性玻璃纤维的重量比为16-24:20-25:80-100:0.1-0.2:2.7-3.2:1.5-1.8。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混匀密炼,然后升温至80℃,开炼成型,接着调节温度至150℃,调节压力至150Kgf/cm2,硫化8min得到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本专利技术选用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热性、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绝缘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机械性能;通过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000、二羟甲基丙酸反应得到异氰酸基封端并含有羧基的聚氨酯预聚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玻璃纤维可与聚氨酯预聚体均匀分散,并且玻璃纤维上的氨基可与异氰酸基、羧基反应,增加了聚氨酯分子链的交联和支化,使聚氨酯分子链排列紧密并形成复杂网络结构,使得聚氨酯的硬段分散在软段中,阻止聚氨酯的微相分离,从而大大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和抗拉伸、抗冲击等机械性能;选用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增加聚氨酯中芳香环的含量,从而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耐热性,并配合玻璃纤维的作用,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能;碳纳米管具有良好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可以均匀分散在改性聚氨酯中,并且氨基和封端的异氰酸基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并且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性能;并通过合适的配比,使得本专利技术保持较好导热性的同时,避免了绝缘性降低的问题,将过高热量传导出去,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能;炭黑和高岭土可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耐磨性,并能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不同类型炭黑组合,可以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聚磷酸铵、微胶囊化红磷、纳米氢氧化铝相互配合增加本专利技术的阻燃性;环氧大豆油、环氧糠油酸丁酯为增塑剂;双丁基氧化锡、Ca/Zn复合稳定剂、抗氧剂445、防老剂264相互配合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过氧化二异丙苯、促进剂CT-E229、三乙烯二胺相互配合,可形成交联网络,石蜡促进各物质均匀分散于交联网络中,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机械性能,增加加工流动性;各物质相互配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耐热导热性能,并保持良好的绝缘性和机械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聚氨酯90份,炭黑30份,高岭土25份,改性碳纳米管1份,聚磷酸铵17份,微胶囊化红磷13份,纳米氢氧化铝10份,环氧大豆油2份,环氧糠油酸丁酯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2份,促进剂CT-E2290.4份,三乙烯二胺0.25份,双丁基氧化锡1.5份,Ca/Zn复合稳定剂3.5份,抗氧剂4450.6份,防老剂2640.4份,石蜡4份。实施例2一种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聚氨酯80份,炭黑40份,300目高岭土30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0.5份,聚磷酸铵20份,微胶囊化红磷10份,纳米氢氧化铝12份,环氧大豆油1份,环氧糠油酸丁酯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份,促进剂CT-E2290.5份,三乙烯二胺0.2份,双丁基氧化锡2份,Ca/Zn复合稳定剂3份,抗氧剂4450.7份,防老剂2640.3份,石蜡5份;其中,炭黑由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539、炭黑N660、炭黑N550组成,其中,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539、炭黑N660、炭黑N550的重量比为2:2:1:5:2;在改性聚氨酯的制备过程中,在氮气氛围中,将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000、N,N二甲基甲酰胺混匀,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至65℃,保温搅拌1h,升温至75℃,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保温搅拌5h,然后加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玻璃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聚氨酯80‑100份,炭黑20‑40份,高岭土20‑30份,改性碳纳米管0.5‑1.5份,聚磷酸铵15‑20份,微胶囊化红磷10‑15份,纳米氢氧化铝8‑12份,环氧大豆油1‑3份,环氧糠油酸丁酯1‑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1.6份,促进剂CT‑E2290.3‑0.5份,三乙烯二胺0.2‑0.3份,双丁基氧化锡1‑2份,Ca/Zn复合稳定剂3‑4份,抗氧剂445 0.5‑0.7份,防老剂264 0.3‑0.5份,石蜡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改性聚氨酯80-100份,炭黑20-40份,高岭土20-30份,改性碳纳米管0.5-1.5份,聚磷酸铵15-20份,微胶囊化红磷10-15份,纳米氢氧化铝8-12份,环氧大豆油1-3份,环氧糠油酸丁酯1-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1.6份,促进剂CT-E2290.3-0.5份,三乙烯二胺0.2-0.3份,双丁基氧化锡1-2份,Ca/Zn复合稳定剂3-4份,抗氧剂4450.5-0.7份,防老剂2640.3-0.5份,石蜡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改性聚氨酯、改性碳纳米管的重量比为85-95:0.8-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项所述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高岭土为300-400目。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炭黑由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539、炭黑N660、炭黑N550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车载充电器塑胶材料,其特征在于,炭黑由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539、炭黑N660、炭黑N550组成,其中,炭黑N220、炭黑N330、炭黑N539、炭黑N660、炭黑N550的重量比为2-3:1-2:1-2:4-5:2-4。6.根据权利要求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肖康,刘胜雨,吕小雪,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邦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