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8783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1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包括:托架,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与第一横梁相嵌套的第二横梁,以及对称连接于两根第一横梁两端的托板,其中,每根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齿轮箱;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传动组件;双电机控制盒,安装于第二横梁上,并位于两个齿轮箱之间;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第一横梁两端的升降组件,其中,升降组件的一端与齿轮箱的一侧相连;两个底板,分别与升降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通过双电机驱动双螺杆同步运行,使得办公桌的两侧升降组件同步上升与下降,使得改变办公桌的升降高度变得更加精准和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办公桌,特别是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技术介绍
办公桌现在在办公室是一种很常见的办公设备,但是多数办公桌是固定的,无法调节,不能适应办公环境及使用人员需求的变化,使办公人员在办公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感,而且办公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办公桌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高度可调节,且升降平稳的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度可调节,且升降平稳的的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包括:托架,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与第一横梁相嵌套的第二横梁,以及对称连接于两根第一横梁两端的托板,其中,每根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齿轮箱;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传动组件;双电机控制盒,安装于第二横梁上,并位于两个齿轮箱之间;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第一横梁两端的升降组件,其中,升降组件的一端与齿轮箱的一侧相连;两个底板,分别与升降组件的另一端相连;还包括用于控制升降机构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所述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包括中央处理器,包含型号为ATMEGA16A的第一芯片,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立柱,一端与底板可拆卸连接;第二立柱,一端嵌装于第一立柱的另一端,第二立柱的另一端与齿轮箱相连;螺杆,嵌装于第二立柱内,且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中的齿轮组相啮合;固定套,一端嵌装于螺杆上,另一端与第一立柱相卡接。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升降管,一端封闭,沿封闭端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其中,封闭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呈腰鼓状,另一端为开口状,沿开口端的外侧壁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其中,该端的边沿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凹槽。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所述第二立柱包括:第二升降管,呈中空状,沿嵌装于第一升降管一端的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壁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定位孔;卡件,嵌装于远离设置有第三定位孔的第二升降管一端,且位于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壁上,其中,沿卡件的一端外侧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凸点,且定位凸点的位置与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沿卡件的另一端的侧壁边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凸块,且第一定位凸块的位置与定位凹槽的位置相对应;若干个连接片,沿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壁呈环形阵列设置,且连接片的位置与第三定位孔的位置位于第二升降管的同一端,其中,连接片的一侧两端各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的位置与第三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其中,定位凸点的一侧切边。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靠近底板一端的固定套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块,且第二定位凸块的位置与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底板的中部呈中空状设置,沿底板的底面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开设有若干个方形槽孔,其中,位于底板底面中部的方形槽孔所对应在底板表面区域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底板的两端对称各设置有一地脚,且地脚与底板可拆卸连接。在上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二芯片IC2,所述第二芯片IC2型号为34063,第一插头CN1,第三插头CN3,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三电解电容E3,第四电解电容E4,第五电解电容E5,第六电解电容E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感L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四MOS管Q4,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第一可调电阻TR1,蜂鸣器BUZ;所述电源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一插头CN1第一端口接地,第二端口连接至由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组成的第一并联支路的一端,该第一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该第一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至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E3,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组成的第二并联支路,其中,第三电解电容E3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还连接至由第二电解电容E2,第四电容C4组成的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一电阻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同时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与第八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由第四二极管D4,第六电容C6,第五电解电容E5组成的第四并联支路,其中,第四二极管D4和第六电容C6之间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四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经由第五电容C5连接至第四并联支路的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同时第五引脚经由第四电阻R4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连接至第三插头CN3的第一端口,第三插头CN3第二端口接地,第三插头CN3第三端口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一端口还经由第三十电阻R30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之间连接有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九引脚;第七二极管D7负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十三电阻R13并联连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至第十四电阻R14后空置,第四MOS管Q4的源极连接至由第六电解电容E6与第十五电容C15组成的第五并联支路,第五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五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可调电阻TR1后连接至电源VDD;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至由第四电解电容E4与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六并联支路,第六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六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第九电阻R9连接至由第十三二极管D13与蜂鸣器BUZ组成的第七并联支路,第七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与所述第一横梁相嵌套的第二横梁,以及对称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托板,其中,每根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齿轮箱;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齿轮箱中的传动组件;双电机控制盒,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梁上,并位于两个所述齿轮箱之间;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升降组件,其中,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的一侧相连;两个底板,分别与所述升降组件的另一端相连;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所述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包括中央处理器,包含型号为ATMEGA16A的第一芯片,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与所述第一横梁相嵌套的第二横梁,以及对称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托板,其中,每根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齿轮箱;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齿轮箱中的传动组件;双电机控制盒,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梁上,并位于两个所述齿轮箱之间;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升降组件,其中,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的一侧相连;两个底板,分别与所述升降组件的另一端相连;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双电机控制盒线路,所述双电机控制盒线路包括中央处理器,包含型号为ATMEGA16A的第一芯片,电源电路,按键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反馈电路;电源电路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按键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入端,中央处理器接收来自按键电路的信号,并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电机驱动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输出端,电机驱动电路接收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电机马达的工作状态;同时,电机驱动电路将电机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机反馈电路,电机反馈电路连接至中央处理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立柱,一端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第二立柱,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相连;螺杆,嵌装于所述第二立柱内,且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中的齿轮组相啮合;固定套,一端嵌装于所述螺杆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相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升降管,一端封闭,沿封闭端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其中,封闭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呈腰鼓状,另一端为开口状,沿开口端的外侧壁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其中,该端的边沿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包括:第二升降管,呈中空状,沿嵌装于所述第一升降管一端的所述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壁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定位孔;卡件,嵌装于远离设置有所述第三定位孔的所述第二升降管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壁上,其中,沿所述卡件的一端外侧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凸点,且所述定位凸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沿所述卡件的另一端的侧壁边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凸块,且所述第一定位凸块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凹槽的位置相对应;若干个连接片,沿所述第二升降管的外侧壁呈环形阵列设置,且连接片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定位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管的同一端,其中,所述连接片的一侧两端各设置有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定位凸点的一侧切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底板一端的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块,且所述第二定位凸块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部呈中空状设置,沿所述底板的底面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开设有若干个方形槽孔,其中,位于所述底板底面中部的所述方形槽孔所对应在所述底板表面区域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底板的两端对称各设置有一地脚,且所述地脚与底板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二芯片IC2,所述第二芯片IC2型号为34063,第一插头CN1,第三插头CN3,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三电解电容E3,第四电解电容E4,第五电解电容E5,第六电解电容E6,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感L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四MOS管Q4,第三三极管Q3,第五三极管Q5,第一可调电阻TR1,蜂鸣器BUZ;所述电源电路具体连接情况为:第一插头CN1第一端口接地,第二端口连接至由第一压敏电阻ZNR1,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组成的第一并联支路的一端,该第一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该第一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至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E3,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组成的第二并联支路,其中,第三电解电容E3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还连接至由第二电解电容E2,第四电容C4组成的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三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一电阻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一引脚同时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七引脚与第八引脚;第二芯片IC2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由第四二极管D4,第六电容C6,第五电解电容E5组成的第四并联支路,其中,第四二极管D4和第六电容C6之间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四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三引脚经由第五电容C5连接至第四并联支路的接地线路;第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芯片IC2的第五引脚,同时第五引脚经由第四电阻R4接地;第四并联支路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连接至第三插头CN3的第一端口,第三插头CN3第二端口接地,第三插头CN3第三端口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二十六引脚,第一端口还经由第三十电阻R30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R30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之间连接有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六电阻R26另一端接第一芯片IC1的第九引脚;第七二极管D7负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十三电阻R13并联连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至第十四电阻R14后空置,第四MOS管Q4的源极连接至由第六电解电容E6与第十五电容C15组成的第五并联支路,第五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五并联支路的另一端经由第一可调电阻TR1后连接至电源VDD;第六二极管D6负极连接至由第四电解电容E4与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六并联支路,第六并联支路上设有一接地线路,第六并联支路另一端经由第九电阻R9连接至由第十三二极管D13与蜂鸣器BUZ组成的第七并联支路,第七并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由第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一芯片IC1的第三十一引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双管式可升降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反馈电路包括: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八电阻R38,第三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恩杰唐明君李进移陈兴良郁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汇五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