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8750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1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包括转子体,所述转子体有前长棱,前中棱,前短棱,后长棱,后中棱,后短棱,转子体的前端面形状向里凹,转子体的后端面形状向外凸,转子体前长棱与后短棱相交,转子体前中棱与后中棱相交,转子体前短棱与后长棱相交,转子体上的各个棱呈“S”形,转子的前、后长棱螺旋角为30‑45度,转子的前、后中棱螺旋角为30‑40度,转子的前、后短棱螺旋角为35‑45度,转子体前长棱与后短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2:1,转子前中棱与后中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1,前短棱与后长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对PVC材料适应性差,在用于研究与分析PVC共混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塑化行为时,测试结果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该转子主要应用于PVC材料的研究。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包括转子体,所述的转子体有前长棱,前中棱,前短棱,后长棱,后中棱,后短棱,转子体的前端面形状向里凹,转子体的后端面形状向外凸,转子体前长棱与后短棱相交,转子体前中棱与后中棱相交,转子体前短棱与后长棱相交,转子体上的各个棱呈“S”形,转子的前、后长棱螺旋角为30-45度,转子的前、后中棱螺旋角为30-40度,转子的前、后短棱螺旋角为35-45度,转子体前长棱与后短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2:1,转子前中棱与后中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1,前短棱与后长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通过增加转子体螺旋棱的个数、改变转子两端面形状,可以较为准确、高效地研究与分析PVC共混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塑化行为及热稳定剂对PVC共混料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的等轴测视图。其中:1-前长棱,2-前中棱,3-前短棱,4-后长棱,5-后中棱,6后短棱,7-前端面,8后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如图所示该部分是由有前长棱1,前中棱2,前短棱3,后长棱4,后中棱5,后短棱6,前端面7和后端面8组成,转子体的前端面形状向里凹,转子体的后端面形状向外凸,转子体前长棱与后短棱相交,转子体前中棱与后中棱相交,转子体前短棱与后长棱相交,转子体上的各个棱呈“S”形,转子的前、后长棱螺旋角为30-45度,转子的前、后中棱螺旋角为30-40度,转子的前、后短棱螺旋角为35-45度,转子体前长棱与后短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2:1,转子前中棱与后中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1,前短棱与后长棱轴向长度之比为1:1.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六棱变螺距转子,该转子对PVC共混特性的测试非常有效,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

【技术保护点】
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其特征是:转子体有前长棱,前中棱,前短棱,后长棱,后中棱,后短棱。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混炼式转矩流变仪转子,其特征是:转子体有前长棱,前中棱,前短棱,后长棱,后中棱,后短棱。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全颖曹菲菲王天鹏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