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78706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1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修复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40~50%、铁改性硅藻土10~20%、铁镍水滑石10~20%、二氧化锰10~20%,将上述四种物质混合球磨20~40min,并过20~30目筛即得。按照150~250g修复剂/m2底泥,将上述修复剂铺洒在污染河道底泥表面进行治理,对污染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离子、磷酸盐起到有效固定的作用,并且能够迅速降解污染河道底泥中的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污泥治理和水体净化效果明显。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修复剂对环境友好,不会引起二次污染,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大量难降解污染物向水体中排放。由于城市河道水体较浅、相对静止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污染物沉积到河道底泥中,并可以通过水、泥界面交换作用重新进入水体。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这一过程显得尤为突出。河道底泥是很多环境污染物自然净化的场地,为各种污染物质的汇总,污染物被水体颗粒物吸附、络合、絮凝、沉降从而沉积在底泥中。另一方面,底泥也是水体二次污染的重要来源,表现为在环境条件改变时,被吸附在底泥中的污染物质通过解吸、溶解、生物分解等作用,会重返水相,产生“第二次污染”。底泥中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水体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威胁,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河道底泥中蓄积有大量的污染性物质,主要有三大类: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致病(癌)、破坏生态的持久性的难分解有机物、严重超标的重金属离子。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诸如营养盐、重金属、有机物等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质被过量地排入水体中,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在底泥中沉积下来,可以停留相当长的时间,而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释放出来,重新参与物质循环,并且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和扩大效应,将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所以,即使水体的这些有害物质外源性污染负荷得以控制,巨大的底泥内源负荷仍将继续对水体水质构成威胁。因此,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污染底泥的治理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对河道底泥污染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异位处理和原位处理技术两种。在这两种底泥修复技术中,异位修复虽然见效快,但投资成本高,且疏浚污泥处理效果也难以达标;而原位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投资小、操作容易、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将成为今后解决水体底泥污染的一个方向。底泥原位修复技术按其原理可分为底泥原位物理修复、底泥原位生物修复和底泥原位化学修复。底泥原位物理修复主要有疏浚、掩蔽和底泥曝气。但疏浚过程中的再悬浮作用可能对水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比如,对上层底泥的疏浚导致下层底泥的暴露并与上覆水体接触,从而对水体再次造成危害;对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群落多样性降低。掩蔽通过在污染底泥上放置覆盖物,使污染底泥与水体隔离,防止底泥污染物向水体迁移,对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非常明显,工程造价低,能有效防止底泥中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二次污染。但是,掩蔽会增加底泥的量,使水体库容减小,不适于河流、湖泊、港口和水库,只适用于深海底泥修复。而单一的曝气技术在能耗和治理效果上难以达到要求,因而曝气技术通常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是指在基本不破坏水体底泥自然环境件下,对受污染的环境对象不作搬运或运输,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加微生物菌剂及生物制剂等,在原场所进行生物修复。但生物修复有着明显局限性,主要有修复周期较长、受不可控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腐败分解可能会重新污染水体等问题。底泥原位化学修复是对污染底泥最为有效的修复方法,其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沉淀、聚合等反应,使污染物从底泥中分离或转化为低污染或无污染状态,但如何选择适当的修复剂以及合适的用量非常重要,否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污染河道底泥治理困难的不足,提供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40~50%铁改性硅藻土10~20%铁镍水滑石10~20%二氧化锰10~2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50%铁改性硅藻土20%铁镍水滑石20%二氧化锰10%。所述铁改性硅藻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制得。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铁改性硅藻土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硅藻土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mg/L的FeCl2溶液中,以质量比计,固液比为1:5~1:10(即,硅藻土粉末与FeCl2溶液的质量比为1:5~1:10),搅拌3~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经去离子水洗、干燥得到所述铁改性硅藻土;所述铁镍水滑石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制得。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铁镍水滑石由以下方法制得:将NiCl2溶解到水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2mol/L的氯化镍水溶液,将FeCl3溶解到水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2mol/L的氯化铁水溶液,将氯化镍水溶液和氯化铁水溶液混合,保持Ni和Fe的摩尔比为2~4,在70~80℃的恒温水浴中向其中滴入NaOH溶液,保持pH值为12~13,反应2~3h,老化12~24h,分离得到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洗后干燥,得到所述铁镍水滑石。上述硅藻土粉末通常为市售硅藻土粉末。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过氧化钙、铁改性硅藻土、铁镍水滑石和二氧化锰混合球磨20~40min,并过20~30目筛,得到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40~50%,铁改性硅藻土10~20%,铁镍水滑石10~20%,二氧化锰10~2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50%,铁改性硅藻土20%,铁镍水滑石20%,二氧化锰10%。所述铁改性硅藻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制得。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铁改性硅藻土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硅藻土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mg/L的FeCl2溶液中,以质量比计,固液比为1:5~1:10(即,硅藻土粉末与FeCl2溶液的质量比为1:5~1:10),搅拌3~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经去离子水洗、干燥得到所述铁改性硅藻土;所述铁镍水滑石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制得。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铁镍水滑石由以下方法制得:将NiCl2溶解到水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2mol/L的氯化镍水溶液,将FeCl3溶解到水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2mol/L的氯化铁水溶液,将氯化镍水溶液和氯化铁水溶液混合,保持Ni和Fe的摩尔比为2~4,在70~80℃的恒温水浴中向其中滴入NaOH溶液,保持pH值为12~13,反应2~3h,老化12~24h,分离得到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洗后干燥,得到所述铁镍水滑石。上述硅藻土粉末通常为市售硅藻土粉末。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在于提供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的应用:按照150~250g修复剂/m2污染河道底泥,将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铺洒在污染河道底泥表面进行底泥修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的应用:按照200g修复剂/m2污染河道底泥,将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铺洒在污染河道底泥表面进行底泥修复。本专利技术中,将过氧化钙、铁改性硅藻土、铁镍水滑石和二氧化锰混合作为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其中,硅藻土是一种生物化学沉积岩,由硅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淡黄色或浅灰色,质地软而轻,可轻易的磨成粉末;密度低、多孔隙、有粗糙感,有极强的吸水性。烘箱干燥的硅藻土的典型的化学组成为80~90%的二氧化硅,用2~4%的氧化铝和0.5至2%的铁氧化物。铁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其特征在于,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 40~50%铁改性硅藻土 10~20%铁镍水滑石 10~20%二氧化锰 10~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其特征在于,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40~50%铁改性硅藻土10~20%铁镍水滑石10~20%二氧化锰10~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其特征在于,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50%铁改性硅藻土20%铁镍水滑石20%二氧化锰1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改性硅藻土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硅藻土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mg/L的FeCl2溶液中,以质量比计,固液比为1:5~1:10,搅拌3~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经去离子水洗、干燥得到所述铁改性硅藻土;所述铁镍水滑石由以下方法制得:将NiCl2溶解到水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2mol/L的氯化镍水溶液,将FeCl3溶解到水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2mol/L的氯化铁水溶液,将氯化镍水溶液和氯化铁水溶液混合,保持Ni和Fe的摩尔比为2~4,在70~80℃的恒温水浴中向其中滴入NaOH溶液,保持pH值为12~13,反应2~3h,老化12~24h,分离得到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洗后干燥,得到所述铁镍水滑石。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过氧化钙、铁改性硅藻土、铁镍水滑石和二氧化锰混合球磨20~40min,并过20~30目筛,得到所述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理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改性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鲁祥张友军俞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红鹰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