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8526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0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及其制备方法,第一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一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第二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二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防水层10‑20重量份、阻燃层5‑25重量份、抗菌层6‑10重量份、第一透气层30‑40重量份、第二透气层30‑40重量份、弹性层10‑15重量份以及防紫外线层10‑12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共挤膜采用七层共挤结构,薄膜透明度高,防水性能好,薄膜强度比普通膜强度提高约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薄膜
,更具体地说涉及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薄膜的加工中将一种原料挤出到已制成的另一种薄膜上或将已制成的不同种类的薄膜相互黏合到一起而成为多层薄膜,这种产品称为复合膜。复合膜的材料大多数为塑料,但也可用纸、金属箔(通常为铝)或织物等。复合膜的基本要求就是层与层之间要有良好的黏接性以保证包装的整体力学性能。此外,复合膜多用于食品包装,在复合膜的加工中要使用黏合剂,其溶剂的选择和黏接工艺等都要满足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共挤膜具有复合膜的大部分特征,但有一点区别,即共挤膜的所有层都是在同一时间一齐挤出成型的,因此不会有铝箔、纸等其他非塑料材料。其产品材料的组合形式相对较少,适用范围也较小,但由于层与层之间是靠热熔结合而无需黏合剂,因此对食品包装共挤膜的卫生安全性要相对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的共挤膜大部分采用三层共挤的结构,薄膜强度较差,提供了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及其制备方法,该共挤膜采用七层共挤结构,薄膜透明度高,防水性能好,薄膜强度比普通膜强度提高约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包括防水层、阻燃层、抗菌层、第一透气层、第二透气层、弹性层以及防紫外线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防紫外线层外侧,在所述防水层上设置有防水加固槽,所述防水加固槽包括凹槽、横向加固件以及纵向加固件,所述凹槽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防水层内侧,在各个所述凹槽内底部设置有所述纵向加固件,所述纵向加固件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在各个所述凹槽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横向加固件,所述横向加固件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长度的一半,所述防水层通过所述防水加固槽与所述防紫外线层紧密相连,所述防紫外线层内侧设置有所述阻燃层,在所述阻燃层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透气层,所述阻燃层上均匀的设置有阻燃加固部件,所述阻燃加固部件包括阻燃纵向部件、第一阻燃横向部件以及第二阻燃横向部件,所述阻燃纵向部件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阻燃层内侧,在各个所述阻燃纵向部件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阻燃横向部件,在各个所述阻燃纵向部件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阻燃横向部件,所述第二阻燃横向部件高于所述第一阻燃横向部件,所述阻燃层通过所述阻燃加固部件与所述第一透气层相连,所述第一透气层内侧设置有所述弹性层,所述弹性层采用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材料层复合而成的材料构成,所述弹性层用于缓冲外界的冲击对薄膜的损坏,所述弹性层内侧设置有所述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采用聚乙烯树脂链接分子组装的抗菌母料组成,在所述抗菌层内侧设置有抗菌加固槽,所述抗菌加固槽包括抗菌凹槽、抗菌横向加固件以及抗菌纵向加固件,所述抗菌凹槽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抗菌层内侧,在各个所述抗菌凹槽内底部设置有所述抗菌纵向加固件,所述抗菌纵向加固件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抗菌凹槽的深度,在各个所述抗菌凹槽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抗菌横向加固件,所述抗菌横向加固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抗菌凹槽长度的一半,所述抗菌层通过所述抗菌加固槽与所述第二透气层相连;所述第一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一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所述第二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二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所述防水层10-20重量份、所述阻燃层5-25重量份、所述抗菌层6-10重量份、所述第一透气层30-40重量份、所述第二透气层30-40重量份、所述弹性层10-15重量份以及所述防紫外线层10-12重量份。所述第一透气层中聚乙烯75重量份,增韧剂12重量份,成核剂15重量份。所述第二透气层中聚乙烯75重量份,增韧剂14重量份,成核剂16重量份。所述防水层12重量份、所述阻燃层20重量份、所述抗菌层8重量份、所述第一透气层35重量份、所述第二透气层35重量份、所述弹性层13重量份以及所述防紫外线层12重量份。高强度的聚乙烯共挤膜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步骤1,第一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一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步骤2,第二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二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步骤3,按照防水层10-20重量份、阻燃层5-25重量份、抗菌层6-10重量份、第一透气层30-40重量份、第二透气层30-40重量份、弹性层10-15重量份以及防紫外线层10-12重量份分数配比进行配制;步骤4,将上述各部分组成预混料,将预混料由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加入,经熔融挤出,水冷,切粒,烘干得到高强度的聚乙烯共挤膜。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设定温度为:一区:160-180℃,二区:170-190℃,三区:175-195℃,四区:180-200℃,五区:180-200℃,六区:180-200℃,七区:180-200℃,八区:180-200℃,机头:170-190℃;螺杆转速:100-300rp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防水层的设置使得该共挤膜具有很好地防水效果,在防水层之内设置有防紫外线层,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内部膜的损坏,阻燃层的设置使得在外界环境发生火灾时,能够通过阻燃层的作用以保证膜内部所放置的物体不会被损坏,抗菌层能够防止外界的细菌对内部放置物体的破坏,弹性层保证了在受到大力冲击时,该共挤膜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防水加固槽以及抗菌加固槽均采用凹槽与纵向加固和横向加固共同作用的方式,来对两层膜之间进行加固作用,使得两层膜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地防止了外层膜在外界长时间的侵蚀下脱落,从而导致失效的情况发生;阻燃加固部件的设置,使得阻燃层能够更加牢固的与两侧的膜进行连接,通过第一阻燃横向部件与第二阻燃横向部件的设置,对阻燃层进行了双重的加固保护,以保证阻燃层在真正需要时起到阻燃的作用,而不会脱落,导致阻燃失效,薄膜透明度高,防水性能好,薄膜强度比普通膜强度提高约25%。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防水加固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阻燃加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防水层,2为防紫外线层,3为阻燃层,4为第一透气层,5为弹性层,6为抗菌层,7为第二透气层,8为防水加固槽,9为阻燃加固部件,10为抗菌加固槽,11为凹槽,12为横向加固件,13为纵向加固件,14为阻燃纵向部件,15为第一阻燃横向部件,16为第二阻燃横向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1为防水层,2为防紫外线层,3为阻燃层,4为第一透气层,5为弹性层,6为抗菌层,7为第二透气层,8为防水加固槽,9为阻燃加固部件,10为抗菌加固槽,11为凹槽,12为横向加固件,13为纵向加固件,14为阻燃纵向部件,15为第一阻燃横向部件,16为第二阻燃横向部件。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包括防水层、防紫外线层、阻燃层、第一透气层、弹性层、抗菌层以及第二透气层,防水层设置在防紫外线层外侧,在防水层上设置有防水加固槽,防水加固槽包括凹槽、横向加固件以及纵向加固件,凹槽均匀的设置在防水层内侧,在各个凹槽内底部设置有纵向加固件,纵向加固件的高度大于等于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层、阻燃层、抗菌层、第一透气层、第二透气层、弹性层以及防紫外线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防紫外线层外侧,在所述防水层上设置有防水加固槽,所述防水加固槽包括凹槽、横向加固件以及纵向加固件,所述凹槽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防水层内侧,在各个所述凹槽内底部设置有所述纵向加固件,所述纵向加固件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在各个所述凹槽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横向加固件,所述横向加固件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长度的一半,所述防水层通过所述防水加固槽与所述防紫外线层紧密相连,所述防紫外线层内侧设置有所述阻燃层,在所述阻燃层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透气层,所述阻燃层上均匀的设置有阻燃加固部件,所述阻燃加固部件包括阻燃纵向部件、第一阻燃横向部件以及第二阻燃横向部件,所述阻燃纵向部件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阻燃层内侧,在各个所述阻燃纵向部件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阻燃横向部件,在各个所述阻燃纵向部件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阻燃横向部件,所述第二阻燃横向部件高于所述第一阻燃横向部件,所述阻燃层通过所述阻燃加固部件与所述第一透气层相连,所述第一透气层内侧设置有所述弹性层,所述弹性层采用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材料层复合而成的材料构成,所述弹性层用于缓冲外界的冲击对薄膜的损坏,所述弹性层内侧设置有所述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采用聚乙烯树脂链接分子组装的抗菌母料组成,在所述抗菌层内侧设置有抗菌加固槽,所述抗菌加固槽包括抗菌凹槽、抗菌横向加固件以及抗菌纵向加固件,所述抗菌凹槽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抗菌层内侧,在各个所述抗菌凹槽内底部设置有所述抗菌纵向加固件,所述抗菌纵向加固件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抗菌凹槽的深度,在各个所述抗菌凹槽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抗菌横向加固件,所述抗菌横向加固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抗菌凹槽长度的一半,所述抗菌层通过所述抗菌加固槽与所述第二透气层相连;所述第一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一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所述第二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二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所述防水层10‑20重量份、所述阻燃层5‑25重量份、所述抗菌层6‑10重量份、所述第一透气层30‑40重量份、所述第二透气层30‑40重量份、所述弹性层10‑15重量份以及所述防紫外线层10‑12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聚乙烯共挤膜的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层、阻燃层、抗菌层、第一透气层、第二透气层、弹性层以及防紫外线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防紫外线层外侧,在所述防水层上设置有防水加固槽,所述防水加固槽包括凹槽、横向加固件以及纵向加固件,所述凹槽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防水层内侧,在各个所述凹槽内底部设置有所述纵向加固件,所述纵向加固件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在各个所述凹槽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横向加固件,所述横向加固件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长度的一半,所述防水层通过所述防水加固槽与所述防紫外线层紧密相连,所述防紫外线层内侧设置有所述阻燃层,在所述阻燃层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透气层,所述阻燃层上均匀的设置有阻燃加固部件,所述阻燃加固部件包括阻燃纵向部件、第一阻燃横向部件以及第二阻燃横向部件,所述阻燃纵向部件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阻燃层内侧,在各个所述阻燃纵向部件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阻燃横向部件,在各个所述阻燃纵向部件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阻燃横向部件,所述第二阻燃横向部件高于所述第一阻燃横向部件,所述阻燃层通过所述阻燃加固部件与所述第一透气层相连,所述第一透气层内侧设置有所述弹性层,所述弹性层采用聚烯烃弹性体与聚乙烯材料层复合而成的材料构成,所述弹性层用于缓冲外界的冲击对薄膜的损坏,所述弹性层内侧设置有所述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采用聚乙烯树脂链接分子组装的抗菌母料组成,在所述抗菌层内侧设置有抗菌加固槽,所述抗菌加固槽包括抗菌凹槽、抗菌横向加固件以及抗菌纵向加固件,所述抗菌凹槽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抗菌层内侧,在各个所述抗菌凹槽内底部设置有所述抗菌纵向加固件,所述抗菌纵向加固件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抗菌凹槽的深度,在各个所述抗菌凹槽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抗菌横向加固件,所述抗菌横向加固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抗菌凹槽长度的一半,所述抗菌层通过所述抗菌加固槽与所述第二透气层相连;所述第一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一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份,增韧剂10-15重量份,成核剂5-20重量份;所述第二透气层采用聚乙烯结构,第二透气层中聚乙烯70-80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