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包括与上模座固定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铰接的旋转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的压合刀块、与下模座固定的驱动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的从动轴,所述压合刀块、所述从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从动轴铰接的滚轴,所述从动轴与所述旋转件枢转连接,所述上模座下行时,所述滚轴与所述驱动件抵压接触,所述旋转件旋转并驱动所述压合刀块实施压合操作。该旋转压合机构的摩擦力及噪音较小,延长机构寿命,减少维修保养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蓬勃发展,车型更迭的日益渐快,汽车造型越来越新颖,汽车外覆盖件的分界线不同于常规,造成部分总成件的压合角度较小,采用常规垂直压合机构,容易造成外板件变形,导致外板包边处出现双棱线及内板、外板压合不实等缺陷,使总成件无法满足相关面品要求。因此通常采用旋转压合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示出了一种现有用于汽车钣金件冲压小角度旋转压合机构模具。该模具包括压合刀块、旋转机构、驱动机构和回程复位机构。 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支撑架13’、旋转轴11’和杠板3’,杠板3’通过旋转轴11’连接在旋转支撑架13’上,压合刀块设在杠板3’的一端部上,杠板3’设有用于限位的限位墩死块14’和角度限位块15’。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板16’和驱动板17’,驱动板17’设在支撑板16’上,驱动板17’与杠板3’一端部相对应。杠板3’上对应驱动板17’位置处设有驱动块1’,驱动块1’设在驱动块固定板2’上的轨道中,旋转轴11’与安装在旋转支撑架中的旋转导套12’旋转配合,并通过限位挡板10’对旋转轴11’进行防转限位,压合刀块设在杠板的一端部上。 回程复位机构包括回程固定板4’、弹簧5’、回程驱动头6’和限位套7’,回程固定板4’设在上模本体上,回程驱动头6’与杠板3’另一端部上的挡板8’相对应。其中,在杠板3’回程复位过程中,挡板8’与回程驱动头冲击,挡板8’需进行热处理,进行加强,为节省成本,挡板面积稍大于回程驱动头的面积,挡板8’设置在杠板3’上的安装板9’上。 <br>具体工作过程:上模带动整体旋转机构向下运动,驱动块向下运动与下模 上的驱动机构的驱动板相接触,驱动块受到驱动板的阻力作用,迫使杠板开始绕旋转轴进行旋转,改变原运动轨迹,直至旋转机构中的杠板转动到与限位墩死块完全贴合后,表示杠板上压合刀块对板件压合工作到底,旋转压合结束。 上述模具存在如下缺点:驱动块向下运动与下模上的驱动机构的驱动板相接触,驱动过程为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噪音大,缩短机构寿命,增加维修保养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驱动过程摩擦力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其摩擦力及噪音较小,延长机构寿命,减少维修保养费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包括与上模座固定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铰接的旋转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的压合刀块、与下模座固定的驱动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的从动轴,所述压合刀块、所述从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还包括与所述从动轴铰接的滚轴,所述从动轴与所述旋转件枢转连接,所述上模座下行时,所述滚轴与所述驱动件抵压接触,所述旋转件旋转并驱动所述压合刀块实施压合操作。 可选择的,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与所述旋转件固定的第一连接座、与所述上模座铰接的第二连接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上模座下行时,所述复位弹簧压缩,所述上模座上行时,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带动所述旋转件复位。 可选择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复位弹簧。 可选择的,所述旋转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所述上模座下行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模座接触进行限位;所述上模座上行,所述旋转件回复至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三连接座接触进行限位。 可选择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滑动配合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导滑板,所述导滑板用于与所述从动轴接触。 可选择的,所述滚轴与所述从动轴之间设有导套,所述滚轴的端面设有对所述导套施以轴向限位的防脱块。 可选择的,所述导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套的端面具有间距。 可选择的,所述从动轴与所述旋转件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从动轴与所述旋转轴通过防转块固定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旋转压合机构,上模座下行靠近下模座时,旋转件受驱动件抵压,旋转件绕驱动轴做旋转运动,压合刀块以驱动轴为支点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压合,与驱动件接触的一端采用滚轴,将现有结构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摩擦力及噪音较小,延长机构寿命,减少维修保养费用;同时节省模具空间,降低模具调试强度、模具工装开发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旋转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旋转压合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压合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轴,2-旋转件,21-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3-压合刀块,4-驱动件,41-安装支架,42-支撑座,43-导滑板,5-从动轴,51-滚轴,6-复位结构,61-第一连接座,62-第二连接座,63-复位弹簧,64-导向杆,7-导套,71-防脱块,72-防转块,8-驱动安装座,9-导套安装块,100-旋转压合机构,101-压料机构,102-上模座,103-包边机构,104-下模座,105-预弯机构,1’-驱动块,2’-驱动块固定板,3’-杠板,4’-回程固定板,5’-弹簧,6’- 回程驱动头,7’-限位套,8’-挡板,9’-安装板,10’-限位挡板,11’-旋转轴,12’-旋转导套,13’-旋转支撑架,14’-限位墩死块,15’-角度限位块,16’-支撑板,17’-驱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4所示,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包括与上模座固定的驱动轴1、与驱动轴1铰接的旋转件2、与旋转件2固定的压合刀块3、与下模座固定的驱动件4、与旋转件2固定连接的从动轴5,压合刀块3、从动轴5分别位于驱动轴1的两侧,还包括与从动轴5铰接的滚轴51,从动轴5与旋转件2旋转连接,上模座下行时,滚轴51与驱动件4抵压接触,旋转件2旋转并驱动压合刀块3实施压合操作。上模座下行靠近下模座时,旋转件2受驱动件4抵压,旋转件2绕驱动轴1做旋转运动,压合刀块3以驱动轴1为支点做旋转运动进而实现压合,与驱动件4接触的一端采用滚轴51,将现有结构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摩擦力及噪音较小,延长机构寿命,减少维修保养费用;同时节省模具空间,降低模具调试强度、模具工装开发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6所示,旋转压合机构还需设置复位结构6来实现旋转件2的复位,复位结构6可以是弹性储能元件,如弹簧,也可以是驱动结构如液压缸、气缸等。优选的,还包括复位结构6,复位结构6包括与旋转件2固定的第一连接座61、与上模座铰接的第二连接座62、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61和第二连接座62连接的复位弹簧63,上模座下行时,复位弹簧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包括与上模座固定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铰接的旋转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的压合刀块、与下模座固定的驱动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的从动轴,所述压合刀块、所述从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从动轴铰接的滚轴,所述从动轴与所述旋转件枢转连接,所述上模座下行时,所述滚轴与所述驱动件抵压接触,所述旋转件旋转并驱动所述压合刀块实施压合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包括与上模座固定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铰接的旋转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的压合刀块、与下模座固定的驱动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的从动轴,所述压合刀块、所述从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从动轴铰接的滚轴,所述从动轴与所述旋转件枢转连接,所述上模座下行时,所述滚轴与所述驱动件抵压接触,所述旋转件旋转并驱动所述压合刀块实施压合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与所述旋转件固定的第一连接座、与所述上模座铰接的第二连接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上模座下行时,所述复位弹簧压缩,所述上模座上行时,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带动所述旋转件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旋转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申,刘春雨,陈世涛,阮林凡,赖荣胜,刘明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