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7903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负温的系数热敏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该工艺实现了Φ90mm的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陶瓷的均匀无开裂微波烧结。它采用氧化物混合球磨法制备锰-镍-铁氧化物负温的系数热敏材料粉体生坯,与共沉淀法制备的粉体生坯相比,大大降低了元件的生产成本。烧结时间缩短了80%,节约能源,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经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烧结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均匀、致密,制备的高精度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阻值在1%以内的成品率达到25%~45%,在2%以内的成品率达到45%~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MnNiFeO)负温度系数(NTC)热敏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利用微波烧结大尺寸电子陶瓷的报道很少,尤其是国内在大尺寸热敏陶瓷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本专利技术采用新的大尺寸氧化物电子陶瓷微波烧结专用保温体,首次成功地对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MnNiFeO)负温度系数(NTC)Φ90mm热敏陶瓷进行了无开裂微波烧结,成瓷良好,解决了氧化物混合法制备的NTC生坯常规烧结无法成瓷的困难。NTC热敏陶瓷生产工艺目前均采用常规烧结,常规烧结工艺费时(36小时)、生坯直径Φ50mm,如将生坯直径增大所得热敏元件的径向分布一致性差,成品率下降。另外,NTC热敏粉体一般由共沉淀法制备而来,其成本较氧化物混合球磨法高,但常规烧结大尺寸样品所需温度很高,常用的烧结炉无法进行有效烧结,高温烧结炉的制造费用很高,能耗大。而且,常规烧结方法由于是通过热传导由外向内对生坯进行加热,生坯尺寸过大造成了对样品的梯度式加热,内外温度梯度造成样品开裂及成瓷很不均匀。本专利技术以中国专利ZL97117256.0和ZL01124430.5为基础,针对大尺寸生坯烧结的要求,对保温体系和烧结工艺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改进。由于微波炉腔体容积有限,将专利ZL97117256.0的三层保温体系,革新改造为两层,即去掉了中间的Al2O3刚玉保温体,将外层的Al2O3纤维保温体高度降低。为了适应大尺寸样品微波烧结的吸波特点,并考虑到大型保温体的机械强度问题,重新设计了内层的MgAl2O4-LaCrO3型保温体的尺寸与材料配比。在原有的小型MgAl2O4-LaCrO3型保温体(Φ95mm)的设计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大型MgAl2O4-LaCrO3型保温体(Φ150mm)。经过实验的检验,制造出的保温体及保温体系有良好的辅助升温、保温的效果,适用于大尺寸NTC热敏陶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研制的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NTC)热敏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实现了Φ90mm的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MnNiFeO)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陶瓷的均匀无开裂微波烧结。它采用氧化物混合球磨法制备锰-镍-铁氧化物负温的系数热敏材料粉体生坯,与共沉淀法制备的粉体生坯相比,大大降低了元件的生产成本。烧结时间缩短了80%,节约能源,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经本专利技术方法烧结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均匀、致密,制备的高精度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阻值在1%以内的成品率达到25%~45%,在2%以内的成品率达到45%~6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按下列步骤进行a、首先配制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材料;选用市售分析纯摩尔比百分比氧化锰30-50%,氧化镍15-25%,氧化铁35-45%作为原材料;b、将配制好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原材料用氧化物混合球磨法研磨3-4小时,在500-700℃预烧1-2h,再研磨3-4小时将粉体材料磨细;将粉体压制成Φ90mm的柱体后进行冷等静压,压强为2.0~3.5L/cm2,即可得到粉体生坯;c、将生坯放入保温体2中,然后将Al2O3纤维保温体1、大型MgAl2O4-LaCrO3型保温体2、生坯3、NiCrAl合金管屏蔽微波双铂铑热电偶4整体放入2.45GHz多模式反应腔微波烧结装置内,在低于3.5Kw的功率下进行烧结;烧结流程为,升温程序为5~15℃/min可调,升到1150℃-1250℃,恒温25-40分钟,降温阶段在950℃-1000℃时,恒温5-10分钟,然后8℃-10℃/min降温至700℃关闭微波源自然冷却,即得无开裂均匀致密的大尺寸Φ90mm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d、在烧结中,采用NiCrAl合金管屏蔽微波双铂铑热电偶测温,计算机采集温度数值。在步骤c中可以通过调节升温速率来调节材料常数B值。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实现了氧化物混合法制备的大尺寸锰-镍-铁氧化物(MnNiFeO)负温度系数(NTC)Φ90mm热敏材料粉体生坯的无开裂均匀微波烧结,解决了常规烧结法材料成瓷困难且均匀性和一致性差的难题,提高了元件产量。由于微波烧结是整体加热,微波穿透样品使之自身加热,所以可以将大的生坯烧透,保证了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热敏电阻元件的阻值和B值一致性很好。采用氧化物混合球磨法制备锰-镍-铁氧化物(MnNiFeO)负温度系数(NTC)热敏材料粉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元件的经济效益。2)、将常规烧结工艺的36小时缩短到微波烧结工艺的6小时,该工艺具有节能省时的优势,并大幅度缩短了工艺生产周期,从而提高NTC元件的生产效率。3)、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元件阻值在1%以内的成品率达到25%~45%,在2%以内的成品率达到45%~60%,实现了氧化物混合球磨法制备锰-镍-铁氧化物(MnNiFeO)负温度系数(NTC)热敏材料元件的高精度元件成品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附图说明参见附1为本专利技术样品的放置及保温体结构示意中(1)为带上下盖板的圆筒状Al2O3纤维保温体;(2)为中国专利ZL97117256.0基础上改造的大型MgAl2O4-LaCrO3型保温体(Φ150mm);(3)为被烧结的MnNiFeO型NTC热敏材料生坯样品;(4)为采用NiCrAl合金管屏蔽微波的双铂铑热电偶。图2为烧结曲线示意中1为升温阶段;2为高温阶段;3为控制功率降温;4为降温段恒温;5自然降温。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a、首先配制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材料;选用市售分析纯摩尔比百分比氧化锰30%,氧化镍25%,氧化铁45%作为原材料;b、将配制好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原材料用氧化物混合球磨法研磨3小时,在500℃预烧1h,再研磨3小时将粉体材料磨细;将粉体压制成Φ90mm的柱体后进行冷等静压,压强为2.0L/cm2,即可得到粉体生坯;c、将粉体生坯放入保温体2中,然后将Al2O3纤维保温体1、大型MgAl2O4-LaCrO3型保温体2、生坯3、NiCrAl合金管屏蔽微波双铂铑热电偶4整体放入2.45GHz多模式反应腔微波烧结装置内,在低于3.5Kw的功率下进行烧结;烧结流程为,升温程序为5℃/min可调,升到1150℃,恒温25分钟,降温阶段在950℃时,恒温5分钟,然后8℃/min降温至700℃关闭微波源自然冷却,即得无开裂均匀致密的大尺寸Φ90mm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成瓷密度为5.02g/cm3,材料常数B值为3400±0.3%且一致性良好的热敏电阻陶瓷材料;d、在烧结中,采用NiCrAl合金管屏蔽微波双铂铑热电偶测温,计算机采集温度数值。在步骤c中可以通过调节升温速率来调节材料常数B值。制成的NTC热敏电阻元件阻值在1%以内的成品率达到25%~45%,在2%以内的成品率达到45%~60%。实施例2a、首先配制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材料;选用市售分析纯摩尔比百分比氧化锰40%,氧化镍20%,氧化铁40%作为原材料;b、将配制好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原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尺寸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按列步骤进行:    a、首先配制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材料;    选用市售分析纯摩尔百分比:氧化锰30-50%,氧化镍15-25%,氧化铁35-45%作为原材料;    b、将配制好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原材料用氧化物混合球磨法研磨3-4小时,在500-700℃预烧1-2h,再研磨3-4小时将粉体材料磨细;将粉体压制成Φ90mm的柱体后进行冷等静压,压强为2.0~3.5L/cm↑[2],即可得到粉体生坯;    c、将粉体生坯放入保温体2中,然后将Al↓[2]O↓[3]纤维保温体1、大型MgAl↓[2]O↓[4]-LaCrO↓[3]型保温体2、生坯3、NiCrAl合金管屏蔽微波双铂铑热电偶4整体放入2.45GHz多模式反应腔微波烧结装置内,在低于3.5Kw的功率下进行烧结;烧结流程为,升温程序为5~15℃/min可调,升到1150℃-1250℃,恒温25-40分钟,降温阶段在950℃-1000℃时,恒温5-10分钟,然后8℃-10℃/min降温至700℃关闭微波源自然冷却,即得无开裂均匀致密的大尺寸Φ90mm的锰-镍-铁氧化物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    d、在烧结中,采用NiCrAl合金管屏蔽微波双铂铑热电偶测温,计算机采集温度数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青常爱民康健任瑞霞马红岩庄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