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热压合成致密Ti*SiC*-Al*O*复合块体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724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铝为助剂,原位热压合成致密Ti↓[3]SiC↓[2]-Al↓[2]O↓[3]复合块体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以Ti、TiC、Si、TiO↓[2]、Al为原料,将此五种原料按摩尔比Ti∶TiC∶Si∶TiO↓[2]∶Al=0.38~0.4∶2∶1∶0.5~0.6∶0.93~1.03混合均匀,装入石墨模具后,置于热压烧结炉内,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热压烧结,以20-6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50~1450℃,在20~80MPa的轴向压力下保温60~120分钟即制得致密Ti↓[3]SiC↓[2]-Al↓[2]O↓[3]复合块体材料。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dense Ti*SiC*-Al*O* composite block material by in-situ hot press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using aluminum as additives, in situ synthesis of compact Ti: 3 SiC: 2 Al: 2 O: 3 composite block material metho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Ti, TiC, Si, TiO: 2, Al as raw materials, the five kinds of raw materials molar of Ti: TiC: Si: TiO: 2: Al = 0.38 to 0.4: 2: 1: 0.5 to 0.6: 0.93 to 1.03 mixed into graphite mould, placed in hot pressing sintering furnace for sintering in argon atmosphere, at 20 - 60 DEG C / min heating rate rose to 1350 to 1450 DEG C, in 20 ~ 80MPa under axial pressure holding for 60 ~ 120 minutes to obtain dense Ti down 3 SiC: 2 Al: 2: O 3 composite block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碳化硅钛(Ti3SiC2)-三氧化二铝(Al2O3)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以铝热反应原位热压合成致密碳化硅钛-三氧化二铝复合块体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碳化硅钛(Ti3SiC2)是一种优秀的高温结构和功能材料,它具有像金属一样的导电性、导热性、高温塑性和可加工性,又具有像陶瓷一样的高强度、低密度、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等特点。Jeitschko W,and Nowotny H.以TiH2、Si和石墨为原料,在2000℃下进行化学反应合成了Ti3SiC2。Nickl J J,SchweitzerK K,Luxenberg P和Racault C,Langlais F,Bernard C..分别用SiCl4、TiCl4、CCl4、H2和TiCl4、SiCl4、CH4、H2为原料,用气相沉积法制备了Ti3SiC2薄膜。PampuchR,Lis J,Stobierski L,et al.以Ti、Si和碳黑为原料,通过自蔓延高温反应合成Ti3SiC2,反应产物中存在大量的杂质相。Arunajatesan S,Carim A以Ti、Si和碳黑为原料,用电弧熔化法和后退火处理制备Ti3SiC2块体材料,但反应产物杂质含量高,反应温度不易精确控制。Barsoum M W,El-Raghy T采用热等静压工艺,以Ti、SiC和石墨为原料,制备了致密的单相Ti3SiC2块体材料。Zhou Y C,Sun ZM and Yu B H.以Ti、Si和石墨为原料,并加入重量为4%的NaF作反应助剂,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Ti3SiC2块体材料,产物中含有大量的TiC。Gao N F,Lib J T,Zhange D,Miyamoto Y.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新工艺,以Ti、Si和TiC为原料,得到了纯度达98%的Ti3SiC2块体材料,但是在常温下Ti3SiC2块的显微硬度约为4Gpa,使其应用受到限制。Al2O3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及熔点,对于Ti3SiC2材料是一种较好的增强相,因此在Ti3SiC2中引入Al2O3颗粒将有助于改善Ti3SiC2材料的性能,获得兼具两者优点的复合材料。现有的制备Ti3SiC2-Al2O3复合材料的方法都是采用外掺Al2O3颗粒粉末的方法,王红洁,金志浩,宫本钦生采用放电等离子(SPS)外掺Al2O3粉成功制备了Ti3SiC2-Al2O3复合材料,但是烧结产物由于烧结温度过高导致Al2O3的团聚和部分烧结,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随着Al2O3粉的体积分数的增加,烧结产物中Ti3SiC2的相对含量下降,这主要是由于Al2O3存在于晶界,抑制了Ti、Si和TiC的化学反应,对材料的各项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原位热压合成致密Ti3SiC2-Al2O3块体材料的方法。实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原位热压合成致密Ti3SiC2-Al2O3复合块体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Ti粉,TiC粉,Si粉,TiO2和Al粉为原料,将该五种原料按摩尔比为Ti∶TiC∶Si∶TiO2∶Al=0.38~0.4∶2∶1∶0.5~0.6∶0.93~1.03混合均匀,装入石墨模具后,置于热压烧结炉内,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热压烧结,以20-6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50~1450℃,在20~80MPa的轴向压力下保温60~120分钟。本专利技术中所用原料均为市购试剂品。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是利用一种原位反应制备Ti3SiC2-Al2O3材料。由于Al的熔点低,在较低温度下,Al会熔化并和Si一起形成的Al-Si液相合金,促进的反应合成,Ti3SiC2-Al2O3材料中Al2O3由TiO2和Al通过铝热反应原位生成,由Archimedes法测得Ti3SiC2-Al2O3块体材料的致密度达到99%。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掺加少量的铝抑制Ti-Si化合物的生成,TiC取代元素单质粉Ti和C可以减少反应产物中TiC的含量,更为重要的是利用铝热反应原位合成的Ti3SiC2-Al2O3复合材料结构致密,无界面污染。整个制备过程选用的原材料简单,充分利用了原位反应优点和热压烧结工艺的特点,合成性能优异的Ti3SiC2-Al2O3块体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反应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将原料粉末按摩尔比为Ti∶TiC∶Si∶TiO2∶Al=0.38∶2∶1∶05∶0.93混合均匀,放入石墨模具中,在热压烧结炉内,氩气保护中进行烧结。升温速度为20℃/min,烧结温度为1350℃,压力为30MPa,保温60分钟。块体材料的致密度为99%,Ti3SiC2含量为90%。在INSTRON-1195万能力学实验机上测得,材料的抗压强度≥750MPa,三点弯曲强度σb≥470MPa,KIC≥5MPa·m1/2。实施例2将原料粉末按摩尔比为Ti∶TiC∶Si∶TiO2∶Al=0.4∶2∶1∶0.6∶1.03混合均匀,放入石墨模具中,在热压烧结炉内,氩气保护中进行烧结。升温速度为20℃/min,烧结温度为1450℃,压力为30MPa,保温120分钟。块体材料的致密度为99%,Ti3SiC2含量为90%。在INSTRON-1195万能力学实验机上测得,材料的抗压强度≥750MPa,三点弯曲强度σb≥470MPa,KIC≥5MPa·m1/2。权利要求1.一种原位热压合成致密Ti3SiC2-Al2O3复合块体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Ti粉,TiC粉,Si粉,TiO2和Al粉为原料,将该五种原料按摩尔比为Ti∶TiC∶Si∶TiO2∶Al=0.38~0.4∶2∶1∶0.5~0.6∶0.93~1.03混合均匀,装入石墨模具后,置于热压烧结炉内,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热压烧结,以20-6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50~1450℃,在20~80MPa的轴向压力下保温60~120分钟。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铝为助剂,原位热压合成致密Ti文档编号C04B35/565GK1654425SQ20051001814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梅炳初, 朱教群, 赵莉, 周卫兵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热压合成致密Ti↓[3]SiC↓[2]-Al↓[2]O↓[3]复合块体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Ti粉,TiC粉,Si粉,TiO↓[2]和Al粉为原料,将该五种原料按摩尔比为Ti∶TiC∶Si∶TiO↓[2]∶Al=0.38~0.4∶2∶1∶0.5~0.6∶0.93~1.03混合均匀,装入石墨模具后,置于热压烧结炉内,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热压烧结,以20-6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350~1450℃,在20~80MPa的轴向压力下保温60~120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炳初朱教群赵莉周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