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6875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获得瓢虫卵、饲养幼期瓢虫、收集瓢虫蛹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持续获得发育状况相对一致的瓢虫卵,采用材料来源方便的单面瓦楞纸板制作化蛹圈,制作方法简便,蛹收集操作过程简便;较之现有技术而言,实现了日本刀角瓢虫高效、快速、大批量繁殖,具有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天敌昆虫的繁殖及利用是害虫可持续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室内大量繁殖天敌昆虫,进行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是代替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日本刀角瓢虫是烟粉虱重要的本地捕食性天敌,可捕食烟粉虱卵、各龄若虫,也可捕食烟粉虱成虫,而且瓢虫成虫嗜食烟粉虱卵,因此能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种群数量增长,也有利于将烟粉虱控制在猖獗为害之前,这在生物防治上具有特殊意义。与国外引进天敌瓢虫相比,该瓢虫对我国华南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该瓢虫捕食量大(对烟粉虱卵的日捕食量高达700多粒),成虫飞翔、爬行迁移能力强,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世代繁殖周期较短,为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应用提供了可能。目前在日本刀角瓢虫室内饲养方面尚无系统的研究,大多是以采集田间日本刀角瓢虫为主,并在室内饲养以供短期内完成实验,缺乏对室内长期、稳定繁殖日本刀角瓢虫进行研究,更没有稳定的室内虫源,导致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应用无法实现,因此,急需建立一种室内大规模繁殖日本刀角瓢虫的方法。然而,在日本刀角瓢虫室内繁殖过程中,蛹的收集是制约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的一个重要障碍,因为日本刀角瓢虫老熟幼虫喜群集于老叶叶背、塑料盆钵边缘凹槽内、或养虫室内其他隐蔽角落处化蛹,较为分散,不易查找和收集。目前尚无有效进行日本刀角瓢虫蛹收集的相关方法,因此也无法实现室内大规模繁殖日本刀角瓢虫。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日本刀角瓢虫的化蛹习性,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采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化蛹圈,通过合理使用,不仅能有效收集瓢虫蛹,实现蛹的集中收集、成虫的集中羽化、交配和产卵、以及幼虫期的集中饲养,并能获得发育整齐的各虫态瓢虫,而且因单面瓦楞纸板容易获得,化蛹圈制作简便,可重复使用,蛹收集操作过程十分便利,可为日本刀角瓢虫相关生物学研究及人工大规模繁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高效适用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瓢虫卵:将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成虫饲养笼,收集产卵期瓢虫雌成虫在寄主叶片背面所产的瓢虫卵;b.饲养幼期瓢虫:将步骤a产有瓢虫卵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饲养室饲养;c.收集瓢虫蛹:当瓢虫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2天时,在寄主植株茎基部放置化蛹圈;当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的瓢虫雌成虫产卵期中每天更换感染有烟粉虱的寄主植株,可持续获得发育状况相对一致的瓢虫卵。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所述步骤b的幼期瓢虫的饲养时间为14~15d。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术语“瓦楞纸板(corrugatedfiberboard)”是指由一层或多层瓦楞纸粘合在若干层纸或纸板之间的复合纸板。单面瓦楞纸板是指由一层或两层纸板或纸,与一层瓦楞纸粘合而成的瓦楞纸板。有关单面瓦楞纸板的参数指标可参考《楞纸板国家标准GB/T6544-2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所述步骤c的化蛹圈为采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所述化蛹圈为使用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的单面瓦楞纸板制成;更优选地,所述化蛹圈为使用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的单面瓦楞纸板,沿寄主植株茎基部环绕,并固定成圆柱形的化蛹圈;更优选地,所述化蛹圈为使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的,环绕寄主植株3~4圈、高度6~7cm、内圈径3~4cm、外圈径6~8cm的圆柱形化蛹圈;最优选地,所述化蛹圈置于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在放置化蛹圈之前先在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垫一层保鲜膜。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所述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的获得方法为:取8~10片叶期的盆栽寄主植株,整理去除底部老叶仅保留4~5片完全展开叶后,移入烟粉虱饲养室,随后引入烟粉虱虫源株与待接虫寄主植物间隔摆放进行接虫饲养,摇动虫源株使烟粉虱成虫扩散飞落到待接虫寄主植株上(每天摇动1次),当寄主植株叶片上烟粉虱接虫量达到10~15头成虫/cm2时,移去虫源株,继续饲养1周后备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所选用的用于饲养瓢虫的昆虫为烟粉虱,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为茄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上述方法获得日本刀角瓢虫蛹,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日本刀角瓢虫蛹,在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中的用途。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所述方法为使用了如上述方法收集的日本刀角瓢虫蛹。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包括将上述方法获得的日本刀角瓢虫蛹,集中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3~4天后当发现有瓢虫成虫羽化时,在饲养笼中放置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新羽化的成虫会在寄主植株叶上取食、交配,经此喂养7~10天后,大部分成虫已经交配并度过产卵前期。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中,所述瓢虫成虫饲养笼为置于养虫室内,所述养虫室的环境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RH60%~65%、光周期为L14h/D10h。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所选用的用于饲养瓢虫的昆虫为烟粉虱,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为茄子。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的大规模繁殖方法,至少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日本刀角瓢虫的化蛹习性,采用材料来源方便的单面瓦楞纸板制作化蛹圈,制作方法简便,蛹收集操作过程简便,不仅能有效收集瓢虫蛹,实现了蛹的集中收集、成虫的集中羽化、交配和产卵、以及幼虫期的集中饲养的优点,而且可重复使用,克服了往常日本刀角瓢虫老熟幼虫喜群集于老叶叶背、塑料盆钵边缘凹槽内、或养虫室内其他隐蔽角落处化蛹,较为分散,不易查找和收集的难点,能满足天敌瓢虫大规模繁殖的需求,获得发育整齐的各虫态瓢虫。烟粉虱寄主范围广、田间发生广泛,而且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室内只要循环地更替寄主植物,便可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本专利技术以烟粉虱作为繁殖日本刀角瓢虫的猎物,饲养方法简便,省时省力,易于操作。茄子是烟粉虱偏好选择且最适合的寄主植物之一,具有培育周期短、抗逆性强、叶面积大的特点,本专利技术以茄子作为繁殖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能够满足猎物烟粉虱的高效、快速繁殖的需要。因此以茄子作为繁殖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以烟粉虱作为饲养日本刀角瓢虫的猎物,日本刀角瓢虫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饲养,正常情况下每株茄子植株上可获得60~80头瓢虫成虫,每对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可繁殖获得100~150只后代成虫,较之现有技术而言,实现了日本刀角瓢虫高效、快速、大批量繁殖。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长条形单面瓦楞纸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长条形单面瓦楞纸板的照片;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单面瓦楞纸板制成的化蛹圈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高效适用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瓢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瓢虫卵:将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成虫饲养笼,收集产卵期瓢虫雌成虫在寄主叶片背面所产的瓢虫卵;b.饲养幼期瓢虫:将步骤a产有瓢虫卵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饲养室饲养;c.收集瓢虫蛹:当瓢虫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2天时,在寄主植株茎基部放置化蛹圈;当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瓢虫卵:将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成虫饲养笼,收集产卵期瓢虫雌成虫在寄主叶片背面所产的瓢虫卵;b.饲养幼期瓢虫:将步骤a产有瓢虫卵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饲养室饲养;c.收集瓢虫蛹:当瓢虫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2天时,在寄主植株茎基部放置化蛹圈;当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的瓢虫雌成虫产卵期中,每天更换感染有烟粉虱的寄主植株,可持续获得发育状况相对一致的瓢虫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幼期瓢虫的饲养时间为14~15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化蛹圈为采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蛹圈为使用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的单面瓦楞纸板制成;优选地,所述化蛹圈为使用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的单面瓦楞纸板,沿寄主植株茎基部环绕,并固定成圆柱形的化蛹圈;更优选地,所述化蛹圈为使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的,环绕寄主植株3~4圈、高度6~7cm、内圈径3~4cm、外圈径6~8cm的圆柱形化蛹圈;最优选地,所述化蛹圈置于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在放置化蛹圈之前先在寄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玉仙姚凤銮郑宇丁雪玲翁启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