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6863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其在电子部件的供应位置发生变动时,仍然能够准确地将电子部件收纳到传送辊等保持构件的腔室内,能够流畅地传送电子部件且不会对电子部件造成损坏。其构成为,将配设于收纳构件中的腔室的深度设定为在电子部件被收纳于腔室内的状态下电子部件的一部分从腔室突出的深度,并在收纳构件中设置引导部,该引导部和腔室相连通,是用于将电子部件引导至腔室的空隙,按照从腔室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引导部的开口部即引导用开口部比腔室的开口部大,且腔室的开口部在引导用开口部的区域内的方式形成引导用开口部,并且,电子部件整体被收纳在由腔室和引导部构成的空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构成为在形成于收纳构件中的多个腔室内收纳电子部件并进行传送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要将电子部件提供给检查工序用于检查其特性时,或者要将电子部件提供给加工工序或贴装工序等情况下,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电子部件收纳到例如旋转的转子等保持构件中以特定间隔配设的多个保持孔中再进行传送。作为这种传送装置,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一种传送装置,其具备可动部(传送转子)110和部件吸附单元120,所述可动部(传送转子)110沿电子部件101的传送方向配置有多个贯通孔(腔室)111,所述部件吸附单元120从电子部件101保持面(部件传送面110a)相反侧的面110b抽吸空气,使电子部件101吸附于部件传送面110a,该传送装置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111中进行传送。另外,该传送装置构成为,对由传送通道盖板(用于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111的吸入引导件)130形成的、用于传送电子部件101的空间(131a、131b、131c、131d)内供应压缩空气,对空间内的电子部件进行搅拌,同时沿传送通道盖板130的、与可动部(传送转子)110的部件传送面110a相向的区域中所设置的间隔壁(引导件)132(参照图10),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腔室)111中。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传送装置中,当电子部件101例如为小型、薄型芯片部件时,传送通道盖板130,详细而言上述间隔壁(引导件)132和贯通孔(腔室)111的位置关系较为重要。例如,如图11(a)所示,当间隔壁(引导件)132和贯通孔(腔室)111的位置关系保持为特定关系时,能够高精度地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腔室)111中。与此相对,如图11(b)所示,如果位置关系发生偏移,则很难高精度地使电子部件101进入贯通孔(腔室)111中。此外,在电子部件101没有完全收纳到可动部(传送转子)110的贯通孔(腔室)111中的状态(即,电子部件101的一部分从贯通孔(腔室)111突出的状态)下,如果可动部(传送转子)110旋转,则会与被固定而不旋转的传送通道盖板130等其他构件发生刮擦,导致出现电子部件101损伤等问题。另外,上述位置关系会由于传送通道盖板130的位置偏移、温度变化、水分(湿气)的吸收与释放等导致可动部(传送转子)110尺寸变化等原因而发生变化,实际情况是很难完全抑制其发生变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63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其在电子部件的供应位置发生变动时,仍然能够准确地将电子部件收纳到传送用转子等保持构件中所设的腔室内,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对电子部件造成损坏,能够流畅地传送电子部件。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构成为具备:收纳构件,其具备多个腔室分别用于收纳电子部件,电子部件供应机构,其将应收纳到所述腔室内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供应给所述收纳构件,以及移动单元,其使所述收纳构件在与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使所述收纳构件和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相对地移动,确保多个所述腔室分别与由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依次供应的所述电子部件相向,从而将所述电子部件依次收纳到多个所述腔室内,所述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构成为:所述腔室的深度设定为如下深度,即在所述电子部件以特定姿势收纳于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所述电子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腔室突出的深度,并且所述收纳构件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腔室相连通,是用于将所述电子部件引导至所述腔室的空隙,所述引导部形成为,从所述腔室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其开口部即引导用开口部比所述腔室的开口部大,且所述腔室的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引导用开口部的区域内,并且所述电子部件整体收纳在由所述腔室和所述引导部构成的收纳空间内。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移动单元,其使所述收纳构件在与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是指,移动单元使收纳构件移动、使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移动、以及使收纳构件和电子部件供应机构两者移动的任一形态的移动单元均包括在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优选构成为,所述引导部具备如下尺寸,即在所述电子部件被收纳于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即便另一个所述电子部件进入所述引导部,进入的所述电子部件也不会突出的尺寸。通过具备上述构成,在电子部件被收纳于腔室内的状态下,即便另一个电子部件进入引导部,在使收纳构件和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相对地依次移动时,电子部件也不会与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等其他构件相接触,造成表面刮擦及破损等损坏,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此外,优选所述收纳构件具备的所述多个腔室中,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和所述收纳构件的相对移动方向中相邻的至少一对腔室所对应的所述引导部彼此之间互相连通,形成为一体。通过具备上述构成,能够将虽然进入到引导部内但没有被收纳到腔室内的电子部件引导至下一个腔室,将电子部件收纳到下一个腔室内,提高电子部件的收纳概率。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工业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构成为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作用部,其作用于被收纳于多个所述腔室内的所述电子部件;并且可以使所述收纳构件和所述作用部相对地依次移动,确保收纳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多个腔室依次和所述作用部相向,并构成为在所述作用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引导部的状态下,作用于所述电子部件。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构成为,腔室深度设定为如下深度,即在电子部件以特定姿势收纳于腔室内的状态下,电子部件的一部分从腔室突出的深度;并且,收纳构件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和腔室相连通,是用于将电子部件引导至腔室的空隙。并且,引导部形成为,从腔室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其开口部即引导用开口部比腔室的开口部大,且腔室的开口部在引导用开口部的区域内,并且,电子部件整体收纳在由腔室和引导部构成的收纳空间内。其结果为,即便电子部件的供应位置出现少许偏差,但由于引导部具有比腔室的开口部大的开口部,因此能够吸收该偏差,将电子部件准确地收纳于腔室内。也就是说,即便电子部件的供应位置发生少许变动,也能利用具备比腔室开口部大的开口部的引导部来准确地捕捉到电子部件,从而能够提高将电子部件收纳到腔室内的概率。此外,由于电子部件被准确地收纳到由腔室和引导部形成的收纳空间内,因此,即便使收纳构件在与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时,也能抑制、防止收纳于腔室内的电子部件与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等其他构件相接触,防止电子部件受到损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工业用装置构成为,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传送装置和作用于被收纳于腔室内的电子部件的作用部,并且,能使收纳构件和作用部相对地依次移动,确保收纳电子部件的多个腔室依次和作用部相向;并构成为在作用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引导部的状态下,作用于电子部件;因此,能通过引导部对作用部进行定位,能够在确保电子部件和作用部的高相对位置精度的状态下,使作用部作用于电子部件,从而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工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子部件传送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工业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传送装置,其构成为,具备:收纳构件,其具备多个腔室分别用于收纳电子部件,电子部件供应机构,其将应收纳到所述腔室内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供应给所述收纳构件,以及移动单元,其使所述收纳构件在与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使所述收纳构件和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相对地移动,确保多个所述腔室分别与由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依次供应的所述电子部件相向,从而将所述电子部件依次收纳到多个所述腔室内,所述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构成为:所述腔室的深度设定为如下深度,即在所述电子部件以特定姿势收纳于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所述电子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腔室突出的深度,并且所述收纳构件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腔室相连通,是用于将所述电子部件引导至所述腔室的空隙,所述引导部形成为,从所述腔室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其开口部即引导用开口部比所述腔室的开口部大,且所述腔室的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引导用开口部的区域内,并且所述电子部件整体收纳在由所述腔室和所述引导部构成的收纳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28 JP 2015-1689591.一种电子部件传送装置,其构成为,具备:收纳构件,其具备多个腔室分别用于收纳电子部件,电子部件供应机构,其将应收纳到所述腔室内的多个所述电子部件供应给所述收纳构件,以及移动单元,其使所述收纳构件在与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的相对关系中沿特定方向移动;使所述收纳构件和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相对地移动,确保多个所述腔室分别与由所述电子部件供应机构依次供应的所述电子部件相向,从而将所述电子部件依次收纳到多个所述腔室内,所述电子部件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构成为:所述腔室的深度设定为如下深度,即在所述电子部件以特定姿势收纳于所述腔室内的状态下,所述电子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腔室突出的深度,并且所述收纳构件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腔室相连通,是用于将所述电子部件引导至所述腔室的空隙,所述引导部形成为,从所述腔室的纵深方向观察时,其开口部即引导用开口部比所述腔室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野幸治原田真稔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