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6363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17:24
连接器结构(C),用于将相互接近配置的多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所述多个电气设备均被收纳于金属制框体(10、50),连接器结构具备:第1连接器(30),其设于一个所述金属制框体(10);第2连接器(70),其设于另一个所述金属制框体(50),并通过与所述第1连接器(30)嵌合从而对所述电气设备之间进行电连接;以及导电性弹性部件(90),其以与所述金属制框体(10、50)电导通的状态被夹于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并以将所述第1连接器(30)和所述第2连接器(70)的嵌合部分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中,在大多情况下,行驶用电动机和驱动该电动机的逆变器装置之间通过配线进行连接,该配线具有电磁波的屏蔽功能。但是,近年来,为了实现装置构成的小型·轻量化,而考虑如例如日本特开2007-280913号公报(以下为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不使用配线的直连型连接器来连接逆变器装置和电动机。在上述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构成:将逆变器装置(电力转换装置)以及马达(电动机)分别收纳于独立的金属制框体,对与各金属制框体相互嵌合的阳连接器以及阴连接器进行固定。通过将逆变器装置配置于电动机的附近从而能将两个连接器嵌合连接,由此不必使用配线也能实现两个设备的电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09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尤其是,在车载用等振动较大的设备中,考虑因振动而导致的设备的碰撞,不能将两个设备隔着过小的间隙配置。另外,连接器的电流容量越大,端子零件、甚至连接器壳体变得大型化,因此可能有两个设备之间的间隙不得不扩大的情况。因此,会有噪声从上述设备之间的间隙漏出,在设备直连式连接器中存在电磁波密封性降低的问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连接器结构,是一种用于将相互接近配置的多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器结构,多个电气设备均被收纳于金属制框体,连接器结构具备:第1连接器,其设于一个所述金属制框体;第2连接器,其设于另一个所述金属制框体,并通过与所述第1连接器嵌合从而对所述电气设备之间进行电连接;以及导电性弹性部件,其以与所述金属制框体电导通的状态被夹于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并以将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2连接器的嵌合部分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导电性弹性部件被夹于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从而使两个金属制框体和导电性弹性部件被电连接。并且,通过以用导电性弹性部件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的嵌合部分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对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进行密封。另外,通过将导电性弹性部件插入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从而能通过弹力来吸收因一个金属制框体和另一个金属制框体之间的错位而造成的嵌合连接器时的误差。作为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结构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构成。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如下构成:通过在所述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被配置为压缩状态,从而将所述第1连接器以及第2连接器的嵌合部分从周围被水密密封。在这样的结构中,不必使用其他防水部件,也能通过使用导电性弹性部件而兼备防水性。连接器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如下构成:一个电气设备为车辆用电动机,另一个电气设备为驱动所述电动机的逆变器装置。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电动机与逆变器装置之间大电流流动,容易产生电磁辐射,所以是优选的。连接器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如下构成,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端子零件;连接器壳体,其收纳该端子零件;以及金属制的加强凸缘,其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周,在所述加强凸缘设有固定部和环状的接触部,固定部用于将所述第2连接器以电连接状态固定到所述金属制框体,接触部与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接触。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为了固定第2连接器而使用的加强凸缘来构成导通电路。连接器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如下构成:在所述金属制框体设有垫圈,该垫圈在所述第2连接器的所述接触部的相反侧与所述第2连接器接触。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受到来自导电性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的加强凸缘的接触部上设置从接触部的相反侧进行支承的垫圈,而对加强凸缘进行支承,从而能抑制因为向导电性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而使加强凸缘折弯,维持对导电性弹性部件的接触压力。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在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连接器结构,在用于将相互接近配置的多个电气设备之间直接连接的连接器结构中,能确保电磁波的屏蔽性。附图说明图1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的逆变器装置侧端子台与电动机侧端子台的嵌合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从正面观察逆变器装置侧端子台与电动机侧端子台的嵌合部分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截面的截面结构,且示出逆变器装置侧端子与电动机侧端子的嵌合部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逆变器装置侧端子与电动机侧端子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逆变器装置侧端子与电动机侧端子的嵌合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4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将未予图示的电动机与驱动该电动机的未予图示的逆变器装置之间电连接的连接器结构C进行举例说明。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结构C具备: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其设于逆变器壳体10;电动机侧连接器70,其设于电动机壳体50;以及导电性橡胶90,其夹在逆变器壳体10与电动机壳体50之间。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和电动机侧连接器70在逆变器装置与电动机装置之间沿着与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和电动机侧连接器70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以6个并列的形式配置,从而对逆变器装置与电动机之间进行电连接。6个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被逆变器装置侧端子台20一并支承。6个电动机侧连接器70也同样地,被电动机侧端子台60一并支承。在各附图中,在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与电动机侧连接器70的嵌合方向上,将上侧作为逆变器装置侧,将下侧作为电动机侧,针对逆变器壳体10仅图示将逆变器装置的下侧覆盖的下片,并且针对电动机壳体50仅图示将电动机的上侧覆盖的上片。逆变器壳体10由导电性金属形成,在内部水密地收纳未予图示的逆变器装置。如图2-图4所示,在逆变器壳体10的下表面部设有开口部13,在其开口周缘部设有环状的逆变器装置侧肋部11,逆变器装置侧肋部11朝向下方突出。并且,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逆变器壳体10中以如下状态组装有逆变器装置侧端子台20:即,逆变器装置侧端子台20的下表面接触到逆变器壳体10的下部内壁,并且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的下片插入到逆变器壳体10的逆变器装置侧开口部13。在逆变器装置侧端子台20的一部分设有连接器安装部21,在连接器安装部21安装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连接器安装部21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短筒状。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形成为筒状,以上下方向作为筒轴方向,向上下方向开口,在其上部开口附近的外周面设有外伸部31,外伸部31朝向外侧并与逆变器壳体10的下表面平行地伸出。在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内的下部开口侧收纳有逆变器装置侧端子35。逆变器装置侧端子35为阴端子,并且以其连接口朝向下方的形式被矛形件33保持,矛形件33从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的上部开口附近的内壁延伸。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以如下形式从连接器安装部21的下部开口侧组装:即,其外伸部31接触到连接器安装部21的上表面21A,并且呈环状的止动体部件25插通到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的内侧。由此,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以其外伸部31被夹持于连接器安装部21与止动体部件25之间的形式被安装。逆变器装置侧端子35的连接口相反侧的一部分沿着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的内壁延伸到该逆变器装置侧连接器30的上部开口附近,并与编组线37的一个端部连接。编组线37是具有可挠性的导电部件,在逆变器装置侧端子台20内作为内部布线而进行布线。编组线37的两个端部中的与逆变器装置侧端子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结构,用于将相互接近配置的多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所述多个电气设备均被收纳于金属制框体,所述连接器结构具备:第1连接器,其设于一个所述金属制框体;第2连接器,其设于另一个所述金属制框体,并通过与所述第1连接器嵌合从而对所述多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电连接;以及导电性弹性部件,其以与所述金属制框体电导通的状态被夹于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并以将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2连接器的嵌合部分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02 JP 2014-1139541.一种连接器结构,用于将相互接近配置的多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所述多个电气设备均被收纳于金属制框体,所述连接器结构具备:第1连接器,其设于一个所述金属制框体;第2连接器,其设于另一个所述金属制框体,并通过与所述第1连接器嵌合从而对所述多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电连接;以及导电性弹性部件,其以与所述金属制框体电导通的状态被夹于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并以将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2连接器的嵌合部分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所述导电性弹性部件通过在所述两个金属制框体之间被配置为压缩状态,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椋野润一高田宪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