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632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17:03
一种转向装置,具有:导向部件(31),其收纳于导向槽(25)内,并安装于内柱(11);安装配件,其具有导电性,并与内柱相接而将导向部件安装于内柱;以及通电板(40),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的板材构成,与安装配件相接而固定于内柱,并且弹性变形后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一对导向壁的内侧接触,可确保从方向盘到车体的新的通电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汽车等的转向装置,更详细的是,涉及确保安装于方向盘的电气部件的通电路径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近年的汽车中,为了缓和在事故时驾驶者因与方向盘二次碰撞而受到的冲击载荷,广泛采用了通过由内柱和外柱两个零件组合成的转向柱缩短来吸收二次碰撞能量的转向装置。在这种转向装置中,内柱与外柱沿着轴向相对滑动,由此方向盘向车辆前方移动,并且由设置于内柱与外柱之间的能量吸收单元将二次碰撞能量吸收。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转向装置中,配置于下侧的外柱通过倾斜支架和/或倾斜枢轴安装于车体,配置于上侧的内柱通过倾斜·伸缩调整机构的紧固而保持于外柱。该转向装置设定为二次碰撞时的内柱相对于外柱的可进入量比伸缩调整时更大,在二次碰撞时内柱克服由倾斜·伸缩调整机构的紧固所产生的摩擦力而向车辆前方侧移动。在这样的转向装置中,要求顺利地吸收体重轻的驾驶者与方向盘碰撞时的二次碰撞能量。为实现这一点,考虑减小倾斜·伸缩调整机构的紧固力,但在减小了该紧固力的情况下,内柱的保持力降低,并且在内柱与外柱的嵌合部容易产生松动。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内柱的外周面或外柱的内周面施有涂层等低摩擦材料处理,从而不会减小紧固力而使因紧固所产生的摩擦力减少。另外,在伸缩式的转向装置中,为了兼顾操舵转矩的传递与伸缩调整双方,转向轴通常由在转向柱内进行键结合的内轴和外轴构成。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起因于外键与内键之间的微小间隙的噪音,有时对两键中的一方施加树脂涂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4/0006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汽车的方向盘上安装有喇叭、安全气囊等电气零件,这些电气零件大多为本体接地,因此需要确保从方向盘到车体的通电路径。但是,若像上述那样在外柱的内周面或内柱的外周面施加低摩擦材料涂层,则经由内柱与外柱的接触面的通电路径的通电因该涂层变得困难。另外,若在转向轴的键嵌合部实施树脂涂层,则经由键嵌合部的通电路径的通电因该树脂涂层变得困难。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从方向盘到车体的新的通电路径的转向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向轴,其具有导电性,并传递操舵力;外柱,其具有导电性,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且沿着轴向延伸的导向槽,具备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在所述导向槽的两侧沿着所述导向槽延伸的一对导向壁,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撑为能够旋转;内柱,其具有导电性,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移动地内嵌于所述外柱,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撑为能够旋转;导向部件,其收纳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安装于所述内柱;以及通电板,其具有导电性,相对于所述内柱被固定,并且弹性变形后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一对导向壁的内侧接触。由此,能够确保从方向盘到车体的新的通电路径。优选的是,具有安装配件,所述安装配件具有导电性,并且将所述通电板与所述导向部件固定于所述内柱。由此,能够将导向部件与通电板容易地安装。优选的是,所述通电板具有与所述一对导向壁的内侧接触的一对接触片。由此,通电部件更稳定地与外柱接触。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接触片配置于比所述导向部件更靠近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由此,能够由导向部件容易地规定伸缩调整的后方侧的界限。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接触片配置于比所述导向部件更靠近车辆后方侧的位置。由此,容易在车辆前方侧获得较长的用于二次碰撞时的冲击吸收的内柱的移动距离。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通电板在所述导向部件的车辆前方侧和车辆后方侧均具有与所述一对导向壁的内侧接触的一对接触片。由此,通电板与导向壁的内侧四点接触,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确保通电路径。另外,优选的是,具有从所述导向槽的车辆后方侧的外柱的部分向所述导向槽内突出,并且避免与所述一对接触片的干涉并限制所述导向部件的向车辆后方侧的移动的突部。由此,能够与配置于车辆后方侧的一对接触片无关,而由导向部件规定伸缩调整的车辆后方侧的界限。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一对导向壁的内侧面通过磨削加工而被加工得平滑。由此,能够减小通电部件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另外,通电部件能够与外柱稳定地接触。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外柱的内周面或所述内柱的外周面施加有树脂涂层。由此,能够减小在内柱与外柱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并在二次碰撞时以比较小的力使内柱相对移动。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转向轴由配置于车辆后方侧的后部转向轴与配置于车辆前方侧的前部转向轴嵌合而成,在所述嵌合的部分,在所述后部转向轴或所述前部转向轴施加有树脂涂层。由此,能够防止在转向轴的嵌合部产生松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能够提供一种确保从方向盘到车体的新的通电路径的转向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使用了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转向机构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图3中所示的VI-VI切断面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图3中所示的VII-VII切断面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重要部分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重要部分俯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重要部分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在倾斜·伸缩调整式的齿条辅助型电动助力转向机构(以下,简单地记为转向机构)中使用的转向装置的实施方式以及其的一部分变形例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对转向机构和/或转向装置进行说明时,在附图中用箭头表示前后·左右·上下,并据此说明各部位的位置和/或方向。这些方向与在车辆上搭载了转向装置的状态下的车辆的方向一致。<实施方式的结构>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使用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的转向机构1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为了减轻方向盘101的操作所需要的力,由电动辅助机构104辅助从被转向柱轴支撑的转向轴3和中间轴102向转向齿轮103传递的操舵力,使未图示的齿条左右往复运动,从而通过与齿条连结的左右的横拉杆105使前轮转向。图2至图5分别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的立体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纵剖视图。如图2至图5所示,转向装置2以构成前方部分的铝合金压铸成型品的筒状的外柱10、构成后方部分的钢管制的内柱11、以及保持外柱10的倾斜支架12为主要结构要素。(转向柱)转向柱由配置于前方侧的外柱10和配置于后方侧的内柱11构成。在外柱10中,如图5所示,沿着轴向形成有具有比内柱11的外径稍大的内径的保持筒孔13,内柱11嵌合于该保持筒孔13。在内柱11中的与保持筒孔13嵌合的部位的外周面,施加低摩擦系数的树脂涂层,在后述的二次碰撞时,外柱10与内柱11克服因紧固所产生的比较小的摩擦力而相对滑动。如图3所示,外柱10,在其前端上部具有将钢管制的轴套21保持于在左右方向贯通的凸台孔22a的枢轴凸台22,并且通过嵌插于轴套21的枢轴螺栓106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车体100。如图6所示,在外柱10的上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导向壁23、24,在导向壁23、24之间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5。在外柱10的后方侧下部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后方侧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向轴,其具有导电性,并传递操舵力;外柱,其具有导电性,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且沿着轴向延伸的导向槽,具备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在所述导向槽的两侧沿着所述导向槽延伸的一对导向壁,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撑为能够旋转;内柱,其具有导电性,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移动地内嵌于所述外柱,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撑为能够旋转;导向部件,其收纳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安装于所述内柱;以及通电板,其具有导电性,相对于所述内柱被固定,并且弹性变形而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一对导向壁的内侧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13 JP 2014-122605;2014.09.11 JP 2014-18502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向轴,其具有导电性,并传递操舵力;外柱,其具有导电性,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且沿着轴向延伸的导向槽,具备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在所述导向槽的两侧沿着所述导向槽延伸的一对导向壁,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撑为能够旋转;内柱,其具有导电性,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移动地内嵌于所述外柱,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撑为能够旋转;导向部件,其收纳于所述导向槽内,并安装于所述内柱;以及通电板,其具有导电性,相对于所述内柱被固定,并且弹性变形而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所述一对导向壁的内侧接触。2.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配件,所述安装配件具有导电性,并且将所述通电板与所述导向部件固定于所述内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板具有与所述一对导向壁的内侧接触的一对接触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垣田宏折原大辉栗原修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