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隙检测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552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游隙检测装置及设备,涉及轴承游隙检测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的游隙检测手段误差较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游隙检测装置,包括:基体,垂直固定在基体上的定位芯,设置在定位芯上方的探头,与探头连接、用于在竖直方向上驱动探头移动的移位部件,以及设置在定位芯下方的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游隙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游隙检测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轴承的游隙,即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于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当轴承游隙过大时,运转时会造成转子的窜动。当轴承游隙过小时,最容易出现的状况是轴承发热,而如果转速再快的话,就有可能出现烧烂现象。而如果不加注意继续长时间在高温、高速环境下运转,就极有可能出现轴承抱死的现象,并会产生对轴承配套轴或壳体轴承位的拉伤损坏,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轴承的游隙进行检测,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目前主要的检测手段为人工检测,检测方法包括:塞尺检测法以及千分表检测法。塞尺检测法即使用塞尺插入轴承内外圈之间,松紧适宜的塞尺厚度即为轴承径向游隙大小。千分表检测法即先把千分表调零,固定轴承内圈,将千分表顶针抵在轴承外圈上,然后顶起轴承外圈,千分表的读数就是轴承的径向游隙。然而,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现有的检测手段,需要掌握检测方法的检测人员对每个轴承进行检测,对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检测效率较低,并且人工检测误差较大,同时也增加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使用现有的检测手段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隙检测装置及设备,以缓解现有的游隙检测手段误差较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游隙检测装置,包括:基体,垂直固定在所述基体上的定位芯,设置在所述定位芯上方的探头,与所述探头连接、用于在竖直方向上驱动所述探头移动的移位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芯下方的顶杆。实际使用时,所述移位部件包括: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平移气缸,与所述平移气缸端部连接的楔形凸台,以及与所述探头相对固定的移位件;所述移位件与所述楔形凸台匹配设置。实际使用时,所述定位芯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内径张紧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游隙检测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游隙检测装置中,包括:基体,垂直固定在基体上的定位芯,设置在定位芯上方的探头,与探头连接、用于在竖直方向上驱动探头移动的移位部件,以及设置在定位芯下方的顶杆。由此分析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游隙检测装置,由于基体上垂直固定有定位芯,因此当待测轴承放置于定位芯上时,可对待测轴承的内圈进行固定,并且移位部件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探头,以针对不同直径的待测轴承调整探头的位置,同时定位芯下方设置有顶杆,当待测轴承放置于定位芯上时,移位部件将探头抵在待测轴承外表面上,此时测得的游隙值为第一游隙值,再将设置在定位芯下方的顶杆向上升起,抵住待测轴承下表面,此时探头测得的游隙值为第二游隙值,将第一游隙值和第二游隙值的绝对值相加,即得到待测轴承的游隙值,因此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游隙检测装置,检测过程全部由电气控制,精度高,同时检测过程高度自动化,效率高,因此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游隙检测装置,能够缓解现有的游隙检测手段误差较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游隙检测设备,包括:流水线,设置在所述流水线上的移位机械爪,设置在所述流水线侧面的所述游隙检测装置。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还包括:游隙检测垫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游隙检测垫板下方、用于将所述游隙检测垫板输送至检测工位的输送装置,且所述游隙检测垫板上设置有夹具;所述游隙检测垫板包括:游隙检测垫板本体和推料工装,所述夹具固定连接在所述推料工装上;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翻转所述游隙检测垫板的第一输送部件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料工装的第二输送部件。实际使用时,所述移位机械爪包括:与所述流水线平行设置的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机械爪、用于在所述流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本体的第一移位部件以及用于在与所述流水线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本体的第二移位部件。实际使用时,本技术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还包括:剃料装置;所述剃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流水线上且位于所述游隙检测垫板后方的剃料垫板、次品料道和用于将所述剃料垫板向所述次品料道方向翻转的翻转部件。其中,本技术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还包括:翻身装置;所述翻身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流水线上且位于所述剃料垫板后方的翻身垫板、由上至下水平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开启或闭合的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驱动部件翻转的翻身部件;所述翻身垫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夹板通过的缺口。具体地,所述翻身部件包括:用于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运动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下方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气缸下方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锯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匹配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部件固定连接。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还包括:打标装置;所述打标装置包括:设置在流水线上且位于所述翻身垫板后方的打标垫板、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打标定位芯以及用于在零件表面打标的打标部件;所述打标垫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打标定位芯通过的缺口。所述游隙检测设备与上述游隙检测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游隙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中游隙检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中游隙检测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中移位机械爪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中剃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中翻身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游隙检测设备中打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游隙检测装置,10-基体,11-定位芯,111-凹槽,112-内径张紧块,12-探头,13-移位部件,131-平移气缸;132-楔形凸台,133-移位件,14-顶杆;20-移位机械爪,21-本体,22-机械爪,23-第一移位部件,24-第二移位部件,25-第三移位部件;30-游隙检测垫板,31-夹具,32-推料工装,33-第一输送部件,34-第二输送部件;40-剃料装置,41-剃料垫板,42-次品料道,43-翻转部件;50-翻身装置,51-翻身垫板,52-第一夹板,53-第二夹板,54-驱动部件,55-翻身部件,551-第一气缸,552-第二气缸,5511-第一齿条,5521-第二齿条,553-齿轮;60-打标装置,61打标垫板,62-打标定位芯,63-打标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游隙检测装置及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垂直固定在所述基体上的定位芯,设置在所述定位芯上方的探头,与所述探头连接、用于在竖直方向上驱动所述探头移动的移位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芯下方的顶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垂直固定在所述基体上的定位芯,设置在所述定位芯上方的探头,与所述探头连接、用于在竖直方向上驱动所述探头移动的移位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芯下方的顶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部件包括: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平移气缸,与所述平移气缸端部连接的楔形凸台,以及与所述探头相对固定的移位件;所述移位件与所述楔形凸台匹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芯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内径张紧块。4.一种游隙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线,设置在所述流水线上的移位机械爪,设置在所述流水线侧面的如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游隙检测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隙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游隙检测垫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游隙检测垫板下方、用于将所述游隙检测垫板输送至检测工位的输送装置,且所述游隙检测垫板上设置有夹具;所述游隙检测垫板包括:游隙检测垫板本体和推料工装,所述夹具固定连接在所述推料工装上;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翻转所述游隙检测垫板的第一输送部件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料工装的第二输送部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游隙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械爪包括:与所述流水线平行设置的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机械爪、用于在所述流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马盈丰龚洪亮曹景山韩叙霖李伟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