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季戊四醇的酯等,其为异十三烷酸与季戊四醇的酯,其中,(i)40℃的运动粘度在80~140mm2/秒的范围内,(ii)通过1H‑NMR测定求出的所述异十三烷酸中的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平均在2.6~3.4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用润滑油等中使用的季戊四醇的酯等。
技术介绍
对于发动机油、齿轮油、冷冻机油等润滑油组合物、润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润滑油基础油、润滑脂基础油,由于近年来使用条件的苛刻化,要求提高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磨损性、抗疲劳性等各种耐久性。此外,还需要节能性、低温流动性、高温范围内的低蒸发性等。在此,作为该化学稳定性,可以列举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氧化-水解稳定性等。在国际公开第2008/117657号小册子中记载了一种冷冻机油,其特征在于,含有碳原子数10~13的支链脂肪酸的比例为50摩尔%以上的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酯。在日本特表平5-505806号公报中记载了:每1分子具有平均多于1个的支链且支链的20%以下位于第2个碳上的C10~C15的支链脂肪族羧酸与具有至少3个羟基的脂肪族醇的酯对于切削液体、工作液等是有用的。但是,在各个文献中均没有记载和启示润滑油基础油、润滑脂基础油所要求的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低蒸发性等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低蒸发性等优良的性能的工业用润滑油等中使用的季戊四醇的酯等。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特定的异十三烷酸与季戊四醇的酯可解决上述问题。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1]~[5]。[1]一种季戊四醇的酯,其为异十三烷酸与季戊四醇的酯,其中,(i)40℃的运动粘度在80~140mm2/秒的范围内,(ii)通过1H-NMR测定求出的上述异十三烷酸中的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平均在2.6~3.4的范围内。[2]如[1]所述的季戊四醇的酯,其中,通过13C-NMR测定求出的上述异十三烷酸的叔碳在全部构成碳中所占的比例在大于10质量%且2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3]如[1]或[2]所述的季戊四醇的酯,其中,上述异十三烷酸为由在钴催化剂和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存在下对丁烯的三聚物进行氢甲酰化而得到的反应物衍生的异十三烷酸。[4]如[1]或[2]所述的季戊四醇的酯,其中,上述异十三烷酸为由在铑催化剂和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存在下对丁烯的三聚物进行氢甲酰化而得到的反应物衍生的异十三烷酸。[5]一种异十三烷酸,其中,通过1H-NMR测定求出的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平均在2.6~3.4的范围内,通过13C-NMR测定求出的叔碳在全部构成碳中所占的比例在大于10质量%且2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低蒸发性等优良的性能的工业用润滑油等中使用的季戊四醇的酯等。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季戊四醇的酯(以下,称为本专利技术的酯)是异十三烷酸与季戊四醇的酯,其中,(i)40℃的运动粘度在80~140mm2/秒的范围内,(ii)通过1H-NMR测定求出的上述异十三烷酸中的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平均在2.6~3.4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酯是季戊四醇的4个羟基全部被酯化而得到的完全酯,但也可以含有季戊四醇的羟基的一部分未被酯化而以羟基的形式残留的部分酯作为杂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酯的异十三烷酸为十三烷酸的支链异构体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将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酯的羧酸设定为十三烷酸的支链异构体的混合物、即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为特定的范围的异十三烷酸,能够提供适合作为工业用润滑油等的酯。关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酯的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使用该异十三烷酸的1H-NMR测定的结果,通过以下的式1以平均值求出。1H-NMR的测定方法根据实施例栏的记载。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归属于甲基的氢的峰的积分值的总和/归属于烃基的氢的峰的积分值的总和)×25/3…(式1)在此,归属于甲基的氢的峰是从0.5ppm起至出现在0.9~1.1ppm的范围的峰的最小值下的化学位移(ppm)为止的范围内出现的峰。由通过式1求出的末端甲基的数量获知烃基的分支程度。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酯的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平均在2.6~3.4的范围内,从本专利技术的酯的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低蒸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平均在2.7~3.2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异十三烷酸的、叔碳在全部构成碳中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从本专利技术的酯的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低蒸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大于10质量%且2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大于10质量%且16质量%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2~14质量%的范围内。关于上述叔碳的比例,使用异十三烷酸的13C-NMR的定量谱(inversegateddecoupling法,反门控去耦法),通过以下的式2求出。13C-NMR的测定方法根据实施例栏的记载。异十三烷酸的叔碳在全部构成碳中所占的比例[质量%]=(归属于叔碳的峰的积分值的总和/全峰的积分值的总和)×100…(式2)在此,关于归属于叔碳的峰,使用13C-NMR的DEPT法,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归属。1)进行异十三烷酸的DEPT90测定和DEPT135测定。2)以使DEPT90谱的全峰与DEPT135谱的1级峰和3级峰的朝向对齐的方式将相位合并。3)以使DEPT90谱的最大峰与和其对应的DEPT135谱的峰的强度对齐的方式对各谱的高度进行调节。4)对DEPT90谱和DEPT135谱各自的峰的强度进行比较,将DEPT135谱的峰的强度为DEPT90谱的峰的强度的50%以上的峰归属为叔碳的峰。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异十三烷酸的α碳(羧基的α位的碳原子)的支链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从本专利技术的酯的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低蒸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15~7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60质量%的范围内。关于上述α碳的支链的比例,可以使用异十三烷酸的13C-NMR的定量谱,通过以下的式3求出。13C-NMR的测定方法根据实施例栏的记载。α碳的支链的比例[质量%]=100×(182.0ppm~186.0ppm的峰的积分值的总和/179.0ppm~186.0ppm的峰的积分值的总和)…(式3)在此,179.0ppm~186.0ppm的峰是相当于异十三烷酸的羧基的峰。特别是,在α碳上具有1个以上的支链的情况下,在182.0ppm~186.0ppm出现羧基的峰,因此,可以通过式3算出α碳的支链的比例[质量%]。作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酯的异十三烷酸的最优选方式,从本专利技术的酯的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低蒸发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列举通过1H-NMR测定求出的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平均在2.6~3.4的范围内、通过13C-NMR测定求出的异十三烷酸的叔碳在全部构成碳中所占的比例在大于10质量%且2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的异十三烷酸。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酯的异十三烷酸可以通过例如以下的(i)~(iv)的方法来制造。(i)从将十二烯的支链异构体的混合物氢甲酰化而得到的十三醛与十三醇的混合物中,通过蒸馏而分离十三醛,将其馏分通过氧气氧化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氧化的方法(ii)对将十二烯的支链异构体的混合物氢甲酰化而得到的十三醛与十三醇的混合物通过氧气氧化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氧化,将生成的十三烷酸通过蒸馏而分离的方法(iii)对将十二烯的支链异构体的混合物氢甲酰化而得到的十三醛与十三醇的混合物进行氢化,将混合物中的十三醛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季戊四醇的酯,其为异十三烷酸与季戊四醇的酯,其中,(i)40℃的运动粘度在80~140mm2/秒的范围内,(ii)通过1H‑NMR测定求出的所述异十三烷酸中的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平均在2.6~3.4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30 JP 2014-113511;2014.11.14 JP 2014-232031.一种季戊四醇的酯,其为异十三烷酸与季戊四醇的酯,其中,(i)40℃的运动粘度在80~140mm2/秒的范围内,(ii)通过1H-NMR测定求出的所述异十三烷酸中的异十三烷酸每1分子的末端甲基的数量平均在2.6~3.4的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戊四醇的酯,其中,通过13C-NMR测定求出的所述异十三烷酸的叔碳在全部构成碳中所占的比例在大于10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顺也,田中伸司,
申请(专利权)人:KH新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