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面板及吸收冲击单元及地板施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凝土面板包括基板;隔壁,在所述基板的上部以格子结构或蜂窝结构突出形成;填充单元,由所述隔壁形成,埋入填充物。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包括所述混凝土面板的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层间隔音性出色,能坚固且简单地施工建筑物的地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面板及吸收冲击单元及建筑物地板施工结构,具有出色的层间隔音效果,将建筑物的地板以坚固的结构简单地施工。
技术介绍
通常建筑公寓等多层住宅时,在施工现场进行所有作业。并且,一些高层建筑物利用预铸节块工法来进行组装。施工建筑物的地板时,隔断层间(上层与下层)的噪音与震动是非常重要。地板上施加的冲击、儿童玩耍的冲击给下层的居民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设置吸收冲击的吸收材料(隔音材料)是必需的。通常在建筑物的水泥板地板设置橡胶或合成树脂等隔音材料。例如,韩国授权专利第10-0166993号公开了在基础水泥板上设置橡胶材料,并在其上面发泡聚乙烯后设置海绵,然后在所述发泡海绵上面粘贴地板层(地板材料)来形成的地板结构施工方法。并且,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6-0038862号公开了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层间噪音防止材料(隔音材料),具备5至200倍的发泡倍率,并具有10μm至3000μm的发泡直径的热塑性阻燃性发泡体。但,所述现行专利文献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地板施工结构无法有效地吸收及切断上层的冲击(噪音与震动)。因此,给下层的居民带来严重的影响。并且,现有建筑物的地板的供暖程序是通常在抹面灰浆层的内部埋入供暖管道。但,这样的设置方法会降低热导率,使得浪费能源消费量(供暖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吸收及消耗(分散)施加在建筑物的地板的冲击(噪音与震动),使得具有出色的层间隔音性的同时,以坚固的结构简单地施工建筑物的地板的及混凝土面板及吸收冲击单元及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改善的供暖结构具有出色的热导率,从而节省能源消耗的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面板,包括:基板;隔壁,在所述基板的上部以格子结构或蜂窝结构突出形成;填充单元,由所述隔壁形成,埋入填充物;贯通孔,朝混凝土面板的横方向及竖方向的一个以上的方向形成,内部插入用于与邻近的混凝土面板耦合的拉线。所述隔壁包括朝基板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的多个横壁与朝基板的幅度方向突出形成的多个竖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实施形态,在所述基板的内部埋入作为加固芯材的金属网及金属多孔板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在所述竖壁的内部埋入作为加固芯材的钢筋及构架梁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在所述横壁的内部埋入作为加固芯材的构架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形态,提供一种吸收冲击单元,包括:第一基板,设置于地板构造体上面;支撑杆,设置为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面;缓冲构件,具有弹性力,插入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缓冲构件的上部,在所述第二基板形成有引导孔,在引导孔插入所述支撑杆的上部末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实施形态,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在与缓冲构件接触的面具备支撑部。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实施形态,所述吸收冲击单元进一步包括调整高度构件,调整高度构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缓冲构件的之间及第二基板与缓冲构件的之间中选择的一个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实施形态,所述缓冲构件包括由多个构件叠层构成的弹性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形态,提供一种包括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的混凝土面板的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实施形态,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包括:根据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的混凝土面板;吸收冲击单元,设置为多个,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面板的上部;导热性金属板,设置于所述吸收冲击单元的上部;隔热材料,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面板的上部;供暖管道,设置于所述隔热材料与导热性金属板之间,在所述混凝土面板的填充单元埋入填充物。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形态,提供一种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形态的吸收冲击单元的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实施形态,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包括地板构造体;吸收冲击单元,设置于所述地板构造体的上部;导热性金属板,设置于所述吸收冲击单元的上部;隔热材料,设置于所述地板构造体的上部;供暖管道,设置于所述隔热材料与导热性金属板之间。(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有效地吸收及缓冲(消耗)由冲击发生的噪音与震动,并具有出色的层间隔音性的效果。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改善的供暖结构导热性出色,使得能节省能源消费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形态的混凝土面板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形态的混凝土面板的截面图,图1的A-A线截面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形态的混凝土面板的截面图,图1的B-B线截面结构图。图4至图8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构架梁的多种体现例。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形态的混凝土面板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形态的混凝土面板的立体图。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2是用于形成填充单元的成型框的体现例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模具的其他实施形态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用于形成填充单元的成型框的其他体现例的立体图。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面板的设置过程的截面结构图。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地面施工结构的截面结构图。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形态的地面施工结构的截面结构图。图1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收冲击单元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分离立体图。图1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吸收冲击单元的缓冲构件的实施形态的截面结构图。图2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收冲击单元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截面结构图。图2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收冲击单元的第二形态的截面结构图。图2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形态的地面施工结构的重要截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里使用的术语“及/或”在前后排列的结构要素中包含一个以上的意思。并且,在说明书“第一”、“第二”、“一侧”、“另一侧”等术语为了从一个结构要素区分另一结构要素而使用的,各结构要素不会被所述术语而限定。本说明书里使用的术语“形成在上”、“形成于上部(上侧)”、“形成于下部(下侧)”,“设置于上”、“设置于上部(上侧)”及“设置于下部(下侧)”不是意味着所属的结构要素直接叠层形成(设置)的意思而是在所属的结构要素之间进一步形成其他结构要素。例如,“形成(设置)于上”是在第一结构要素的上面直接接触第二结构要素,在所述第一结构要素与第二结构要素之间进一步形成(设置)第三结构要素。并且,在说明书中使用的“连接”、“设置”、“结合”及“耦合”等是两个构件可拆装地结合与分离,并包含一体的结构的意思。具体地,本说明书里使用的术语“连接”、“设置”、“结合”及“耦合”等是勉强插入的方式、利用槽与突起的方式、利用螺丝、螺栓、活塞、铆钉等耦合构件的方式,将两个构件进行结合与分离,利用焊接或粘贴剂、水泥或泥浆进行浇注或一体的成型结合两个构件后,不可分离地构成的意思。并且,所述“设置”包括没有单独的结合力将两个构件叠层(安装)的意思。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添加的附图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实施形态,仅为了本专利技术的理解而提供的。在附图,为了明确地体现各层及区域,扩大厚度,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根据现实的厚度及大小及比率等限定。以下,在说明本专利技术时,省略公知的技能及结构的详细的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提供一种施工在建筑物的地板有效地吸收及消耗从上层(上部)施加的噪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面板,包括:基板;隔壁,在所述基板的上部以格子结构或蜂窝结构突出形成;填充单元,由所述隔壁形成,埋入填充物;贯通孔,朝混凝土面板的横方向及竖方向的一个以上的方向形成,内部插入用于与邻近的混凝土面板耦合的拉线,所述隔壁包括朝基板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的多个横壁与朝基板的幅度方向突出形成的多个竖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30 KR 10-2014-0052472;2014.04.30 KR 10-2011.一种混凝土面板,包括:基板;隔壁,在所述基板的上部以格子结构或蜂窝结构突出形成;填充单元,由所述隔壁形成,埋入填充物;贯通孔,朝混凝土面板的横方向及竖方向的一个以上的方向形成,内部插入用于与邻近的混凝土面板耦合的拉线,所述隔壁包括朝基板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的多个横壁与朝基板的幅度方向突出形成的多个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的内部埋入作为加固芯材的金属网及金属多孔板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在所述竖壁的内部埋入作为加固芯材的钢筋及构架梁中选择的一个以上,在所述横壁的内部埋入作为加固芯材的构架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梁包括多个主杆与用于连接所述多个主杆的钢线,所述钢线弯曲的同时连接多个主杆。4.一种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混凝土面板;吸收冲击单元,设置为多个,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面板的上部;导热性金属板,设置于所述吸收冲击单元的上部;隔热材料,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面板的上部;供暖管道,设置于所述隔热材料与导热性金属板之间,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承汉,
申请(专利权)人:安承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