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合成气开始以生物技术方式生产聚酰胺,特别是尼龙,所述合成气被转化为己酸和然后化学地转化为己酸甲酯,所述己酸甲酯然后与将己酸甲酯转化为氨基己酸和/或其酯的细胞相接触。专利技术背景聚酰胺是合成聚合物,其中重复单元(单体)具有酰胺基团作为特征性特征。名称“聚酰胺”通常用于指定合成的、商业上可用的热塑性塑料,并因此使该类物质区别于化学上相关的蛋白质。几乎所有重要的聚酰胺都衍生自伯胺,即官能团-CO-NH-出现在其重复单元中。仲胺的聚酰胺(-CO-NR-,R=有机残基)也存在。氨基羧酸、内酰胺和/或二胺和二羧酸特别地可应用作为用于聚酰胺的单体。当酰胺键之间的重复单元基本上是脂肪族的时,它们形成被称为尼龙的聚酰胺聚合物。已知尼龙通过二胺和二酸之间的缩合反应来制备。尼龙由于其特点而是最广泛使用的聚合物之一。特别地,尼龙是高度有弹性的和耐用的。因此,尼龙纤维被用在许多应用中,包括衣服面料、包装纸、地毯、乐器弦线、管道、绳索、机械部件等。一些通常可得的尼龙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尼龙6,6、尼龙6、尼龙11、尼龙12、尼龙4,6、尼龙6,12、尼龙6,10等。其中尼龙6,6和尼龙6是更通常使用的聚合物。尼龙可以通过逐步增长聚合或链增长聚合来制备。从二胺和二酸或从氨基酸制备尼龙是逐步增长聚合,而从内酰胺制备尼龙通常涉及链增长聚合。由于后一种方法以单体开始,因而单体快速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这使得聚合过程更有效。该方法还减少了中间的二聚体、三聚体和其他寡聚体的形成。因此,该方法比逐步增长聚合更受欢迎。己内酰胺是在使用链增长聚合来生产尼龙6中的原料。己内酰胺的生 ...
【技术保护点】
提供了从合成气生产氨基己酸和/或氨基己酸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使合成气与至少一种能够实施Wood‑Ljungdahl途径和乙醇‑羧酸盐发酵的细菌相接触以产生己酸;和B.使所述己酸与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相接触以产生氨基己酸和/或氨基己酸酯,其中所述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具有相比于其野生型而言增加的烷烃单加氧酶、醇脱氢酶和ω‑氨基转移酶的活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13 EP 14168174.21.提供了从合成气生产氨基己酸和/或氨基己酸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使合成气与至少一种能够实施Wood-Ljungdahl途径和乙醇-羧酸盐发酵的细菌相接触以产生己酸;和B.使所述己酸与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相接触以产生氨基己酸和/或氨基己酸酯,其中所述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具有相比于其野生型而言增加的烷烃单加氧酶、醇脱氢酶和ω-氨基转移酶的活性。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使步骤A的己酸酯化以产生C1-C4己酸酯的步骤,并且使所述C1-C4己酸酯与步骤B的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酯化步骤涉及使步骤A的己酸与至少一种C1-C4醇相接触以产生C1-C4己酸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之一的方法,其中所述酯化步骤由至少一种酯化细菌来催化。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在所述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中-所述烷烃单加氧酶由来自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的AlkBGT基因编码;-所述醇脱氢酶由来自恶臭假单胞菌的AlkJ基因编码;和/或-所述ω-氨基转移酶为来自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violaceum)DSM30191的ω-氨基转移酶CV2025。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氨基己酸酯转化为氨基己酸的步骤。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氨基己酸酯至氨基己酸的转化由来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的脂肪酶LipA(Q76D26)来催化。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步骤B的细胞选自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细胞、经基因工程改造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细胞和经基因工程改造的恶臭假单胞菌细胞。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的所述能够实施Wood-Ljungdahl途径的细菌为从由下列各项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产乙酸细菌:潮湿厌氧醋菌(Acetoanaerobiumnotera)(ATCC35199)、长醋丝菌(Acetonemalongum)(DSM6540)、甲醇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carbinolicum)(DSM2925)、苹果酸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malicum)(DSM4132)、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ium)第446号物种、威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wieringae)(DSM1911)、伍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woodii)(DSM1030)、巴克斯碱棒菌(Alkalibaculumbacchi)(DSM22112)、闪烁古生球菌(Archaeoglobusfulgidus)(DSM4304)、产生布劳特氏菌(Blautiaproducta)(DSM2950)、食甲基丁酸杆菌(Butyribacteriummethylotrophicum)(DSM3468)、醋酸梭菌(Clostridiumaceticum)(DSM1496)、自养产乙烷梭菌(Clostridiumautoethanogenum)(DSM10061、DSM19630和D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哈斯,EM·埃克尔,S·贝克,
申请(专利权)人: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