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柱安装装置,包括:顶杆;内螺纹套筒,其一端内螺纹与顶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另一端内螺纹与待安装的螺柱外螺纹配合连接,内螺纹套筒与顶杆配合连接段对称设置两个腰形孔;限位L形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顶杆的安装支座上,另一端与内螺纹套筒上的腰形孔配合,限定内螺纹套筒在顶杆上的运动距离;旋转把手,与远离内螺纹套筒的顶杆一端连接。螺柱安装装置中的内螺纹套筒直接与螺柱连接,并由顶杆顶紧,在螺柱拧紧方向上使得螺柱与螺柱安装装置形成一个运动的整体,从而通过拧动螺柱安装装置实现对螺柱的拧紧,螺柱拧紧后,然后旋出螺柱安装装置即可,该过程相对于装拆双螺母的过程而言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螺柱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图1为传统螺柱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螺柱为一种没有螺栓头,两端均带外螺纹11的一类紧固件。螺柱连接主要用于被连接零件之一厚度较大、结构要求紧凑或者拆卸频繁的情形。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因而螺柱连接在产品装配领域应用广泛。但是螺柱没有螺栓头,使得用于安装如六角头、十字槽、一字槽等螺栓头结构的普通安装工具无法用于安装螺柱。图2为目前在安装双头螺柱时双头螺柱一端安装两个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采用在双头螺柱一端安装上两个螺母,并拧紧靠外端的一个螺母21,然后用扳手作用于靠外端的螺母21上,将双头螺柱拧紧到位,图2中的箭头表示扳手作用点。虽然当前采用双螺母并紧的方式能实现双头螺母的安装,但该方法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在安装每一种规格的螺柱时,需要准备相应规格的螺母并安装到双头螺柱一端,螺柱安装到位后,再拆下螺母;当安装的双头螺柱数量较大时,不断装拆螺母浪费了大量的工时。2.采用扳手拧紧螺柱,一次只能拧进约四分之一螺距,就需要取下扳手,调整方位后再将扳手开口与螺母接合,进行下一次拧紧动作,如此反复;如果安装的双头螺柱数量较大时,严重妨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柱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螺柱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螺柱安装装置,包括:顶杆;内螺纹套筒,其一端内螺纹与所述顶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另一端内螺纹与待安装的螺柱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与所述顶杆配合连接段对称设置两个腰形孔;限位L形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的安装支座上,另一端与内螺纹套筒上的腰形孔配合,限定所述内螺纹套筒在所述顶杆上的运动距离;旋转把手,与远离所述内螺纹套筒的顶杆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腰形孔四周与所述限位L形杆配合面间隙不小于两个螺距。进一步地,所述限位L形杆的一端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的安装支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把手通过孔轴过盈配合与所述顶杆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螺柱安装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螺柱安装装置中的内螺纹套筒直接与螺柱连接,并由顶杆顶紧,在螺柱拧紧方向上使得螺柱与螺柱安装装置形成一个运动的整体,从而通过拧动螺柱安装装置实现对螺柱的拧紧,螺柱拧紧后,然后旋出螺柱安装装置即可,该过程相对于装拆双螺母的过程而言更加方便快捷;螺柱安装装置与螺柱通过一次匹配结合后,360°不间断地旋动旋转把手,即可一次就将螺柱拧紧到位,该过程相对于采用扳手拧动并紧双螺母的过程而言,扩大了施加拧紧力的角度范围,从而减少了重新调整拧紧工具与螺柱之间匹配位置的次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传统螺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目前在安装双头螺柱时双头螺柱一端安装两个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柱安装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柱安装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螺柱安装装置安装螺柱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螺柱安装装置安装螺柱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螺柱安装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螺柱安装装置中的内螺纹套筒直接与螺柱连接,并由顶杆顶紧,在螺柱拧紧方向上使得螺柱与螺柱安装装置形成一个运动的整体,从而通过拧动螺柱安装装置实现对螺柱的拧紧,螺柱拧紧后,然后旋出螺柱安装装置即可,该过程相对于装拆双螺母的过程而言更加方便快捷;螺柱安装装置与螺柱通过一次匹配结合后,360°不间断地旋动旋转把手,即可一次就将螺柱拧紧到位,该过程相对于采用扳手拧动并紧双螺母的过程而言,扩大了施加拧紧力的角度范围,从而减少了重新调整拧紧工具与螺柱之间匹配位置的次数。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柱安装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柱安装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以及图4,提供一种螺柱安装装置,包括:顶杆31;内螺纹套筒32,其一端内螺纹与所述顶杆31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另一端内螺纹与待安装的螺柱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32与所述顶杆31配合连接段对称设置两个腰形孔;限位L形杆33,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31的安装支座上,另一端与内螺纹套筒32上的腰形孔配合,限定所述内螺纹套筒32在所述顶杆31上的运动距离;旋转把手34,与远离所述内螺纹套筒32的顶杆31一端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腰形孔四周与所述限位L形杆33配合面间隙不小于两个螺距。所述限位L形杆33的一端通过内六角螺栓35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31的安装支座上;所述旋转把手34通过孔轴过盈配合与所述顶杆31连接。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螺柱安装装置安装螺柱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螺柱安装装置安装螺柱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a以及图5b,利用螺柱安装装置安装螺柱时,先将螺柱51的一端旋入螺柱安装装置的内螺纹套筒32内直至不能旋入为止,此时表明螺柱51的顶端与顶杆31的下端面已经贴合,此时螺柱安装装置与螺柱51结合为一个组合体,然后将螺柱51的另一端放入安装孔内,旋动旋转把手34直至将螺柱51拧紧到位,接着反向旋动旋转把手34,在限位L形杆33和内螺纹套筒32上腰形孔作用下,顶杆31下端面上移一小段距离与螺柱51端面分开;继续反方向旋动旋转把手34,顶杆31带动内螺纹套筒32与螺柱51分离,从而完成螺柱51的拧紧安装,通过旋动旋转把手34,顶杆31带动限位L形杆33旋转,实现顶杆31顶紧或者脱开待安装螺柱51的顶端面,在限位L形杆33旋转过程中,其周向和轴向运动距离受腰形孔限制,从而限定了顶杆31相对于内螺纹套筒32之间的相对运动距离。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旋转把手34实现的功能可采用将顶杆上端变更为棘轮接头的方式代替,采用棘轮扳手连接顶杆上端的棘轮接头实现360°不间断地旋动拧紧螺柱的过程。此外,针对不同规格的螺柱安装需求,只需要变更内螺纹套筒32与螺柱外螺纹配合连接处的内螺纹的规格,制造对应的内螺纹套筒,即可形成一系列螺柱安装工具。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内螺纹套筒,其一端内螺纹与所述顶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另一端内螺纹与待安装的螺柱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与所述顶杆配合连接段对称设置两个腰形孔;限位L形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的安装支座上,另一端与内螺纹套筒上的腰形孔配合,限定所述内螺纹套筒在所述顶杆上的运动距离;旋转把手,与远离所述内螺纹套筒的顶杆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内螺纹套筒,其一端内螺纹与所述顶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另一端内螺纹与待安装的螺柱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筒与所述顶杆配合连接段对称设置两个腰形孔;限位L形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的安装支座上,另一端与内螺纹套筒上的腰形孔配合,限定所述内螺纹套筒在所述顶杆上的运动距离;旋转把手,与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斌,胡子彪,李亚军,李立东,朱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