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195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横置的圆筒状,两端设有封闭端口的封头;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L形的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上端穿出壳体顶面,下端朝向壳体一端的封头,使混合着润滑油的制冷剂从所述进气管进入壳体时,能够与所述封头发生碰撞,进而使制冷剂中的大颗粒润滑油分离出来,并降低制冷剂的流速;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出气口;该出气口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能够使制冷剂通过该过滤装置而将其中的润滑油滤除,并使过滤后的制冷剂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回油口,能够将过滤出来的润滑油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碰撞和过滤相结合的技术原理,通过多次分油,提高了油分离的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部件,尤其是一种经过改进、具有较高油气分离性能的卧式油分离器,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冷系统中的设计中,都会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加上一个油分离器,用于将混有润滑油的气体制冷剂进行油气分离,保护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常见的卧式油分离器大都采用离心和过滤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由于油分离器的整体长度和离心分离长度的原因,会将放置滤网的空间压缩得很小,容易造成分离不充分。而且,由于过滤面积较小,会造成流速较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过滤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当前卧式油分离器分离效果不佳的现状,提供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能够增大滤网面积,从而降低油气的流速,提高过滤效果。同时,还通过碰撞,使油气中的大颗粒油滴首先分离出来,进一步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和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横置的圆筒状,两端设有封闭端口的封头;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L形的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上端穿出壳体顶面,下端朝向壳体一端的封头,使混合着润滑油的制冷剂从所述进气管进入壳体时,能够与所述封头发生碰撞,进而使制冷剂中的大颗粒润滑油分离出来,并降低制冷剂的流速;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出气口;该出气口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能够使制冷剂通过该过滤装置而将其中的润滑油滤除,并使过滤后的制冷剂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回油口,能够将过滤出来的润滑油排出。进一步的,所述封头为外凸的球面形。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其两端分别与一块竖直的侧挡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为圆弧板状,其上部的圆弧边缘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所述上、下底板均为网格状,且在该上、下挡板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下挡板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过滤装置之间设有挡气板;该挡气板为长条状,两条纵向侧边的边缘分别向上弯折,并在该边缘上设有多个小孔,能够阻挡制冷剂中未被过滤掉的小油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还设有安全阀,能够在壳体内部压力过大时,排气泄压,确保壳体的安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碰撞和过滤相结合的技术原理,使混合着润滑油的制冷剂在壳体内实现多次分油,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分油效果。同时,通过将滤网布置在整个筒体的水平方向上的,不仅可使其过滤面积原大于普通卧式油分的流通面积,进一步提高分油效果,而且,还可大幅减小整体尺寸,提升机组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使整体的经济性得到改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1-壳体;2-封头;3-进气管;4-侧挡板;5-上挡板;6-挡气板;7-出气口;8-安全阀;9-下挡板;10-回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为横置的圆筒状,两端设有外凸的球面形封头2,将所述壳体两端的端口封闭,使所述壳体1成为一个封闭的容器。所述壳体1内的一端设有L形的进气管3,以供制冷剂流入壳体1。所述进气管3的上端穿出壳体1顶面,下端朝向壳体1一端的封头2,使混合着润滑油的制冷剂从该进气管3进入壳体时,能够与该封头2发生碰撞,进而使其中的大颗粒润滑油分离出来,并可降低制冷剂的流速。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与壳体1内部连通的出气口7。该出气口7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能够使制冷剂通过该过滤装置而将其中的润滑油滤除,并使过滤后的制冷剂从所述出气口7排出。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回油口10,能够将过滤出来的润滑油排出壳体1。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挡板5和下挡板9,其两端分别与一块竖直设置的侧挡板4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4为圆弧板状,其上部的圆弧边缘与壳体1内壁密封连接,可以阻止制冷剂从侧边流入该过滤装置。所述上、下挡板均为网格状,且在该上、下挡板之间设有过滤网。同时,所述下挡板9与所述壳体1底部之间设有间隙,使制冷剂能够从此间隙由下而上的流过过滤网,将制冷剂中的润滑油滤出。所述过滤网为金属滤网,可由304L材料制成。该金属丝网的网丝直径为0.19mm左右,并使成品网丝自然状态平均重量不小于110g/m。为保证滤油效果,可将金属滤网压制成200mm宽的长条状,然后,沿长度方向多次折叠,形成多层的滤网结构,并使其密度达到200~300kg/m3。最后,将折叠后的滤网结构沿金属滤网的宽度方向填入上、下挡板之间,使上、下挡板之间的滤网结构的厚度达到200mm左右。由于过滤装置是以水平方式安装在卧置的壳体中,因而其过滤面积远大于普通卧式油分的流通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所述过滤装置下方的间隙约为壳体直径的1/3,可确保制冷剂顺畅的通过。所述出气口7和所述过滤装置之间设有挡气板6。该挡气板6为长条状,两条纵向侧边的边缘分别向上弯折,并在该边缘处设有多个小孔,能够阻挡经过过滤装置的制冷剂中未被过滤掉的小油滴。而且,该挡气板还可以起到均匀气流的作用,保证滤网不同位置的制冷剂的流通量大体一致。所述壳体1顶部还设有安全阀8,能够在壳体1内部压力过大时,通过排气泄压,确保壳体的安全。该安全阀可以选用凯特牌,喉径为11mm,接口为NPT3/4\,整定压力为2.5MPa。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来自压缩机的混有润滑油的制冷剂从进气管进入壳体内,并首先与壳体一端的封头碰撞,使其中的大颗粒油滴被撞出,形成一次分油。然后,制冷剂流入壳体底部的间隙处,再由下而上的流过过滤装置,在金属滤网的作用下,将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形成二次分油。最后,制冷剂从出气口排出,并在在通过出气口之前,还会被挡气板阻挡,并在挡气板上小孔的作用下,将制冷剂中未被过滤掉的小颗粒油滴挡住,形成三次分油,使油分离效果得到大幅提高。被分离和过滤出来的润滑油可汇集于壳体底部,并经回油口排出壳体。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为横置的圆筒状,两端设有封闭端口的封头;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L形的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上端穿出壳体顶面,下端朝向壳体一端的封头,使混合着润滑油的制冷剂从所述进气管进入壳体时,能够与所述封头发生碰撞,进而使制冷剂中的大颗粒润滑油分离出来,并降低制冷剂的流速;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出气口;该出气口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能够使制冷剂通过该过滤装置而将其中的润滑油滤除,并使过滤后的制冷剂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回油口,能够将过滤出来的润滑油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为横置的圆筒状,两端设有封闭端口的封头;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L形的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上端穿出壳体顶面,下端朝向壳体一端的封头,使混合着润滑油的制冷剂从所述进气管进入壳体时,能够与所述封头发生碰撞,进而使制冷剂中的大颗粒润滑油分离出来,并降低制冷剂的流速;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出气口;该出气口的下方设有过滤装置,能够使制冷剂通过该过滤装置而将其中的润滑油滤除,并使过滤后的制冷剂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回油口,能够将过滤出来的润滑油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卧式油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封头为外凸的球面形。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明付圣东葛珺李璐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