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前排座椅、前排乘客传感器、后排座椅、后排乘客传感器、报警装置、车内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前排乘客传感器设置成用于检测前排座椅上是否有乘客,后排座椅位于前排座椅的后面,后排乘客传感器设置在后排座椅的前上方且用于检测后排座椅上是否有乘客,控制器分别与前排乘客传感器、后排乘客传感器、报警装置、车内温度传感器进行通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在车内温度较高,且前排座椅没有乘客而后排座椅有乘客时进行报警,使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客能得到及时营救,避免了乘客长期处于车内高温环境而发生危险,从而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传感器和报警装置车辆。
技术介绍
国内多地媒体曾多次报道乘客被锁在车内窒息而亡的严重事故。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当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车内乘客处于该环境下半小时即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积蓄过度,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至死亡。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避免乘客发生窒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在于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包括前排座椅、前排乘客传感器、后排座椅、后排乘客传感器、报警装置、车内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设置成用于检测所述前排座椅上是否有乘客,所述后排座椅位于所述前排座椅的后面,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的前上方且用于检测所述后排座椅上是否有乘客,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所述报警装置、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进行通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可以在车内温度较高,且前排座椅没有乘客而后排座椅有乘客时进行报警,使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客能得到及时营救,避免了乘客长期处于车内高温环境而发生危险,从而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内顶壁上。优选地,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与所述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前后相对。优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LED荧光板,所述LED荧光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且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LED荧光板接通电源。进一步地,所述LED荧光板设置在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内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前排座椅的坐垫内部。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后排车窗进行通讯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后排车窗进行升降。进一步地,在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车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预设温度、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检测所述前排座椅上无乘客且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后排座椅上有乘客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左右两侧的后排车窗下降第一预设距离且控制所述车辆的空调系统向车内换气。优选地,在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车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预设温度、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检测所述前排座椅上无乘客且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后排座椅上有乘客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车辆的蓝牙模块向驾驶员手机发送报警信号。优选地,在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车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预设温度、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检测所述前排座椅上无乘客且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后排座椅上有乘客时,所述控制器控制车门锁处于特殊锁定状态,在所述车门锁处于所述特殊锁定状态时所述车门锁由钥匙或车门内部门扣手打开。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26℃-30℃,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15mm-25mm。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装置或灯光报警装置。优选地,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为微波红外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辆100,前排座椅1,前排乘客传感器2,后排座椅3,后排乘客传感器4,报警装置5,LED荧光板6,蓝牙模块7,车内温度传感器8,手机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首先结合图1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10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包括前排座椅1、前排乘客传感器2、后排座椅3、后排乘客传感器4、报警装置5、车内温度传感器8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前排乘客传感器2可以为薄膜型触点传感器,薄膜型触点传感器的触点可以均匀分布在座椅的受力表面,当乘客坐在前排座椅1时,前排座椅1受到乘客的压力,由此触点可以产生压力信号,进而前排乘客传感器2可以判断前排座椅1是否坐有乘客。后排座椅3可以位于前排座椅1的后面,后排乘客传感器4可以设置在后排座椅3的前上方且用于检测后排座椅3上是否有乘客。后排乘客传感器4可以为微波探测器或红外辐射探测器,后排乘客传感器4可以朝向后排座椅3,当乘客坐在后排座椅3上时,后排乘客传感器4可以检测到后排座椅3有活动热源,由此后排乘客传感器4可以判断后排座椅3是坐有乘客。控制器可以为车辆100的ECU,控制器可以分别与前排乘客传感器2、后排乘客传感器4、报警装置5、车内温度传感器8进行通讯。车内温度传感器8可以安装在车辆100驾驶舱内并用于检测车内温度。报警装置5可以安装在车外或者车身上并用于提醒车辆100周围的人员。在前排乘客传感器2判断前排座椅1没有乘客,后排乘客传感器4判断后排座椅3坐有乘客的情况下,当车内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车内温度较高(例如车内温度大于26℃)时,控制器根据前排乘客传感器2、后排乘客传感器4以及车内温度传感器8传递的信号,判断坐在后排座椅3的乘客长期处于车内环境下易发生危险,控制器启动报警装置5进行报警,提醒车辆100周围人员注意对车内人员营救,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设置与前排乘客传感器2、后排乘客传感器4、报警装置5、车内温度传感器8进行通讯的控制器,可以在车内温度较高,且前排座椅1没有乘客而后排座椅3有乘客时启动报警装置5进行报警,使坐在后排座椅3上的乘客能得到及时营救,避免了乘客长期处于车内高温环境而发生危险,从而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座椅;前排乘客传感器,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设置成用于检测所述前排座椅上是否有乘客;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位于所述前排座椅的后面;后排乘客传感器,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的前上方且用于检测所述后排座椅上是否有乘客;报警装置、车内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所述报警装置、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进行通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座椅;前排乘客传感器,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设置成用于检测所述前排座椅上是否有乘客;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位于所述前排座椅的后面;后排乘客传感器,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后排座椅的前上方且用于检测所述后排座椅上是否有乘客;报警装置、车内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所述报警装置、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进行通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内顶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乘客传感器与所述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前后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ED荧光板,所述LED荧光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且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LED荧光板接通电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荧光板设置在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内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乘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前排座椅的坐垫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后排车窗进行通讯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后排车窗进行升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字满,于成伟,张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