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4925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可使甲鱼自身直接采食天然饵料的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1)选择养殖田;2)在稻田内部等间距的开挖方形的繁殖槽,在繁殖槽内堆积有机废物,有机废物腐熟后,向繁殖槽内投放蚯蚓幼苗,蚯蚓幼苗投放完后,在繁殖槽上部覆盖一层可降解地膜;3)在稻田的田埂四周分别堆砌一级梯台和二级梯台;4)向稻田内输送用于水稻灌溉和养殖的经过滤处理的水;5)选取健康的,活跃的甲鱼苗种,按照150条/亩的养殖密度将甲鱼苗种投入稻田里;6)甲鱼生长过程中饵料的投放,三个月之前,按照正常生长需求投放相应量的饵料,三个月之后,按照少于正常生长需求的35%投放相应量的饵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粮食供给。在生态农业领域,为了充分利用水稻稻田的生态环境,降低水产养殖的成本,通常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在一起,最常见的就是在水稻稻田中养殖各种鱼类、蛙类。随着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在稻田中实现了甲鱼的养殖。但在甲鱼养殖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养甲鱼所采用的饲料通常采用鲜活的饵料,如鲜鱼、吓等,这种饵料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质量无法保证,甲鱼食用后容易患病,且甲鱼长期使用这种饵料,养殖后的甲鱼肉质较差;基于以上,现有甲鱼养殖中,也有采用天然饵料的,即采用在天然水域捕捞的螺、蚌、鱼、虾等养殖甲鱼,但由于随着甲鱼的生长,其采食量不断加大,这种养殖方法人工成本高,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可使甲鱼自身直接采食天然饵料的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节省人工采集天然饵料的成本,而且养殖后的甲鱼口感和品质均得到提升,且可促进水稻产量。本方案中的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水源充足、环境安静的稻田作为养殖田;2)在稻田内部等间距的开挖方形的繁殖槽,在繁殖槽内堆积有机废物,有机废物腐熟后,向繁殖槽内投放蚯蚓幼苗,蚯蚓幼苗投放完后,在繁殖槽上部覆盖一层可降解地膜,然后在整个稻田的表面施一层有机肥;3)在稻田的田埂四周分别堆砌一级梯台和二级梯台,在其中一边的田埂底部开设排水口;4)向稻田内输送用于水稻灌溉和养殖的经过滤处理的水;5)选取健康的,活跃的甲鱼苗种,按照150条/亩的养殖密度将甲鱼苗种投入稻田里;6)甲鱼生长过程中饵料的投放,三个月之前,按照正常生长需求投放相应量的饵料,三个月之后,按照少于正常生长需求的35%投放相应量的饵料。在上述步骤2)中,稻田内等间距的开挖出方形的繁殖槽,该繁殖槽用于在水稻生长和甲鱼养殖中,繁殖蚯蚓;堆积并且腐熟后的有机废物用于向蚯蚓幼苗提供生长繁殖的饲料;可降解地膜用于隔离稻田中的水,在蚯蚓大量繁殖之前防止稻田中的水完全浸入繁殖槽中,影响蚯蚓的繁殖,而在蚯蚓大量繁殖之后,则会在土壤中水分和细菌的作用下降解,使繁殖的蚯蚓完全暴漏出来供甲鱼食用。在上述步骤3)中,稻田田埂四周堆砌的一级梯台用于甲鱼陆生晒太阳,而二级梯台则用作护栏,防止甲鱼爬出稻田。在上述步骤6)中,由于蚯蚓在繁殖槽的有机废物中要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才会大量繁殖,因此需要按照正常生长需求投放相应量的饵料,而在三个月之后,由于蚯蚓的大量繁殖,甲鱼可直接食用繁殖的天然饵料蚯蚓,因此只需按照少于正常生长需求的35%投放相应量的饵料即可。通过本方法,达到的效果如下:1.由于在养殖甲鱼的过程中,甲鱼可自动采食在稻田繁殖槽内繁殖的大量蚯蚓,不必人工先进行天然饵料的采集然后再投入到稻田内喂食甲鱼,节省人力物力,降低甲鱼养殖成本;2.由于甲鱼在养殖过程中可进食大量的天然饵料,而且甲鱼生长在稻田这种自然生态环境中,因此使甲鱼的品质和口感均得到提升;3.由于蚯蚓本身具有疏松土壤,改善土质的作用,因此在稻田的繁殖槽内繁殖的蚯蚓以及繁殖槽内的有机废物,可一并改善稻田的土壤,促进水稻产量。进一步,所述的稻田分隔成若干块状田地,在每个田地相邻的位置均设有一个用于养鱼的池塘,所述的田地与其相邻的池塘相通。由于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严,需要3-5天换一次水,如果直接将换掉的水排掉,则存在浪费水的问题,而通常鱼类对水的要求没甲鱼严格,鱼类9-12天换一次或者补充一次水即可,因此将养殖甲鱼的水排到与其稻田相邻的池塘里用于养鱼,可防止水的过渡浪费。进一步,在所述稻田内等间距的设有若干个高度低于水稻乳熟期植株高度的反光片,所述的反光片设置在各个水稻植株的间隙间。设置的反光片一方面由于反光,可起到驱逐鸟类的作用;水稻的乳熟期的环境改善对于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水稻是喜阳植物,水稻乳熟期提供充足的光照可大幅提高水稻产量,因此另一方面,将反光片的高度设计成低于水稻乳熟期的植株高度,使反光片部分位于水稻的穗下,可使稻穗不受光照的一面通过反光片反射的光进行照射,这样稻穗的每一个面都得到充足的光照,可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进一步,当需要更换田地内的水时,将田地内的水输送至与其相邻的池塘内,输送到池塘内的水驻留合理的时间后,从池塘内抽出,经过过滤处理后再次输送至田地中,经过田地和池塘中的水循环利用3-4次后排出。经试验,这种水的更换和循环利用方式,不仅保证了甲鱼和池塘中的鱼的水质环境始终处于较佳状态,相比于频繁更换水,并且将水一次性排出而言,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用水成本。进一步,根据一天阳光照射的角度,可调节反光片的倾斜角度与阳光照射角度一致。反光片的角度是可调的,并且可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可保证反光片将绝大部分的光反射到稻穗不被阳光照射的一面,保证此稻穗背面的光照面积最大。进一步,在步骤4)中,经过滤处理的水的PH值在7.1-7.3之间,水温度为18-28摄氏度,稻田的边缘定期放置水浮莲,水体溶氧量保持在8毫克/升以上。根据试验,采用本方法,水的PH值在7.1-7.3之间,水温度为18-28摄氏度,水体溶氧量保持在8毫克/升以上时甲鱼的养殖效果最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养殖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保水能力强、环境安静的稻田作为养殖田;2)在稻田内部每隔10-12米开挖方形的繁殖槽,繁殖槽的槽深0.5-08米,槽宽2.1-3米,在繁殖槽内堆积有机废物,本实施例的有机废物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有机粪肥15-17份,苹果皮2-3份,水稻秸秆3-5份,白菜叶1-2份,甘蔗秸秆5-6份,腐烂的哈密瓜4.5份,将上述有机废物切割成2-4cm的碎料,然后向上述碎料浇水,浇水量0.5L/Kg,搅拌均匀,使碎料充分湿润,然后将上述配方组成的有机废物松散的堆积在繁殖槽内。上述有机废物在发酵腐熟后用于喂食繁殖槽内养殖的蚯蚓,通过实验表明,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配方制成的有机废物,喂食蚯蚓后,相比于普通饲料喂食蚯蚓,蚯蚓幼苗的成活率达到98%以上,在繁殖槽中接种1000条蚯蚓幼苗后,幼苗经过三个月,相比于采用现有的喂食饲料蚯蚓的繁殖量提高20%左右。本实施例中,由于蚯蚓是好气性运动,靠皮肤呼吸,因此在稻田内设置与各个繁殖槽相通的输气管道,定期向繁殖槽内通入氧气,提高繁殖槽内的氧气含量。有机废物腐熟后,向繁殖槽内投放蚯蚓幼苗,蚯蚓幼苗投放完后,在繁殖槽上部覆盖一层可降解地膜,可降解地膜由降解母粒与塑料粒子母料混合生产而成,可降解地膜的覆盖面积为繁殖槽的槽口面积的八分之七,然后在整个稻田的表面施一层有机肥。而将可降解地膜的覆盖面积设计成繁殖槽槽口的面积的八分之七,经过试验,这样的设计最佳,一方面基本不影响可降解地膜隔离稻田内的水,另一方面保障繁殖槽内有机废物中的溶氧量,避免影响蚯蚓的繁殖。3)在稻田的田埂四周分别堆砌一级梯台和二级梯台,一级梯台的高度为0.9米,高出稻田水深0.2-0.4米,二级梯台的高度为1.5米,在其中一边的田埂底部开设排水口;4)向稻田内输送用于水稻灌溉和养殖的经过滤处理的水,经过滤处理的水的PH值在7.1-7.3之间,水温度为18-28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水源充足、环境安静的稻田作为养殖田;2)在稻田内部等间距的开挖方形的繁殖槽,在繁殖槽内堆积有机废物,有机废物腐熟后,向繁殖槽内投放蚯蚓幼苗,蚯蚓幼苗投放完后,在繁殖槽上部覆盖一层可降解地膜,然后在整个稻田的表面施一层有机肥;3)在稻田的田埂四周分别堆砌一级梯台和二级梯台,在其中一边的田埂底部开设排水口;4)向稻田内输送用于水稻灌溉和养殖的经过滤处理的水;5)选取健康的,活跃的甲鱼苗种,按照150条/亩的养殖密度将甲鱼苗种投入稻田里;6)甲鱼生长过程中饵料的投放,三个月之前,按照正常生长需求投放相应量的饵料,三个月之后,按照少于正常生长需求的35%投放相应量的饵料。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水源充足、环境安静的稻田作为养殖田;2)在稻田内部等间距的开挖方形的繁殖槽,在繁殖槽内堆积有机废物,有机废物腐熟后,向繁殖槽内投放蚯蚓幼苗,蚯蚓幼苗投放完后,在繁殖槽上部覆盖一层可降解地膜,然后在整个稻田的表面施一层有机肥;3)在稻田的田埂四周分别堆砌一级梯台和二级梯台,在其中一边的田埂底部开设排水口;4)向稻田内输送用于水稻灌溉和养殖的经过滤处理的水;5)选取健康的,活跃的甲鱼苗种,按照150条/亩的养殖密度将甲鱼苗种投入稻田里;6)甲鱼生长过程中饵料的投放,三个月之前,按照正常生长需求投放相应量的饵料,三个月之后,按照少于正常生长需求的35%投放相应量的饵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甲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稻田分隔成若干块状田地,在每个田地相邻的位置均设有一个用于养鱼的池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昕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山至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