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4878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具有洗涤塔、双氧水贮槽、逆喷塔、大系统硫酸循环槽,洗涤塔内的底部设有循环槽、上部设有喷头,双氧水贮槽上连接有双氧水输出管路,双氧水输出管路分别通过第一支管与逆喷塔连接、第二支管与喷头连接,逆喷塔的底部与循环槽连接,逆喷塔的底部、以及洗涤塔的顶部均与尾气排放管路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循环槽连接,大系统硫酸循环槽与第二支管连接。双氧水输出管路与循环槽连接。工艺水贮存槽与循环槽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尾气经双氧水处理后,出来的唯一产物为稀硫酸,可代替稀释水加入硫酸生产过程中,而不产生二次污染,彻底解决了企业需处理二次产物的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硫酸生产设备相关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双氧水可直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其吸收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2+H2O2=H2SO4可知,二氧化硫与双氧水反应直接生产浓度40~50%的稀硫酸,可作为稀酸产品销售,或作为大系统硫酸生产必须的稀释水,不会产生副产品,避免了二次污染。随着国家环保部对环境监测的不断加强,国家环保部与2011年颁布了新的《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规定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行新标准,其规定硫酸企业尾气SO2的排放极限值为400mg/m3,按照硫酸生产原有的二转二吸生产工艺,很难全天候达到指标值,企业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峻威胁。因此,必须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尾吸工艺,才能使得尾排达标。原有的硫磺制硫酸生产装置,采用两转两吸加氨水吸收工艺,其生产出来的尾气,达标后,经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但是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工艺有其局限性:⑴烟囱排口冒大烟;⑵氨水吸收SO2后生成的亚硫酸氢铵没有出路,易形成二次污染。现有的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与二氧化硫容易进行反应的化合物,溶解于水或形成悬浊液作为吸附剂来洗涤排除的烟气,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转化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从而把它们从排出的烟气中分离出来。优点: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为气液反应,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一般均高于90%,技术成熟,适用面广。湿法脱硫技术比较成熟,生产运行安全可靠,在众多的脱硫技术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占脱硫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缺点:生成物是液体或淤渣,较难处理,设备腐蚀性严重,洗涤后烟气温度降低,影响烟气中上升高度,需再热,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系统复杂、设备庞大、耗水量大、一次性投资高,一般适用于大型电厂。常用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间接的石灰石——石膏法、柠檬吸收法等。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优点: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为气同反应,相对于湿法脱硫系统来说,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操作方便、能耗低、生成物便于处置、无污水处理系统等。缺点:但反应速度慢,脱硫率低,先进的可达60—80%。但目前此种方法脱硫效率较低,吸收剂利用率低,磨损、结垢现象比较严重,在设备维护方面难度较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不高,且寿命较短,限制了此种方法的应用。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半干法脱硫包括喷雾干燥法脱硫、半干半湿法脱硫、粉末颗粒喷动床脱硫、烟道喷射脱硫等。新兴的烟气脱硫方法新兴的烟气脱硫方法主要有:硫化碱脱硫法、膜吸收法、微生物脱硫技术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采用双氧水脱硫技术,解决企业需处理二次产物的困难。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具有洗涤塔和双氧水贮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逆喷塔、大系统硫酸循环槽和尾气排放管路,洗涤塔内的底部设有循环槽、洗涤塔内的上部设有喷头,双氧水贮槽上连接有双氧水输出管路,双氧水输出管路通过第一支管与逆喷塔连接、双氧水输出管路通过第二支管与喷头连接,逆喷塔的底部与循环槽连接,逆喷塔的底部、以及洗涤塔的顶部均与所述尾气排放管路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所述循环槽连接,大系统硫酸循环槽与所述第二支管连接。优选地,双氧水输出管路与循环槽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工艺水贮存槽,所述工艺水贮存槽与循环槽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循环支管,循环支管的上端与第一支管的上端、以及第二支管的上端连接,循环支管的下端与循环槽连接。优选地,循环槽上设有液位检测装置,第二支管与大系统硫酸循环槽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气动自调阀,第三气动自调与液位检测装置电连接,第三气动自调阀根据液位检测装置的信号打开或者关闭。优选地,循环支管设有硫酸浓度检测装置,工艺水贮存槽与循环槽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气动自调阀,第二气动自调阀与所述硫酸浓度检测装置电连接,第二气动自调阀根据硫酸浓度检测装置的信号打开或关闭。优选地,尾气排放管路上设有SO2浓度检测装置,双氧水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一气动自调阀,SO2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气动自调阀电连接,第一气动自调阀根据SO2浓度检测装置的信号打开或关闭。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尾气经双氧水处理后,出来的唯一产物为稀硫酸,可代替稀释水加入硫酸生产过程中,而不产生二次污染,这对于以硫酸为单一产品的硫酸生产企业有极大的好处,彻底解决了企业需处理二次产物的困难。双氧水法脱硫技术,由于没有其他为副产物,且投资费用低占地面积少,吸收效率高,建设周期短,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具有洗涤塔2、双氧水贮槽1、逆喷塔3、工艺水贮存槽6、大系统硫酸循环槽8、排放烟囱7和尾气排放管路11,洗涤塔2内的底部设有循环槽9、洗涤塔2内的上部设有喷头12。双氧水贮槽1上连接有所述双氧水输出管路10,双氧水贮槽1用于贮存外购的浓度为25%~30%的双氧水,再通过双氧水输出管路向整个装置提供双氧水,双氧水输出管路10通过第一支管4与逆喷塔连接、双氧水输出管路10通过第二支管5与喷头12连接。大系统硫酸循环槽8得到的硫酸用于生产的其他用途。逆喷塔3的底部与循环槽9的上部连接,逆喷塔3的底部、以及洗涤塔2的顶部均与所述尾气排放管路11连接。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均与所述循环槽9连接,大系统硫酸循环槽8与所述第二支管5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位于洗涤塔的一侧,双氧水输出管路10在另一侧还与循环槽9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均安装有循环泵。工艺水贮存槽6和双氧水贮槽1都设于洗涤塔的另一侧,工艺水贮存槽6与循环槽9连接。还包括循环支管14,循环支管14的上端同时与第一支管4的上端、以及第二支管5的上端连接,循环支管14的下端与循环槽9连接。循环槽9上设有液位检测装置15,第二支管5与大系统硫酸循环槽8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气动自调阀19,第三气动自调阀19与液位检测装置15电连接,第三气动自调阀19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5的信号打开或者关闭。当液位检测装置15检测到循环槽9内液位较高时,发送信号给第三气动自调阀19,第三气动自调阀19打开,将循环槽9内的吸收液排放至大系统硫酸循环槽8内。循环支管14上设有硫酸密度检测装置13,工艺水贮存槽6与循环槽9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气动自调阀18,第二气动自调阀18与所述硫酸浓度检测装置13电连接,第二气动自调阀18根据硫酸密度检测装置13的信号打开或关闭。当硫酸浓度检测装置13检测到循环支管14上的硫酸浓度较高时,发送信号至第二气动自调阀18,第二气动自调阀18打开,通过工艺水贮存槽6向循环槽9内补充工艺水,进行稀释。尾气排放管路11上设有SO2浓度检测装置16,双氧水输出管路10上设有第一气动自调阀17,SO2浓度检测装置16与所述第一气动自调阀17电连接,第一气动自调阀17根据SO2浓度检测装置16的信号打开或关闭。当SO2浓度检测装置16检测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具有洗涤塔(2)和双氧水贮槽(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逆喷塔(3)、大系统硫酸循环槽(8)和尾气排放管路(11),洗涤塔内的底部设有循环槽(9)、洗涤塔内的上部设有喷头(12),双氧水贮槽上连接有双氧水输出管路(10),双氧水输出管路通过第一支管(4)与逆喷塔连接、双氧水输出管路通过第二支管(5)与喷头连接,逆喷塔的底部与洗涤塔的循环槽连接,逆喷塔的底部、以及洗涤塔的顶部均与所述尾气排放管路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所述循环槽连接,大系统硫酸循环槽与所述第二支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具有洗涤塔(2)和双氧水贮槽(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逆喷塔(3)、大系统硫酸循环槽(8)和尾气排放管路(11),洗涤塔内的底部设有循环槽(9)、洗涤塔内的上部设有喷头(12),双氧水贮槽上连接有双氧水输出管路(10),双氧水输出管路通过第一支管(4)与逆喷塔连接、双氧水输出管路通过第二支管(5)与喷头连接,逆喷塔的底部与洗涤塔的循环槽连接,逆喷塔的底部、以及洗涤塔的顶部均与所述尾气排放管路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所述循环槽连接,大系统硫酸循环槽与所述第二支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双氧水输出管路与洗涤塔的循环槽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艺水贮存槽(6),所述工艺水贮存槽与循环槽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硫酸生产装置的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支管(14),循环支管的上端与第一支管的上端、以及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民施惠康朱建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京藤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