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具体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避免在电梯轿顶上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发生跌落电梯井道的危险,电梯轿顶通常配置有防护栏。中国电梯标准GB7588-2003对于轿顶防护栏的高度也有明确的规定,其中8.13.3规定,离轿顶外侧边缘有水平方向超过0.3米的自由距离时,轿顶应装设防护栏。而对于轿顶防护栏的高度,电梯标准GB7588-2003同样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如8.13.3.2中,考虑护栏扶手外缘到井壁的水平自由距离,护栏扶手的高度至少为:1、当自由距离不大于0.85米时,0.7米;2、当自由距离大于0.85米时,1.1米。与中国标准相比,欧洲标准EN81-20对于护栏的防坠落保护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将水平自由距离从0.85米减小到了0.5米,并且将测量位置从护栏扶手外缘改为扶手内缘。欧洲标准EN81-20的要求使得不少原本只需要配置0.7米高的防护栏的电梯现在必须配置1.1米高的防护栏。将轿顶防护栏的高度从0.7米提高至1.1米后,建筑物的最小顶层高度可能需要增加,因而限制了电梯的使用场合。如图1所示,为了尽量减少轿顶护栏3内缘到对重侧井壁1的距离,常将护栏3布置在尽量靠近轿厢2边缘的位置,电梯标准GB7588-2003中,护栏3外缘到井道内设备的距离需大于0.1米。同时,对于一般的电梯设计准则,井道内部件与轿厢之间应当留有间隙,此处取0.05米。设轿厢2与电梯井道1内壁之间的设备/设备组(如曳引机本体4、曳引轮5、对重6、对重轮7)的厚度为a,设备/设备组(4、5、6、7)到电梯井道1内壁的距离为b,轿顶护栏3的宽度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道(1)、轿厢(2)、对重导轨(8、9)、对重(6)、曳引机本体(4)、曳引轮(5),电梯井道(1)内固定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和一对对重导轨(8、9),且两根对重导轨(8、9)均位于轿厢导轨横截面中心连线的同一边;在井道横截面的投影方向上,曳引机本体(4)和对重(6)位于电梯井道(1)的内壁与轿厢(2)投影面之间的空间内,且曳引轮(5)位于曳引机本体(4)与轿厢(2)投影面之间;曳引机本体(4)位于对重(6)的上方,且曳引机本体(4)在井道横截面的投影方向上与对重导轨(8、9)的横截面中心连线重叠;曳引机本体(4)的底部连接支撑件(14),曳引机本体(4)通过支撑件(14)实现支撑,支撑件(14)承受来自垂直方向上的负荷;支撑件(14)连接两根对重导轨(8、9),从而将垂直方向上的负荷传递至对重导轨(8、9);曳引机本体(4)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水平防倾斜件(16、17),水平防倾斜件(16、17)能够相对于支撑件(14)或对重导轨(8、9)上下运动,水平防倾斜件(16、17)具有垂直导向及防止曳引机前倾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道(1)、轿厢(2)、对重导轨(8、9)、对重(6)、曳引机本体(4)、曳引轮(5),电梯井道(1)内固定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和一对对重导轨(8、9),且两根对重导轨(8、9)均位于轿厢导轨横截面中心连线的同一边;在井道横截面的投影方向上,曳引机本体(4)和对重(6)位于电梯井道(1)的内壁与轿厢(2)投影面之间的空间内,且曳引轮(5)位于曳引机本体(4)与轿厢(2)投影面之间;曳引机本体(4)位于对重(6)的上方,且曳引机本体(4)在井道横截面的投影方向上与对重导轨(8、9)的横截面中心连线重叠;曳引机本体(4)的底部连接支撑件(14),曳引机本体(4)通过支撑件(14)实现支撑,支撑件(14)承受来自垂直方向上的负荷;支撑件(14)连接两根对重导轨(8、9),从而将垂直方向上的负荷传递至对重导轨(8、9);曳引机本体(4)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水平防倾斜件(16、17),水平防倾斜件(16、17)能够相对于支撑件(14)或对重导轨(8、9)上下运动,水平防倾斜件(16、17)具有垂直导向及防止曳引机前倾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5)中心高度H处的宽度TA大于两根对重导轨(8、9)的间距WG,且曳引机本体(4)的底部宽度TB小于两根对重导轨(8、9)的间距WG;对重导轨(8、9)向上延伸至曳引机本体(4)底部以上的两侧,且对重导轨(8、9)的顶端与曳引机本体(4)的底部之间的距离h1满足以下条件:0<h1<H;其中,H为曳引轮(5)的中心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4)包括两根悬挂侧板(11、12),悬挂侧板(11、12)的上部固定连接上部压板(22),两根悬挂侧板(11、12)的上部压板(22)分别位于对重导轨(8、9)的顶端;悬挂侧板(11、12)的中部通过导轨压块(15)固定连接对重导轨(8、9);两根悬挂侧板(11、12)之间位于曳引轮(5)中心高度H处的开档W大于曳引轮(5)中心高度H处的宽度TA,悬挂侧板(11、12)的顶部高度大于曳引轮(5)的中心高度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悬挂侧板(11、12)的底部架设有横梁(25),两根悬挂侧板(11)、12的顶部架设有顶部连接梁(20);所述顶部连接梁(20)、两根悬挂侧板(11、12)及横梁(25)形成一个牢固的框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5)为对重侧的
\t绳头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佳梦,朱维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