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体在壳体内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4021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第一媒介和第二媒介之间的间接换热的换热器,其具有:壳体,其围绕用于接收第一媒介(S)的壳体腔室(M);板型换热器(2),其设置在壳体腔室(M)中且具有换热器块体(20),换热器块体具有用于接收第一媒介(S)的第一换热通道(201)和用于接收第二媒介(S')的第二换热通道(202);第一收集器(21),其固定到换热器块体(20)的第一侧(20a)上且流体连接到第二换热通道(202),以使得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一收集器(21)引入第二换热通道(202)中;以及第二收集器(22),其固定到换热器块体(20)的与第一侧(20a)远离的第二侧(20b)上,且流体连接到第二换热通道(202),以使得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二收集器(22)从第二换热通道(202)排出,其中,第二收集器(22)沿第二侧(20b)在延展方向(E)上延伸,其中,沿延展方向(E)延伸的第一管线(41a)为了从第二收集器(22)排出第二媒介(S')流体连接到第二收集器(22)、且通过壳体(3)中的通孔(O)在延展方向(E)上排出壳体腔室(M)。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是第一收集器(21)沿第一侧(20a)在延展方向(E)上延伸,其中,设置连接到第一收集器(21)的至少一个第一入口连接器(31),所述连接器垂直于延展方向(E)排出第一收集器(21),其中,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一入口连接器(31)引入第一收集器(21)中,且其中换热器(1)具有第三收集器(23),其设置在壳体腔室(M)中且流体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入口连接器(31),其中尤其是,第三收集器(23)是中空球体或中空半球体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所述类型的换热器用于第一媒介和第二媒介之间的间接换热,且所述换热器具有围绕用于接收第一媒介的壳体腔室的壳体,且所述换热器具有板型换热器,所述板型换热器设置在壳体腔室中且具有换热器块体,所述换热器块体具有用于接收第一媒介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用于接收第二媒介的第二换热通道,其中,换热通道配置成使得在第二换热通道中流动的第二媒介的热量能够间接传递到在第一换热通道中流动的第一媒介。而且,换热器具有第一收集器(也称为封头),第一收集器固定到换热器块体的第一侧且流体连接到第二换热通道,以使得第二媒介能够经由第一收集器引入第二换热通道中,且换热器具有第二收集器(或封头),第二收集器固定到换热器块体的与第一侧背离(avertedfrom)的第二侧且流体连接到第二换热通道,以使得第二媒介能够经由第二收集器从第二换热通道排放。所述类型的换热器例如在下文中呈现:“Thestandardsofthebrazedaluminumplate-finheatexchangermanufacturer’sassociation(ALPEMA)”,第三版,2010年,第67页,图9-1。所述换热器具有围绕壳体腔室的壳体(或“壶体”)、和设置在壳体腔室中的至少一个板型换热器(“芯体”或“块体”)。换热器的这种实施方式因此也称为“芯体在壳体内式”或“块体在壳体内式”换热器。在此,第一管线尤其自板型换热器的第二收集器沿壳体的轴向方向突伸,第一管线用于排放液化的第二媒介,且所述第一管线继而返回到壳体的设置在块体下方的连接器,液化的第二媒介能够经由所述连接器被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以此为出发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
技术介绍
中提及类型的块体在壳体内式换热器,这可以实现壳体的轴向长度的缩短。所述目的借助于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换热器实现。根据所述权利要求,提供的是第二收集器沿第二侧沿延展方向延伸,其中,沿延展方向延伸且优选与第二收集器对齐的第一管线流体连接到第二收集器以用于从第二收集器排出第二媒介的目的,且所述第一管线通过壳体的通孔在延展方向上被引出换热器的壳体腔室。在换热器以意图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延展方向优选平行于水平面延展、尤其平行于第二侧和平行于换热器块体的顶侧延展。以这种方式,原理上结构空间可以沿壳体的纵向轴线或柱轴线被节省。换热器块体能够设计成在纵向轴线方向上总体更短。壳体或壶体对应地可以在纵向轴线方向上更短。根据本专利技术也提供的是,第一收集器沿第一侧沿延展方向延伸,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入口连接器,其连接到第一收集器且从第一收集器相对于延展方向横向突伸,其中,第二媒介能够经由第一入口连接器引入第一收集器中,且其中,换热器具有第三收集器,第三收集器设置在壳体腔室中且流体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入口连接器,其中尤其是,第三收集器是中空球形或中空半球形形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可以提供的是,此外,沿延展方向延伸的另一第一管线流体连接到第二收集器以用于从第二收集器排出第二媒介的目的,且所述另一第一管线通过壳体的另一通孔与延展方向相反地被引出壳体腔室,所述另一通孔在延展方向上与前一通孔相反地定位。优选的情况是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另一第一管线与彼此对齐且从第二收集器的相互背离侧突伸。还优选提供的是,第一收集器沿第一侧沿延展方向延伸,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入口连接器,其连接到第一收集器且从第一收集器相对于延展方向横向突伸,其中,第二媒介能够经由第一入口连接器引入第一收集器中。第一入口连接器优选相对于第一收集器切向设置。优选提供的是,在换热器以意图方式设置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入口连接器沿竖直延展、或平行于第一侧或相对于换热器块体的顶侧法向延展。而且也可以设置第二入口连接器或多个附加入口连接器,其同样地相对于延展方向横向延伸,特别优选平行于第一入口连接器延伸。第二入口连接器和/或附加入口连接器同样地优选相对于第一收集器切向设置。第一和第二侧优选平行于彼此延展且将换热器块体的底侧连接到换热器块体的顶侧。顶侧和底侧继而优选平行于彼此延展,其中,优选的情况是顶侧和底侧在换热器以意图方式设置的情况下水平延展。板型换热器的一般立方形换热器块体优选具有平行于彼此设置的多个分离板或分离片,所述分离板或分离片形成第一和第二换热通道。优选例如折叠片或波纹片形式(所谓鳍片)的导热结构分别设置在邻近分离板之间。板型换热器的最外层由盖板形成。以这种方式,由于相应设置其间的导热结构(例如鳍片),关联媒介能够流过的多个并行导管、或第一或第二换热通道分别形成在两个分离板之间、或分离板和盖板之间。第一和第二换热通道优选邻近于彼此设置,以使得第一媒介和第二媒介能够随着它们流过关联通道而间接换热。到侧部,优选的情况是终止条(所谓侧杆)分别在两个邻近分离板之间、或盖板和邻近分离板之间设置,以用于隔离(closeoff)相应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在竖直方向上向上和向下打开,且尤其不由终止条隔离。在此,每个第一换热通道具有:在换热器块体的底侧上的入口开口,第一媒介的液相能够经由所述入口开口传入第一换热通道;和在换热器块体的顶侧上的出口开口,第二媒介能够经由所述出口开口在换热器块体的顶侧处出现为液相或气相。盖板、分离板、鳍片和侧杆优选由铝制造,且优选例如在熔炉中铜焊在一起。在此和在下文中,表述“铝”也涵盖铝合金。也优选提供的是第二收集器沿延展方向超过换热器块体突伸。第一管线可借助焊接连接连接到第二收集器、或可在第二收集器上以不能分割的方式一体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细化方案中,第一管线借助于也称为过渡接头的、分离的优选环形的连接元件连接到第二收集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收集器优选由铝构成,且第一管线由钢构成。连接元件优选是管状形式、且具有优选由铝制造且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到由铝构成的构件(例如第二收集器)的第一端部区域、和连接到第一端部区域且由钢制造以及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到由钢构成的构件(例如第一管线)的第二端部区域。连接元件因此允许第二收集器和第一管线的不同材料的连接。连接元件的所述两个端部区域可借助于连接元件另外的环形材料区域连接到彼此,所述另外的环形材料区域例如是以铝、钛和镍的顺序邻接彼此的三个材料区域,其中,到由铝构成的端部区域的连接借助于铝材料区域生成,且到由钢制造的端部区域的连接借助于镍材料区域生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是换热器具有第三收集器,第三收集器设置在壳体腔室中且流体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入口连接器,以使得第二媒介能够经由第三收集器流动到第一入口连接器中。第三收集器优选是中空球形形式。第三收集器优选借助于第二管线连接到第一收集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入口连接器。如果设置第二入口连接器(或可能地多于两个入口连接器),则相应另一入口连接器优选借助于另一第二管线流体连接到第三收集器。在此,第二管线各自向中空球形第三收集器中打开。如果设置仅一个入口连接器,则不言而喻地可以省去第三收集器。还优选提供的是,第三收集器流体连接到第三管线,第三管线尤其从第三收集器突伸且通过壳体的通孔被引出换热器的壳体腔室。第三管线优选相对于所述延展方向横向延伸、优选沿竖直延伸或相对于换热器块体的顶侧法向延伸。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是第二管线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块体在壳体内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第一媒介和第二媒介(S、S′)之间的间接换热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壳体(3),其围绕用于接收第一媒介(S)的壳体腔室(M),板型换热器(2),其设置在壳体腔室(M)中且具有换热器块体(20),换热器块体带有用于接收第一媒介(S)的第一换热通道(201)和用于接收第二媒介(S′)的第二换热通道(202),第一收集器(21),其固定到换热器块体(20)的第一侧(20a)且流体连接到第二换热通道(202),以使得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一收集器(21)引入第二换热通道(202)中,以及第二收集器(22),其固定到换热器块体(20)的与第一侧(20a)背离的第二侧(20b),且流体连接到第二换热通道(202),以使得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二收集器(22)从第二换热通道(202)排出,其中,第二收集器(22)沿第二侧(20b)沿延展方向(E)延伸,其中,沿延展方向(E)延伸的第一管线(41a)流体连接到第二收集器(22)以用于从第二收集器(22)排出第二媒介(S′)、且通过壳体(3)的通孔(O)在延展方向(E)上被引出壳体腔室(M),其特征在于,第一收集器(21)沿第一侧(20a)沿延展方向(E)延伸,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入口连接器(31),其连接到第一收集器(21)且从第一收集器(21)相对于延展方向(E)横向突伸,其中,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一入口连接器(31)引入第一收集器(21)中,且其中,换热器(1)具有第三收集器(23),所述第三收集器设置在壳体腔室(M)中且流体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入口连接器(31),其中尤其是,第三收集器(23)是中空球形或中空半球形形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01 EP 14002262.51.一种用于第一媒介和第二媒介(S、S′)之间的间接换热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壳体(3),其围绕用于接收第一媒介(S)的壳体腔室(M),板型换热器(2),其设置在壳体腔室(M)中且具有换热器块体(20),换热器块体带有用于接收第一媒介(S)的第一换热通道(201)和用于接收第二媒介(S′)的第二换热通道(202),第一收集器(21),其固定到换热器块体(20)的第一侧(20a)且流体连接到第二换热通道(202),以使得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一收集器(21)引入第二换热通道(202)中,以及第二收集器(22),其固定到换热器块体(20)的与第一侧(20a)背离的第二侧(20b),且流体连接到第二换热通道(202),以使得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二收集器(22)从第二换热通道(202)排出,其中,第二收集器(22)沿第二侧(20b)沿延展方向(E)延伸,其中,沿延展方向(E)延伸的第一管线(41a)流体连接到第二收集器(22)以用于从第二收集器(22)排出第二媒介(S′)、且通过壳体(3)的通孔(O)在延展方向(E)上被引出壳体腔室(M),其特征在于,第一收集器(21)沿第一侧(20a)沿延展方向(E)延伸,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入口连接器(31),其连接到第一收集器(21)且从第一收集器(21)相对于延展方向(E)横向突伸,其中,第二媒介(S′)能够经由第一入口连接器(31)引入第一收集器(21)中,且其中,换热器(1)具有第三收集器(23),所述第三收集器设置在壳体腔室(M)中且流体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入口连接器(31),其中尤其是,第三收集器(23)是中空球形或中空半球形形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此外,沿延展方向(E)延伸的另一第一管线(41b)流体连接到第二收集器(22)以用于从第二收集器(22)排出第二媒介(S′)、且通过壳体(3)的另一通孔(Q)与延展方向(E)相反地被引出壳体腔室(M),所述另一通孔与前一通孔(O)相反地定位,其中尤其是,第一管线和另一第一管线(41a,41b)与彼此对齐且从第二收集器(22)的相互背离侧突伸。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收集器(22)在延展方向(E)上和/或与延展方向(E)相反地突伸超过换热器块体(20)。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管线(41a)和/或另一第一管线(41b)各自借助于一个分离的连接元件(51)连接到第二收集器(22),其中尤其是,第二收集器(22)由铝制造,其中尤其是,第一管线(41a)和/或另一第一管线(41b)由钢制造,或第一管线(41a)和/或另一第一管线(41b)直接连接到第二收集器(22),其中尤其是,第二收集器(22)由铝制造,其中尤其是,第一管线(41a)和/或另一第一管线(41b)由铝制造。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三收集器(23)借助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布罗克
申请(专利权)人:林德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