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3667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该翻盖装置具有前翻盖(1),该前翻盖封闭机动车的总成室(3)并且能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前翻盖(1)具有翻盖壁(5),该翻盖壁在前翻盖(1)的关闭状态中基本上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总成室(3)具有总成室壁(7),翻盖壁(5)和总成室壁(7)在前翻盖(1)的关闭状态下对置地构成,使得翻盖壁和总成室壁产生用于阻止污染物进入到总成室(3)中的密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该翻盖装置具有车身翻盖、尤其是前翻盖,该车身翻盖封闭机动车的总成室并且能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
技术介绍
已知的是,轿车的车前部设有前翻盖或者说发动机盖,该前翻盖或者说发动机盖封闭处于车前部中的发动机室。前翻盖的后端部通常以预定的距离与前玻璃相邻。例如雨水可以从前玻璃流到在前翻盖与前玻璃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在这里通过所谓的通风盖进行收集,并且从通风盖的至少一个最深点排出,该通风盖也可以称作水箱盖或总成室盖。这种通风盖通常是由注塑件构成的构件并且在适合的位置上具有壁,以便收集流下的雨水并且将其排出至通风盖的最深点。另外,这种已知的机动车具有内室通风器或内室空调器,该内室通风器或内室空调器与车辆内室相邻地设置,并且在通风盖的区域中抽吸新鲜空气。但是就这方面来说在通风盖的区域中的抽吸是有问题的,因为较粗大的污染物例如树叶可以在通风盖的区域中,并且因此也会落到空调器的空气抽吸的区域中,这损害内室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其中,阻止或者至少减少污染物进入到总成室中。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解决,该翻盖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本专利技术有利的进一步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具有前翻盖,该前翻盖封闭机动车的总成室并且能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前翻盖具有翻盖壁,该翻盖壁在前翻盖的关闭状态中基本上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另外,总成室具有总成室壁,翻盖壁和总成室壁在前翻盖的关闭状态中对置地构成,使得产生用于阻止污染物尤其是树叶和类似物进入到总成室中的密封作用。“对置”意味着,翻盖壁和总成室壁在前翻盖的关闭状态中重叠,并且在此例如基本上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此,按迷宫的方式实现密封作用,尤其阻止,固体污染物经过由翻盖壁与总成室壁构成的迷宫。翻盖壁和总成室壁也可以成角度地或者说彼此倾斜地设置。翻盖壁和总成室壁尤其可以如下设置,即在翻盖的关闭状态中,在翻盖壁与总成室之间的距离沿车辆高度方向减小或增大。另外,翻盖壁和总成室壁也可以替选地或附加地如下设置,即在翻盖的关闭状态中,翻盖壁与总成室之间的距离沿平行于翻盖的方向减小或增大。在所有的这些情况中,翻盖壁和总成室壁至少还如此程度地对置设置,即保持迷宫功能。总成室可以是如下的室,即机动车的一个或多个总成例如马达、泵、内室空调设备、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等能够处于该室中。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进一步结构,在前翻盖的后端部的下方的区域中并且与机动车的前玻璃相邻地构成集水区,总成室壁是集水区的组成部分。集水区尤其用于收集水,水从前玻璃流下并且然后经过适合的排水口从集水区排出,而水不会不利地进入到位于集水区下方和/或旁边的总成室中。集水区优选通过所谓的通风盖构成,该通风盖也可以称作总成室盖或水箱盖。作为集水区组成部分的总成室壁在此构成堤坝或障碍,该堤坝或障碍阻止,水在不期望的位置上流入到总成室中并且没有通过预定的出水口流出。优选在按本专利技术的翻盖装置中,翻盖壁和总成室壁设置在总成尤其是内室通风设备例如内室空调设备的空气抽吸区域中,空气能被抽吸通过在翻盖与总成室之间的间隙,或者能被抽吸通过在前翻盖中的开口。对于内室通风设备必需的是,抽吸足够干净的空气,这在上述的集水区中经常是这种情况。为此,在关闭的翻盖与外侧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通风口,然后空气能经过在总成室壁与翻盖壁之间的迷宫状的区域引导至内室通风设备,或者说可以被内室通风设备抽吸到这里。如果翻盖壁和总成室壁处于空气抽吸区域中,那么优选在前翻盖的关闭状态中翻盖壁沿空气抽吸方向设置在总成室壁上游。按另一进一步方案,翻盖壁设置在前翻盖的不密封的区域中。因此,翻盖壁和对置的总成室壁在前翻盖的关闭状态中不构成完全对流体密封的、尤其是不完全气密的装置。例如在该区域中没有弹性的橡胶密封件设置在前翻盖与车身侧的元件之间。相反这是有利的,因为因此空气可以从外面朝翻盖壁内或者说朝总成室内输送。优选翻盖壁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尤其按栅格形式设置。根据通过树叶和类似物引起的预期的污染的不同情况,可以如下设置栅格或通孔,即该栅格或所述通孔可以允许空气流通,但是基本上能阻止树叶和其他的较粗大的固体。通孔能以适用于这个目的的数量和尺寸地设置。例如通孔可以是并列设置的缝隙,所述缝隙在前翻盖的关闭状态中基本上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附加地或替选地,通孔也可以构成在总成室壁中,所述通孔同样可以如下构成,即空气流通是可能的,但是阻止预期的大的污染物例如树叶。在翻盖的关闭状态中,在翻盖壁与总成室壁之间优选形成1mm至50mm的距离。有利地尤其形成3mm至20mm的距离。尤其优选地形成5mm至15mm的距离。另外,沿车辆高度方向在翻盖壁与总成室壁之间的重叠部例如为5mm至100mm,尤其优选的且极为有效的范围是20mm至50mm。这种尺寸即翻盖壁与总成室壁的重叠部和间距,一方面在空气流通的同时允许翻盖壁和总成室壁的如上面已经描述的足够的迷宫功能,并且另一方面尽管如此仍允许前翻盖、翻盖壁、总成室壁和机动车其他组成部分的足够的制造误差,以及允许用于通过翻盖铰链调节前翻盖位置的足够的间隙空间。优选翻盖壁可松开地安置在前翻盖的内侧上。因此翻盖壁是可更换的并且结构上可以非常灵活地构成,并且必要时可以特别轻地构成。但是替选地,翻盖壁也可以是前翻盖的集成的组成部分,前翻盖例如可以由纤维增强塑料或者金属材料例如铝或钢构成。优选翻盖壁特别在其可松开地安置在前翻盖的内侧上的情况下是注塑件。附加地或替选地,总成室壁可以是注塑件。在总成室壁是集水区部件的情况下,总成室壁与集水区一起可以单件式地构成为注塑件。优选翻盖壁基本上沿车辆横向方向和/或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但是翻盖壁也能横向延伸并且适宜地弯曲。按一种优选的进一步方案,翻盖壁和总成室壁设置在前翻盖的翻盖铰链的区域中。在此,翻盖铰链尤其能固定在车身支承件的侧旁。在此得到在总成室壁或翻盖壁与车身支承件之间的间隙,空气能经过该间隙引导至例如内室通风设备。翻盖壁优选构成为树叶挡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进一步方案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只要有意义且可能。附图说明下面是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翻盖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2是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翻盖装置沿车辆横向方向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翻盖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4是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翻盖装置沿车辆纵向方向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图1和2中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按第一实施例的翻盖装置具有前翻盖1,该前翻盖遮盖总成室3。在此,在图1中显示前翻盖1的后面的区域,该区域与前玻璃9相邻。在图1中,前翻盖1的轮廓用虚点线表示,而前翻盖1在图2中通过实线显示。具有集水区11的集水装置处于前翻盖1的后端部和前玻璃9的前端部的下方,该集水区能收集从前玻璃9流下的水,并且将其有目的地经过出水口排出。集水区11具有总成室壁7,所述总成室壁基本上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如由在图2中沿机动车的y-z平面的剖视图得知。在本情况中,总成室壁7围绕左边的和右边的翻盖铰链13的区域延伸,所述翻盖铰链在左边的或右边的车轮罩支承件15上在该车轮罩支承件的内侧上被固定。前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该翻盖装置具有前翻盖(1),该前翻盖封闭机动车的总成室(3)并且能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前翻盖(1)具有翻盖壁(5),该翻盖壁在前翻盖(1)的关闭状态中基本上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总成室(3)具有总成室壁(7),翻盖壁(5)和总成室壁(7)在前翻盖(1)的关闭状态下对置地构成,使得翻盖壁和总成室壁产生用于阻止污染物进入到总成室(3)中的密封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10 DE 102014213460.91.用于机动车的翻盖装置,该翻盖装置具有前翻盖(1),该前翻盖封闭机动车的总成室(3)并且能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前翻盖(1)具有翻盖壁(5),该翻盖壁在前翻盖(1)的关闭状态中基本上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总成室(3)具有总成室壁(7),翻盖壁(5)和总成室壁(7)在前翻盖(1)的关闭状态下对置地构成,使得翻盖壁和总成室壁产生用于阻止污染物进入到总成室(3)中的密封作用。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装置,其中,在前翻盖(1)的后端部的下方的区域中并且与机动车的前玻璃(9)相邻地构成集水装置(11),并且总成室壁(5)是集水装置(11)的组成部分。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盖装置,其中,翻盖壁(5)和总成室壁(7)设置在总成的尤其是内室通风设备的空气抽吸区域中,空气能被抽吸通过在前翻盖(1)与总成室(3)之间的间隙(17)或者能被抽吸通过在前翻盖中的开口。4.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翻盖装置,其中,翻盖壁(5)设置在前翻盖(1)的不密封的区域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哈姆佩尔F·卡尔T·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