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敏专利>正文

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3280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18:24
一种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包括:一内定子,其外侧缠绕多相的线圈;一电源,连接该内定子,可输入电流到该内定子的线圈;一外转子,具有环状侧壁环绕于该内定子外围;多个第二转子,具有环状侧壁,各第二转子通过其外侧壁面形成的齿轮结构互相啮合连接;一发电机,位于该外转子下方,该发电机连接一电池以储存该发电机输出的电力;该电池连接该内定子;一控制机构,连接该发电机,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或控制该发电机与该外转子分离;当该控制机构指令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时,该控制机构通过该外转子的转动可带动该发电机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负载驱动系统,尤其是一种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发电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燃煤、燃煤中本来就含有长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质铀及钍,据估计全世界的燃煤电厂于1982年共使用了280,000万公吨的煤,共排放了3,640的铀,及8,960吨的钍到外界环境,其中包括23,450公斤的铀-235,这些长半衰期核种的衰变会形成各种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及生物造成辐射伤害。燃油、石油在使用前的提炼过程也会污染环境,释放有毒化学物质,如铅、水银、镉及砷到外界环境,这些污染物质会进入水源及食物链,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水力发电虽然不会排放污染物到环境,但水坝的建造会淹没大片的土地,必须迁移许多居民与野生动物,水库也会影响到附近以及下游河川的生态。核能发电的热能来自核分裂,因此,不会有空气污染的问题,可是核分裂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正常运转的核电厂,将不可避免排放非常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到外界环境,释放到外界环境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伤害可能小于环境背景辐射的千分之一。但是,如果核能电厂发生严重的事故时,会有较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外界环境,对环境及民众造成伤害。其他如太阳能、风力、质生、地热发电也都有其缺点,任何发电方法的建造与运转过程中,从业人员都有可能受到伤害;燃料的开采与运输也有可能产生意外,废弃物的处理与环境的污染均有可能对人类带来伤害;核电厂发生事故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伤害。故本案专利技术人希望提出一种可同时驱动多个负载并且可利用剩余动能进行发电的驱动系统,以达到提高整体系统的使用效率,同时达到储能的目的。故本技术希望提出一种崭新的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其在一内定子外侧配置线圈,并且在该内定子外侧配置外转子环绕该内定子,该外转子内侧也配置有线圈,该外转子以齿轮结构连接后端的多个第二转子。当该内定子的线圈通电时即可带动该外转子旋转,而带动各第二转子以及其后端连接的负载组件,而达到同时驱动多个负载的目的。本技术还配置一发电机位于该外转子下方,可通过一控制机构控制该发电机与该外转子结合或分离,当不使用时,将连接该内定子的电源关闭,并将该发电机结合该外转子,此时即可应用该外转子的惯性转动带动该发电机发电,而可以达到电源关闭后将该外转子的剩余动力进行储存的目的。通过该发电机所储存的电力可作为提供该内定子后续使用时的备用电力,因此本技术可以将整个系统的能量达到高效率的运用,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提出一种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包括:一内定子,该内定子外侧缠绕多相的线圈;一电源,连接该内定子,该电源用于输入电流到该内定子上的线圈;一外转子,具有环状侧壁,该外转子环绕于该内定子外围;该外转子的环状侧壁内侧配置对应于该内定子的线圈的结构的线圈,而环绕于该内定子的线圈外围;因此,当该内定子上的线圈通电时,将带动该外转子旋转;其中,该外转子外侧壁面上形成齿轮结构;多个第二转子,具有环状侧壁,各第二转子的外侧壁面上形成齿轮结构,且各第二转子通过自身的齿轮结构互相啮合连接,并且其中一第二转子以其齿轮结构啮合该外转子的齿轮结构;因此,当该外转子旋转时,该外转子通过该外转子的齿轮结构带动该多个第二转子旋转;其中,各第二转子连接一负载连轴,当各第二转子旋转时,即带动对应的负载连轴旋转,而通过对应的负载连轴带动其后端连接的负载组件;因此,可以达到同时驱动多个负载组件的功效;一发电机,位于该外转子的下方,该发电机连接一电池用以储存该发电机所输出的电力,且该电池连接该内定子;一控制机构,连接该发电机,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或控制该发电机与该外转子分离;当该控制机构指令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时,应用该外转子的转动将带动该发电机发电。其中,当开启该电源时,该驱动系统通过该控制机构将该发电机与该外转子分离,此时该内定子带动该外转子转动,而带动该多个第二转子转动,而带动对应的负载连轴旋转;当不使用而关闭该电源时,则通过该控制机构的控制使得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该外转子在该电源关闭后将会因惯性而持续转动一段时间,此时通过该外转子的转动带动该发电机发电,而将电力储存在该电池中,而可以达到储能的目的;储存于该电池的电力作为该内定子后续使用时的辅助电力来源。其中,各第二转子具有不同的半径,使得各第二转子旋转时具有不同的转速,而使对应的负载连轴产生不同的转速。其中,该控制机构通过移动该发电机的方式,而控制该发电机与该外转子互相连接或分离;当该控制机构将该发电机往靠近该外转子的方向移动时,将使得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当该控制机构将该发电机往远离该外转子的方向移动时,则使得该发电机与该外转子互相分离。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组件组合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另一组件组合示意图,其中显示发电机连接外转子。附图标记说明10内定子11线圈20电源30外转子31线圈32齿轮结构40第二转子42齿轮结构50负载连轴60发电机70控制机构80电池。具体实施方式现谨就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附图,根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显示本技术的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包括下列组件:一内定子10,该内定子10外侧缠绕多相的线圈11。一电源20,连接该内定子10,该电源20用于输入电流到该内定子10上的线圈11。一外转子30,具有环状侧壁,该外转子30环绕于该内定子10外围。该外转子30的环状侧壁内侧配置对应于该内定子10的线圈11的结构的线圈31,而环绕于该内定子的线圈11外围,该外转子30的线圈31的结构如一般马达的线圈结构,故在此不予赘述。因此,当该内定子10上的线圈11通电时,将带动该外转子30旋转。其中,该外转子30外侧壁面上形成齿轮结构32。多个第二转子40,具有环状侧壁,各第二转子40的外侧壁面上形成齿轮结构42,且各第二转子40通过自身的齿轮结构42互相啮合连接,并且其中一第二转子40以其齿轮结构42啮合该外转子30的齿轮结构32。因此,当该外转子30旋转时,可通过该外转子30的齿轮结构32带动该多个第二转子40旋转。其中,各第二转子40连接一负载连轴50,当各第二转子40旋转时,即带动对应的负载连轴50旋转,而通过对应的负载连轴50带动其后端连接的负载组件(图中未显示)。因此,可以达到同时驱动多个负载组件的功效。其中,各第二转子40可具有不同的半径,使得各第二转子40旋转时具有不同的转速,而使对应的负载连轴50产生不同的转速。一发电机60,位于该外转子30的下方,该发电机60连接一电池80用以储存该发电机60所输出的电力,且该电池80连接该内定子10。一控制机构70,连接该发电机60,该控制机构70用于控制该发电机60连接该外转子30或控制该发电机60与该外转子30分离。当该控制机构70指令该发电机60连接该外转子30时,该外转子30应用该外转子30的转动将带动该发电机60发电。本技术中,该控制机构70通过移动该发电机60的方式,而控制该发电机60与该外转子30互相连接或分离。当该控制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定子,该内定子外侧缠绕多相的线圈;一电源,连接该内定子,该电源用于输入电流到该内定子上的线圈;一外转子,具有环状侧壁,该外转子环绕于该内定子外围;该外转子的环状侧壁内侧配置对应于该内定子的线圈的结构的线圈,而环绕于该内定子的线圈外围;因此,当该内定子上的线圈通电时,将带动该外转子旋转;其中,该外转子外侧壁面上形成齿轮结构;多个第二转子,具有环状侧壁,各第二转子的外侧壁面上形成齿轮结构,且各第二转子通过自身的齿轮结构互相啮合连接,并且其中一第二转子以其齿轮结构啮合该外转子的齿轮结构;因此,当该外转子旋转时,该外转子通过该外转子的齿轮结构带动该多个第二转子旋转;其中,各第二转子连接一负载连轴,当各第二转子旋转时,即带动对应的负载连轴旋转,而通过对应的负载连轴带动其后端连接的负载组件;因此,可以达到同时驱动多个负载组件的功效;一发电机,位于该外转子的下方,该发电机连接一电池用以储存该发电机所输出的电力,且该电池连接该内定子;一控制机构,连接该发电机,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或控制该发电机与该外转子分离;当该控制机构指令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时,该控制机构应用该外转子的转动将带动该发电机发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储能的多负载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定子,该内定子外侧缠绕多相的线圈;一电源,连接该内定子,该电源用于输入电流到该内定子上的线圈;一外转子,具有环状侧壁,该外转子环绕于该内定子外围;该外转子的环状侧壁内侧配置对应于该内定子的线圈的结构的线圈,而环绕于该内定子的线圈外围;因此,当该内定子上的线圈通电时,将带动该外转子旋转;其中,该外转子外侧壁面上形成齿轮结构;多个第二转子,具有环状侧壁,各第二转子的外侧壁面上形成齿轮结构,且各第二转子通过自身的齿轮结构互相啮合连接,并且其中一第二转子以其齿轮结构啮合该外转子的齿轮结构;因此,当该外转子旋转时,该外转子通过该外转子的齿轮结构带动该多个第二转子旋转;其中,各第二转子连接一负载连轴,当各第二转子旋转时,即带动对应的负载连轴旋转,而通过对应的负载连轴带动其后端连接的负载组件;因此,可以达到同时驱动多个负载组件的功效;一发电机,位于该外转子的下方,该发电机连接一电池用以储存该发电机所输出的电力,且该电池连接该内定子;一控制机构,连接该发电机,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发电机连接该外转子或控制该发电机与该外转子分离;当该控制机构指令该发电机连接该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敏
申请(专利权)人:马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