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3020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包括吸能盒,支撑杆,底杆和挡板,纵梁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一、第二、第三连接段依次连接,所述吸能盒有多个,多个吸能盒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表面设有凹槽部,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凹槽部中,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三连接段上,挡板朝向支撑杆方向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充分吸收冲击力,从而降低冲击损伤;同时,通过支撑杆对车厢进行保护,防止纵梁溃缩使车厢乘客受到安全威胁;此外,通过纵梁设置加强部,使得纵梁的强度更高,而重量增加较小,有效控制了车身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车架纵梁又是其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所以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汽车的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等均含有纵梁。此外,纵梁在车身受到冲击力时,能够吸收冲击力,保护车厢内的人员安全。汽车在高速碰撞中,能够将碰撞能量均匀传递给左右纵梁等主要承受部件。在正面碰撞中,碰撞能量均匀的传递给左右前纵梁以及左右A柱,并通过纵梁和A柱将撞击力分散到车身的后部结构中。但是,纵梁在吸收冲击力的同时,会快速溃缩,从而导致车厢内乘客可能受到挤压。若增强纵梁的钢材厚度,会使车身重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吸收冲击力,保护车厢内乘客,安全性更好,有效控制车身重量的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包括吸能盒,支撑杆,底杆和挡板,纵梁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一、第二、第三连接段依次连接,所述吸能盒有多个,多个吸能盒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表面设有凹槽部,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凹槽部中,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三连接段上,挡板朝向支撑杆方向倾斜设置。以下为本技术的附属技术方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纵梁的截面为矩形,纵梁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上设有加强部,加强部沿纵梁方向间隔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部与纵梁的顶板的夹角为45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上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位置对应加强部的位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为吸能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能区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第二侧板为锯齿形。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充分吸收冲击力,从而降低冲击损伤;同时,通过支撑杆对车厢进行保护,防止纵梁溃缩使车厢乘客受到安全威胁;此外,通过纵梁设置加强部,使得纵梁的强度更高,而重量增加较小,有效控制了车身重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纵梁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吸能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包括吸能盒1,支撑杆2和挡板3,纵梁100包括第一连接段10,第二连接段20和第三连接段30,第一、第二、第三连接段依次连接。所述吸能盒1有多个,多个吸能盒1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段10,通过设置多个吸能盒1使得汽车在受到撞击时,通过吸能盒的溃缩能够吸收冲击力,降低对车内乘员的伤害。所述第二连接段20上表面设有凹槽部4,所述支撑杆2设置在凹槽部4中,所述挡板3设置在第三连接段30上,挡板3朝向支撑杆2方向倾斜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杆2使得当吸能盒都溃缩后,通过支撑杆在凹槽部4中的滑动并由倾斜的抬板8将支撑杆抬起,使得支撑杆能够抵靠于挡板上,从而抵挡冲击力,避免车身继续溃缩导致威胁车箱内的乘客,从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纵梁100的截面为矩形,纵梁的第一边缘5和第二边缘6上设有加强部7,加强部7沿纵梁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加强部使得纵梁的强度更好,提升其耐用性。所述加强部7与纵梁的顶板101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边缘5和第二边缘6上设有凹陷部50,凹陷部50的位置对应加强部7的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纵梁的顶板101在受力时,能够通过加强部7使得顶板两侧的侧板对顶板提供更好的支撑,避免顶板受力时变形弯曲,从而提升纵梁的负载能力。所述吸能盒1包括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之间为吸能区13。所述吸能区13包括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第一、第二侧板为锯齿形。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锯齿形的第一、第二侧板,使得吸能盒在受到冲击时更容易溃缩,从而快速吸收冲击力。本实施例的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充分吸收冲击力,从而降低冲击损伤;同时,通过支撑杆对车厢进行保护,防止纵梁溃缩使车厢乘客受到安全威胁;此外,通过纵梁设置加强部,使得纵梁的强度更高,而重量增加较小,有效控制了车身重量。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盒,支撑杆,底杆和挡板,纵梁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一、第二、第三连接段依次连接,所述吸能盒有多个,多个吸能盒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表面设有凹槽部,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凹槽部中,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三连接段上,挡板朝向支撑杆方向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盒,支撑杆,底杆和挡板,纵梁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一、第二、第三连接段依次连接,所述吸能盒有多个,多个吸能盒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表面设有凹槽部,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凹槽部中,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三连接段上,挡板朝向支撑杆方向倾斜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截面为矩形,纵梁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上设有加强部,加强部沿纵梁方向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